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从葱郁林海到巍峨山峦,这群警察为啥成天围着绿水青山转?

青山如黛,碧水如镜,一场具有福建特色的新型生态警务模式,正在八闽大地徐徐铺展。

近年来,全省森林警察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体系化构建、全域化实施、机制化运行、数智化增效、多元化赋能和专业保障、法治保障等多个维度,主动将公安工作融入推进生态强省建设中,全面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为清新福建的高质量发展织就严密的生态防护网。

打击犯罪的利剑

泉州市德化县林地面积2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7%,林木蓄积量高达2103万立方米,“闽中屋脊”戴云山脉绵延境内。

位于德化县的唐寨山森林公园,一朵占地2平方米的“机械花蕾”,正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这看似不起眼的设备,其实“深藏玄机”。它是德化县公安机关会同县林业部门,建设的无人机全自动巡航机巢,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全天候防护。

在长汀县森林管护区,民警正在操作警用无人机执行飞行巡查任务

民警通过远程一键操作,即可操控无人机执行飞巡任务,并将画面实时回传系统平台。同时,无人机搭载的“可见光+热感”双镜头,可自动识别火情并精准定位,巡护面积可达10万亩,相比常规人机协作现场巡检,一机一巢的“隔空作业”,既保障了人员作业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巡检效率。

“福州公安提醒您,请注意爬山安全、注意森林防火、保护野生动植物。”在福州市公安局生态警务运行中心,民警正熟练地操作无人机,对登山群众远程“喊话”提示。

德化县公安局和邻县公安机关协作配合,抓获涉嫌盗伐红豆杉的犯罪嫌疑人

近年来,“无人机+巡护打防宣”模式的推广应用,有效减少了巡逻盲区,有利于开展林区景区高空巡查巡护、案件现场勘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宣传等各项工作。无人机“空地联动”的巡防模式,是数字信息助力生态警务工作“蝶变”的缩影。

据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民警介绍,森林警察部门主动融入“1+2+X”全省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体系,以科技赋能守护绿水青山。加快省级数字生态警务运行平台、“森警专业舱”建设,汇聚数据、快速预警,为精准打击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公安工作,就是要成为打击犯罪的铁拳力量,做群众安全的坚实守护者。

德化县公安局抽调办案经验丰富的民警组建生态警务专业打击队

从戴云山脉的葱郁林海到武夷山脉的巍峨山峦,从闽江的潺潺流水到各大城市的绿意盎然,“昆仑”“清风”“夏季行动”“冬季行动”……一场场守护绿色家园的战役正在八闽大地上悄然拉开。为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保护生态环境资源安全,我省森林警察部门实行省市县一体化作战机制,高效侦破涉林刑事案件。

守住青山不放松,护好绿水不推辞,一道道生态安全防线正在筑起。去年以来,全省森林火灾案件发案率同比大幅下降,涉林违法犯罪呈现“一降一升”良好态势,立涉林刑事案件数同比下降8.03%,侦破案件数同比上升5.16%。

企业发展的护航者

晨曦中的东山岛,白鹭在浪花中翩然起舞,不远处,渔船满载而归,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宛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画卷”,呈现出东山岛独特的生态之美。为守护这份和谐与美好,东山公安大力传承和弘扬“谷文昌精神”,以生态警务建设助力海洋保护和海洋经济产业发展,为东山国际旅游海岛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东山公安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修复机制,确保东山全域更宜居宜游

近年来,福建森林警察部门依托“机制+站点+场景”建设,以预防、宣传、打击为重点,延伸143个生态警务联勤站点服务工作触角,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法治宣传、走访排查等工作,畅通企业“询求报”渠道,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以茶为媒,是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搭建警企关系“连心桥”的法宝。该分局联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福建管理局在红茶龙头企业正山茶业设立“亲清警企基地”,充分发挥正山茶业的示范引领、带头保护作用,持续深化与周边林企茶企等单位的共治共建。

围绕着绿色经济、海洋经济、两岸融合发展的主旋律,福建森林警察部门正在探索一条服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新路子。

古田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走访菇农

落实省公安厅出台的生态警务护航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积极践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产业”等将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制度,总结推广了南平建阳、莆田湄洲岛“惩治、修复、联防、教育”四位一体生态保护模式,用好“长汀经验”等重大实践,持续助推更多“荒山”变成“绿色银行”,助力林下经济、旅游经济等产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融入生态价值转化全过程,企业满意率持续提升。

护企安商,激发了经济发展活力,调解群众纠纷,则筑牢了社会和谐之基。

“我家山场上的毛竹被人砍去卖了,快来帮我们主持公道。”2024年12月19日,南平市公安局建阳区分局水吉森林派出所民警接到群众梁某的求助电话。原来,这是一起因毛竹山地权属问题引发的纠纷。水吉森林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联系司法调解员和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对事发现场进行查看,走访了当地村民,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景区派出所民警在调解纠纷

通过民警和司法调解员耐心地分析法理、通晓情理,最终报警人梁某将山场林地使用权以3000元的价格转让给黄某经营,并签署了矛盾纠纷调解协议书。这是福建森林警察部门落实“警长+N”的一次真实写照。

积极调解涉林纠纷,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妥善处理是当前福建森林警察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警长+N”的模式,优化基层队伍力量,让民警带着村镇干部、网格长、志愿者,通过联排、联调、联处等工作机制,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实现生态效益、法律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绿色生态的防线

“近两年,岚岛的留鸟和候鸟数量种类明显增多,这得益于生态保护工作机制的落地。”平潭综合实验区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一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生物多样性是衡量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平潭从“光长石头不长草”的海岛蜕变为国家森林城市,离不开全面推行“森林警长+河湖警长+社区民警+景区警长=生态警长”的工作机制。

部门联动,共绘生态新画卷;跨域协作,同描美丽新福建。

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武夷山国家公园分局景区派出所联合消防等部门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放归自然

泉州、宁德两地强化生态司法联动协作,创新推行“河湖长+智慧河湖+生态警务+检察长+巡回法庭”工作模式,首创全国省级流域河湖区域水生态环境的“司法+行政+保险”保护样本,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汇编(2024)》。

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等5地市公安机关签署的《九龙江流域生态警务整体性保护(区域协作)协议》,如同一条纽带,将跨区域、跨部门、跨警种的合作紧紧相连,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方位、多层次生态保护网络,汇聚起生态警务的磅礴力量。

清流县清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在盗伐现场区取证

串珠成网,多部门联勤联动机制,打通了生态治理的最后一扇“门”,跨区域齐抓共管,解决了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执法力量弱,部门协调难的问题。

“早上好!”透过晨雾,在清流县沙芜乡九龙湖畔经营农家乐的赖老板,习惯性与前来巡逻的清流县公安局生态义警队员问好。“游客多了,对治安的要求也高了。现在,我们经常能看到义警队在巡逻,安全感满满的。”赖老板笑着说。

强化山上山下、岸上水里、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的整体性保护,厘清警种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三种关系”,是共同构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大联盟的重要发力点。

明溪县公安局组建候鸟“护道者”联合巡防队,激活生态警务基层“神经末梢”

全省森林警察部门在聚焦“两屏一带六江两溪”等重要区域,协同行政、检法等主责部门共保联治,发动全省1.5万名护林员、8000余名河道专管员以及海岸线巡防队伍、志愿者等力量,组成“生态义警队”,常态化开展水面巡查、山林防火、普法宣传等工作,形成全民参与生态保护新局面。

如今的八闽大地,处处绿水青山,步步如诗如画。福建森林警察,正以新型生态警务为墨,书写一卷卷以高水平保护与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绿色诗篇。(周敏)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