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一份“纠纷到我为止”的暖企裁判

“李法官,我们2024年盈利突破3400万元啦!感谢您的公正裁判,让公司轻装上阵,扭亏为盈!”新春之际,广东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李桥握着手机,耳畔传来黑龙江某国有机床公司李经理喜悦的声音。

窗前杜鹃红山茶开得正艳,这通跨越三千公里的报喜电话,瞬间将李桥的思绪拉回到了那段为解决纠纷而日夜忙碌的日子……

一份“半道撂荒”的两难协议

时光倒回到2019年,机床公司与广东某铸造公司签下1.9亿元采购大单,为对方定制30台特种机床。

随后,铸造公司支付了500万元履约保证金和4台机床的60%进度款。机床公司按约制造并交付完4台机床后,公司财务部却算出了惊心账目——每造一台亏损百万余元。

“经核算合同价低于成本,继续生产将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机床公司李经理苦恼道,“审计部门责令暂停合同履行,能否再谈谈价格?”

“白纸黑字都签好了,还谈什么?请按约履行,尽快派员调试已交付的4台设备!”铸造公司这边态度坚决。

铸造公司买机床是为了给关联企业供货,4台机床已经在山东某装备公司厂房,等待调试中。

双方协商未果,铸造公司将机床公司诉至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法院,要求机床公司支付延期交货违约金500余万元及相关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后江城区法院作出终止合同关系的判决,并判令机床公司赔偿违约金571.33万元,同时以4台机床未验收为由,驳回了机床公司对4台机床尾款的付款请求。

双方均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2023年8月,案卷来到李桥案头。卷宗里密密麻麻的质证笔录,像两条倔强扭打的铁索,看得人太阳穴突突直跳。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到法院打官司,不仅仅是为了定分——依法明是非善恶、定权利归属,更希望的是止争——实质化解纠纷、真正案结事了。

“一审判决从法理上没有问题,但合同终止后的铸造公司履约保证金返还问题没解决,机床公司也还需另案起诉剩余40%货款。”李桥揉了揉眉心,窗外的凤凰树在热浪中摇曳,叶片翻飞如他脑海里翻腾的思绪。

有没有办法让双方经历一次诉讼,了结全部纠葛,避免陷入连环诉讼的泥淖?李桥陷入沉思。

经过一番思考后,李桥认定:“4台存在争议的设备是关键……”

一场“另辟蹊径”的千里勘查

然而,第一次开庭,双方对4台设备说辞大相径庭。

“你们这4台机床一直都没调试好,根本没法使用,更不要说验收了。”铸造公司翟经理表示。

机床公司李经理气愤不已:“后来机床已调试好了,你们也能正常使用,就是不肯签验收报告。”

到底4台机床是个什么状态,有没有达到实质可交付条件?

常规稳妥的办法是,委托专业机构鉴定。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