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
在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7周年之际
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234名在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
坚守10年以上的
戍边民警
光荣获颁戍守边疆纪念章
姜桐/摄影
从恩和哈达的林海雪原
到马鬃山的戈壁大漠
北疆移民管理警察
以10年为计
忠诚驻守
今天
让我们走近他们
聆听他们的戍边故事
01、20年见证国门口岸沧桑巨变
戍守边疆银质纪念章获得者——甘其毛都边检站执勤四队三级高级警长李建荣
2004年,我到甘其毛都边检站报到时,口岸还是季节性开放,每个季度仅开关20天。记得刚开始到口岸执勤,基础设施几乎一无所有,常常没水没电,晚上只能头上、嘴里满是煤灰地入眠。查验车辆时,经常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冰、春秋两季满身土。
历经20多年,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经过一线检查员、机要科、政工干事等多个岗位的历练,有幸见证了甘其毛都口岸从年过货量不足万吨到中蒙能源大通道的历史变迁,让我的内心更加成熟,更加坚定了从事移民管理工作的信心决心。刚入伍时佩戴的红肩章,是青涩学员生活的见证;而崭新的银质戍边纪念章,镌刻着中蒙703号界碑旁数千个日夜的四季轮回,更是对一代代戍边民警斗风沙、战严寒,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最高褒奖,让我们内心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02、二十载边关岁月映初心
戍守边疆银质纪念章获得者——兴安边境管理支队努木尔根边境派出所一级警长李堃
祖国西部边陲的苍凉和寂寥,像一幅硕大的油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画面很简单:一望无际的戈壁,连绵起伏的雪山,星星点点的红柳、骆驼刺,以及一条由近及远、蜿蜒曲折、凹凸不平的搓板路。夜晚,漫天星河摇摇欲坠,雪峰高耸在夜空之中,晶莹剔透……边关,对于戍边的我来说,就是一座精神家园。
初到新疆,面对复杂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我几度产生了退缩的念头,内心在彷徨和后悔间徘徊。但当我一次次越过高山、跨过河流走在坚如磐石的边境线上、敬立在威严神圣的界碑前时,那一刻让我懂得了奉献的意义!2021年享受惠警政策,我回到了家乡内蒙古阿尔山工作,开启了新的成长和奋斗历程,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唯有常怀感恩之心,更加努力奋进。当我捧起这枚纪念章时,眼前浮现出那片苍茫的大地,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每一座界碑都是我青春的烙印,每一颗星都是我奉献的见证。如今,虽然身处故乡,但那份坚守与执着,依然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二十载边关岁月,二十年人间芳华。如果说这枚纪念章对我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成长和蜕变。从新疆到内蒙古,从西域到草原,见证了我从青涩少年到成熟中年,从懵懂无知到智慧沉淀的历程,岁月如歌,边关的每一寸土地都铭记着我的足迹。
03、蹄印深处见春山
戍守边疆铜质纪念章获得者——包头边境管理支队一级警长王忠
摩挲着手中戍守边疆纪念章的长城纹样,作为曾经的“兵王”,33年从军从警经历一幕幕在脑中回闪,新兵时的局促和新鲜、后勤班的琐碎和枯燥还有社区工作中不时冒出的新问题,我想,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并非是触手可及的,要扎扎实实走过每一步,精心雕琢和打磨,随之而来的结果,一定更加珍贵。
2025年初,我和两位老战友共同组建“三老”流动工作站,作为年轻民警的“老师”、牧民群众的“老友”和纠纷调处的“老手”,解决辖区矛盾纠纷复杂、老年群体多、法律帮扶不便等难点,我们一户户敲开群众的家门,也打开了群众的心门。一起草场纠纷,我们走访周边5户牧民,查阅20年前的草场规划资料,联系3家单位反复测量,我们把事做到位了,群众也能感受到这份真心,他们常说:“老王,怎么解决,我都听你的!”。
草原上最深的蹄印,往往不是骏马踏出来的,而是羊群啃食草根时,在泥土里留下的细密齿痕。社区工作不惊心不动魄,但只要走得够细够认真,也能在北疆留下我们深深的足迹。
04、送给妈妈的纪念章
戍守边疆铜质纪念章获得者——锡林郭勒边境管理支队三级警长陈子渊陈子博
当戍守边疆纪念章在草原的阳光下泛起金芒时,我和弟弟不约而同红了眼眶。这枚沉甸甸的勋章,应当献给千里之外鬓角飞霜的母亲。
十年前离家时,您把两件羊毛衫塞进我们的行囊,说:"兄弟同心,能抵北疆风雪。"十年间,我们调解过邻里纠纷的寒夜,跪在羊圈接过新生的羔羊,在零下四十度的边境线踏出冰霜脚印。每当疲惫时,总能想起您独自支撑家庭的背影——原来守护的力量,早就在血脉里传承。
记得刚入警时,我们在体能训练场较劲较得膝盖渗血,却在深夜互相揉着淤青笑出声。如今草原上的风霜刻深了我们的法令纹,却也让胸膛里的信念愈发滚烫。牧民递来的热奶茶暖胃,组织颁发的荣誉章暖心,而您微信里那句"好好吃饭"的叮嘱,总能熨平所有褶皱。
妈妈,这枚纪念章是给您的军功章,是祖国给我们的信任状。您教会我们"远行不负家国",组织教会我们"忠诚不负山河"。往后的每个十年,我们仍会像草原上的白杨树,把根深深扎进北疆冻土,用藏蓝身影继续丈量边境线的晨昏。待春风又绿乌拉盖时,我们的勋章上将凝结更多露珠般晶莹的守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