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从“急难愁盼”到“检护民生”,公益诉讼守护城市公平正义

走上街头,看窑井盖是否安全,有没有缺失;

打开药盒,检查药品说明书的字体大小合不合适,老人阅读有无障碍;

拿起分贝仪,来到夜间人群聚集的广场,监测噪声强度是否违规……

近几年,原来多在重大刑事案件里看到的人民检察官,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各处,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去。

行走在群众生活之间的这些检察官,进行的多是检察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通过检察建议、督促起诉、支持起诉、提起诉讼等方式,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从安全生产到城市更新,从特定群体权益保护到“检护民生”“检察护企”,检察公益诉讼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服务城市发展上,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保护市民权益,解决民生难题

2021年初,虹口区检察院收到一封来自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求助信。

两名女大学生在短视频网站刷到一则拍摄古装写真的广告,被19.9元的“白菜价”吸引进了影楼,拍摄过程中却被层层加码、威逼利诱,从化妆用品到服饰套餐,消费支出一路增加到了2万余元。

走出店门,两个学生方才醒悟过来,与影楼交涉无果后,向区消保委投诉。但是,影楼态度强硬,拒不退款。无奈之下,区消保委联系了检察机关。

经过研判,虹口区检察院认为,这个影楼的行为已违反相关民事法律。考虑到在校学生缺乏社会经验,诉讼能力不足,在征得她们同意后,决定依法支持起诉。最终,影楼败诉退款。

虹口区检察院收到受害大学生送来的锦旗。

“会不会还有其他受害者?”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万力当时在虹口区检察院工作,她主动联系区消保委,获得了最近一两年所有关于这家影楼的消费者投诉举报信息,共有42条,并陆续找到了52名“天价写真”的受害者。

而后,检察机关组织召开了一场消费侵权行政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到场陈述遭受侵权的事实,相关职能部门一同参加听证。经评议,各方一致同意检察机关依法督促行政机关履职。虹口区检察院随即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督促企业规范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开展消费法治宣传,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最后,这家影楼向社会公开致歉,在广告发布、产品搭售、选片限制、员工管理、顾客投诉处置等方面均作出了实质性整改。经媒体报道,这个案件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对规范商业摄影经营产生了效果。

“办理一案,治理一片,这就是检察公益诉讼希望达到的效果。”万力说,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向而行,本质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生关切问题。

在上海,“检护民生”的公益诉讼实践不断涌现——

普陀区检察院以公益诉讼推动解决大部分药品说明书字号过小、老年人阅读困难问题,凝聚社会共识,获得人大代表和立法机关支持,推动将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纳入法律。

金山区检察院针对一奶牛场周边河道水质异常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依法全面履行水环境监管职责,做好奶牛场环河水质污染治理工作,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水污染问题。

黄浦区检察院针对某跨国企业将未脱毛女性隐喻为猩猩的广告,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由企业方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的责任并作出守法从业承诺。该案件获评全国第五届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是全国首例针对违法广告贬损妇女人格权益的涉外公益诉讼案件。

开展专项行动,服务城市发展

静安区是上海中心城区之一,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城区面貌非常现代,哪怕到了晚上,许多街道仍然“光亮如昼”。

明亮的城市灯光和电子屏幕,对一些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来说,却成为夜间休息、睡眠的一个烦恼。

2021年6月至11月,半年时间里,静安区检察院通过上海市公益诉讼全息办案智能辅助系统接到的光污染投诉举报线索就达197条。

静安区检察院检察官实地检测灯光亮度。

“聘任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的工程师为技术调查官,专门辅助案件办理。”时任静安区检察院公益检察室主任的毛文静介绍,通过多次在夜间至次日凌晨对排查点位进行现场调查,并开展司法鉴定,依据有关技术规范,查明共有6个点位的光源亮度或照度超过了规定限值。

静安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城市光污染治理研讨会,邀请相关行政机关及环境科学研究院、照明学会参加,随后向职能部门代表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光污染监管职责,督促涉案单位对问题光源进行整改。

之后,静安区检察院跟进调查,确认涉案光源已符合技术规范,不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承办检察官还受邀参加《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专家座谈会,分享通过技术检测实现量化光污染、固定证据的经验,为加强光污染防治立法建言献策。

检察公益诉讼,还活跃在城市运转、安全生产、旧区改造等各个方面。

聚焦城市安全,上海检察机关在全市开展涉电动自行车及换(充)电柜等消防安全监管专项活动,聚焦飞线充电、违法改装、楼道堵物等容易引发火灾的问题,共立案251件,制发检察建议200件,磋商51件。

围绕城市更新,上海检察机关开展城市更新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引导重点围绕城市更新中的闲置土地处置、历史文化保护、设施与工程安全等开展公益诉讼,包括加强“一江一河”滨水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盘活闲置土地、有序释放城市存量低效空间资源,注重历史文脉保护、加强红色文化保护等,取得良好效果。

鼓励民主参与,提升办案质效

2020年至2024年9月底,上海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万余件。在一些人们“看不到”的领域,也活跃着检察官的身影。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现,2022年以来,多款手机应用、小程序等存在违规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问题,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等问题,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检察机关通过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强监管。监管部门随后开展专项治理,累计检查企业6043家,查处各类个人信息保护案件50余件,有力维护了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安全。该案获评最高检“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更高水平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检察公益诉讼,通过法治思维和方法,以法治手段,通过诉讼等形式,行使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职能、参与城市治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林仪明说,从检察公益诉讼的办案领域看,包括生态环境、资源保护、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信息安全等,均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也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

金山区检察院就抓娃娃机内的“三无娃娃”开展调查。

2020年,《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表决通过,其中特别体现了社会参与原则,对有关社会公益组织、公证机构、律师事务所、调解组织及社会公众参与公益诉讼的途径、方式等进行了规定。

上海检察机关组建了一支3000余人的“益心为公”志愿者队伍,来自各行各业,成为民主参与公益诉讼工作的“智囊团”。通过“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还搭建起民意沟通的桥梁,截至今年9月,共收到公益诉讼线索900余条。

林仪明介绍,司法民主需要有严格的法定性和程序性,公众参与检察公益诉讼要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对此,上海检察机关从制度保障、实体化运行、激励措施等方面开展探索,努力让民主参与更规范、更便捷、更有效。

(图片均由上海检察机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