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们组织、领导、推动星汇烂尾重整复建工作,让星汇全体业主顺利收房,切实维护了人民的实际利益,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关心民生。”
“感谢你们排除各种困难、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坚持不懈地尝试多种办法、寻找各种可能的渠道,积极推动星汇重建。”
1月13日,注定是不平凡的日子,“停摆”数年的星汇广场项目终于顺利迎来交付——这一天,承载着近700户业主多年的期盼,也见证着星汇广场从困境到新生的华丽转变。收房现场,业主们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法院送来锦旗“司法砥砺承使命,绵绵用力解民忧”,感谢法院的辛勤付出,让自己终于圆了“收房梦”。
困境
安居梦一次次破碎
因资金链断裂,成都星汇广场项目于2018年7月“停摆”。
“我们当时看这个位置很好,到2018年底的时候,我们已经办了按揭贷款,之后却停工了,而每个月还要还8700多元的贷款,真的很艰难……”星汇业主罗女士诉说着过去安居梦“破碎”的辛酸。
项目停工烂尾,最担心忧虑的莫过于近700户购房群众,回望过去数年,他们经历了停工烂尾的失望、数次引资自救无果的绝望,回家安居的梦想一次次破碎。
破题
突出重围迎来曙光
“星汇广场项目应该是成都市最难的破产项目之一,购房人数众多,停工时间长,债权债务规模巨大,关系复杂,投资风险也不明。”为了避免直接进入破产程序,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承办团队决定通过预重整程序,摸清项目资债,研判最优路径。
星汇广场项目系锦江区法院首例适用预重整程序案件,该院高度重视,成立全院依法适用破产程序化解房地产停工项目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挂帅,由院长担任审判长,与分管院长、庭长、副庭长及骨干法官组成五人合议庭,高标准配置审辅力量,最大程度汇聚集体智慧解决难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研讨预重整程序,拓展思路,创新探索“高效联动、法治化解、群众支持”的破产工作模式。同时,积极推动府院联动“真联实动”,在预重整期间就项目盘活方式等问题组织召开府院联席会议专题研讨,梳理债权债务关系,识别企业重整价值,最终确定“复工续建+资产处置”两步走方案。2020年8月,锦江区法院决定对成都某实业公司进行预重整,让星汇广场项目“突出重围”,迈出复工续建艰难的第一步。
2023年4月,锦江区法院裁定受理成都某实业公司破产重整。星汇广场项目是锦江区首个进入破产重整的项目,也是全市第二批适用破产程序化解问题楼盘矛盾纠纷试点项目之一。重整期间,锦江区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加强与住建、规划、财政等部门在复工续建等方面难点堵点问题的协调对接,在成都市首次探索尝试由5家政府职能部门和3家中介机构组成重整清算组。
“项目的第一关键就是资金问题,我们在破产程序中引入‘共益债’解决资金问题,实现‘新旧划断’,确保续建资金‘后进先出’,打通项目建设堵点。星汇广场项目跨度长,为保障有序施工,项目更换施工单位,解决验收标准更迭衔接、施工许可证变更等疑难问题,高标准要求施工质量安全。”承办法官如是说。
然而,部分购房业主心中仍充满担忧,为扭转群众对破产程序的偏见,打消群众心中的疑虑,锦江区法院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加强政策宣传和法律宣讲,变“杂音”为“和音”。
“群众听不懂,我们就多讲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们听懂,群众怀疑,我们就通过公众号,及时更新工程进度,打消他们的质疑。从最初每次100来号人的现场接待,逐渐到现在的二三十人。从最初的‘拍桌子红脸’,到现在的轻言细语;从最初的质疑,到现在的相信和感谢……这一刻,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群众的认可。”承办团队说道。
新生
初心笃定,必有回响
2023年9月26日,星汇广场项目顺利复工续建。2025年1月13日至1月17日,首批433套住宅分批交付工作圆满完成,给近700户购房者吃下了“定心丸”。“今天我把父母带来一起来收房,昨晚我们兴奋得睡不着觉!”收房现场,业主罗女士激动不已。
星汇广场项目从困境走向新生,不仅让数百个家庭实现了安居梦想,更重塑了民众对城市建设与法治保障的信心。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