信访接待、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公证服务、诉调对接……走进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综治中心,明亮的大厅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清晰展现中心功能布局的平面图,两侧有序摆放着入驻单位的值班表、办事指南等展板,窗口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熟练地操作综治信息平台,墙面上“让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的标语异常醒目。
进一扇门,解百家难。近年来,蚌埠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在2021年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国家标准验收后,坚持自我加压,持续提档升级,致力于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社会治理的“指挥部”、社会平安的“守护者”。
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
办事不知道去哪、办一件事要多地跑、办事程序繁琐……随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曾经这些困扰群众的难题已经迎刃而解,“有事就找综治中心”已逐渐成为蚌埠老百姓的共识。
“没想到只用了一天就解决了我的心结,最终的结果我们双方都很满意。”4月15日,固镇县石湖乡刘元村村民李某在接受回访时表示。
4月14日,李某带着满腹的委屈和愤懑,向村“一站式”矛调中心反映,称自己准备在老宅基地建房,邻居刘某却以侵占自家宅基地为由多番阻拦。纠纷迅速被流转给石湖乡党委委员薛兆坤和刘元村党组织书记黄楠楠办理。薛兆坤、黄楠楠赶至现场后,发现李某家的老宅已经坍塌,无法确定宅基地界限。次日,薛兆坤、黄楠楠前往乡自然资源所查阅原始资料,并联合乡经管站、城乡建设规划所负责人以及村两委干部共同到现场,找到了原始老宅基地界限,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该纠纷从受理到办结,仅用时一天。这得益于固镇县率先实施的“四个当天”制度,即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当天受理、当天交办、当天办理、当天回访。该制度落实率超90%,目前已在全市推广。
近年来,蚌埠市各县区、乡镇(街道)因地制宜推动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建设集调解、信访、仲裁、诉讼、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司法救助、心理安抚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综合治理平台。
“蚌埠市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整合资源、凝聚合力,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真正实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蚌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郭家满告诉记者,目前,蚌埠市依托综治中心,全覆盖完成78个乡镇(街道)、9个县(区)和市本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超市)建设,初步实现对群众矛盾纠纷和信访事项“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疑难杂症“专业化”攻坚
“我想咨询一下有关赡养的法律问题。”2024年11月26日,固镇县谷阳镇河东村村民洪某来到县综治中心法律援助窗口,向值班律师询问道。
洪某兄弟四人因赡养母亲一事发生纠纷。因该纠纷产生时间较长、涉及矛盾点较多,且当事人情绪激动,固镇县综治中心立即组织县法学会首席专家、谷阳镇相关人员到河东村详细了解洪某家庭情况,并分别给出兄弟协商、乡村调解、司法帮助三种递进方案。后县综治中心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关注该事项办理进展,了解到在1个月的期限内未能调解成功,随即召集县法学会、法院、公安局、司法局、谷阳镇相关人员和村居法律顾问,召开研判会,并上门反复做工作,最终于2025年2月9日达成赡养协议。经回访,兄弟4人对调解结果表示非常满意。
蚌埠市各级综治中心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制定“一站式”解纷流程图,实行“简单矛盾现场处理、复杂矛盾中心联调、疑难矛盾领导包案、调解不成功的引导依法解决”递进式化解模式,推动村级化解不低于70%、乡级不低于20%、县区级不超过10%的工作格局。
同时,明确由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各类解纷力量,向群众提供“派单、点单、预约、帮办”四项便民服务。全市共推动190余个调解组织、420余名专兼职调解人员常驻,230余名法律援助和110余名心理服务人员随驻。
蚌山区综治中心以优秀矛调员为骨干建设个人品牌调解室,以品牌带动综治中心知晓率提升,目前已打造“段凤宝”“陈西敏”等多个市级个人品牌调解室。“我们还利用‘居民议事亭’‘红色物业’等方式搭建联络网,广泛发动新乡贤、网格员、楼栋长、‘五老’人员、平安志愿者等群体熟悉情况的优势,鼓励他们参与具体矛盾化解。”蚌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简家贤介绍。
社会治理“一张网”调度
“请胜利街道跟进双方矛盾纠纷化解情况,及时介入调处。”4月17日12时13分,蚌山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万臻祯通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信息平台,针对一起因装修纠纷引起的非警务类纠纷警情输入交办意见。随后,蚌山区胜利街道平安办将该纠纷流转给社区工作人员崔海群办理,经其调解,当天下午3时8分,双方就已达成和解。
这场纠纷快速处置的背后,是蚌埠市强化智慧治理的成果。蚌埠市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信息系统,全面取消纸质登记,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矛盾纠纷,并打通公安警情数据,涉矛盾纠纷警情可一键流转至县乡综治中心。同时开通短信提醒和小程序功能,流转审批从‘以天计时’向‘秒级响应’转变,平均办结周期压缩至10.94天。
综治中心是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平安建设的“大脑中枢”。
在蚌埠市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内,大屏幕上跳动着各类社会治理的数据和信息。开发家暴联动处置系统,实现警情流转、处置、调解、回访无缝对接,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发生,2025年已联动处置家暴警情559起,家暴警情同比下降29.94%。
“我们依托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纵向推动各层级综治中心有序衔接、高效指挥,横向促进综治中心与本地区各相关部门联防联控、协调一致。”蚌埠市综治中心主任孙跃介绍,2024年,蚌埠市矛盾纠纷排查量同比增长61.78%,化解率99.37%,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24.14%,命案数同比下降18.18%。全市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6.02%,进京访总量降幅全省第1,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数降幅全省第2。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基层治理质效上。2021年至2024年,蚌埠市连续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法学会系统先进集体”等四项“国字号”荣誉。
(吴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