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护航神舟再“问天”

“5、4、3、2、1,点火!”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乘“神舟”,赴太空。

在迈向宇宙的漫漫征途里,这是又一次光辉的起航。从2000多年前屈原写下《天问》叩问苍穹,到如今“嫦娥”揽月、“神舟”飞天,中国航天人一次次探索太空,将这份“宇宙级浪漫”带到我们眼前。“问天”,不仅是中华民族融入血脉的浪漫追求,更是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历程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航天人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不论是遨游太空的“神舟”,还是九天揽月的“嫦娥”,都和内蒙古自治区有着奇妙的缘分。近日,记者走进内蒙古,探寻“宇宙级浪漫”背后的故事。

请把我埋在“九号半”

玉门关外,弱水河畔。乘万里东风,上九天云霄。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辖区内,有一个制造“宇宙级浪漫”的地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它组建于1958年10月20日,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发射场上,一座天蓝色发射塔架傲然挺立。今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在这里点火发射。采访的当天,虽然场上没有发射任务,但记者仍能从地面被火箭升空时火焰灼烧的痕迹中,感受到“神舟”一飞冲天的激荡和振奋。在发射塔架仅50米处,一棵小榆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工作人员介绍说,每次火箭发射时这棵小树都被烧得焦黄,但到第二年春天总能重新长出嫩芽,所以被大家称为“树坚强”。

“树坚强”是“宇宙级浪漫”的见证者,其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和奉献牺牲。“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死就死在阵地上、埋就埋在导弹旁”……距离发射塔架几公里外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着为中国航天事业献身的700余位先烈。记者了解到,航天城各个地方都是以编号来定名的,烈士陵园因地处九号和十号之间,被称为“九号半”。

这些烈士中的许多人是一线工作者,因为年代和保密关系,有的并不知道具体姓名。记者跟随额济纳旗检察院检察官来到当地火车站附近的戈壁滩,14座白色砖石堆砌的烈士墓整齐排成一列,刻有“冯英林烈士之墓”的石碑字迹端正清晰,庄严肃穆。

“冯英林烈士是上世纪70年代牺牲的一名技术员,也是这排烈士墓里最早被确认身份的烈士。”额济纳旗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华告诉记者,2022年,为维护参与东风航天城等相关建设中牺牲烈士的权益,该院与相关部门围绕烈士信息核校、烈士墓整修、有效管护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排查出了这处埋葬着冯英林烈士的墓地。

“我们走访时发现,冯英林烈士墓未标记生平、亲属无法辨识,墓地杂草丛生,影响了烈士纪念设施庄严、肃穆的氛围。”张军华说,针对此种情况,额济纳旗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职能部门对墓碑进行了修缮,并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寻找13名无名烈士事迹。同时,该院还督促职能部门修建了位于额济纳旗湿地公园西侧的烈士纪念广场。

“目前,我们联合河南省太康县、江苏省丰县和吉林省蛟河市等地检察机关,已确认7名无名烈士身份,接下来要进一步修缮墓葬,让这些英灵得以安息。”张军华向记者感慨道,航天城是“两弹一星”等精神的发源地,保护烈士纪念设施不仅是对为航天建设牺牲烈士的告慰,更是维护公共利益,对“两弹一星”等精神的传扬。

最好牧场为航天

额济纳旗是神舟系列飞船升起的地方,也是凝聚民族团结和爱国情结的热土。在9月27日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额济纳旗东风镇宝日乌拉嘎查党支部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殊荣。

在宝日乌拉嘎查采访时,记者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最好牧场为航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额济纳旗党政机关和牧民们义无反顾地把世代居住、水草丰美的牧场奉献给航天事业,留下“三易旗府”的佳话。

“刚搬迁时,我还不到一岁,是在骆驼背上,爸爸的肩膀上、妈妈的怀里摇摇晃晃长大的。那时每天都要不停地往前赶路,在草场长大的羊适应不了戈壁滩的石子,连蹄子都磨破了。羊群在哪儿停,人就在哪儿睡。”蒙古族牧民傲云格日勒向记者回忆,“虽然当年离开时很舍不得,但是祖国的航天事业在那里起步发展,我们搬得再远也值!”

额济纳人不仅为航天奉献了自己的家园,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航天城构筑了一道坚固的生态屏障。

2002年,退休后的蒙古族老人图布巴图自愿承包了巴丹吉林边缘荒漠种植梭梭。20多年来,他坚持用一把锹、一担水,种下4000余亩梭梭,被称为“治沙愚公”。

记者跟着72岁的图布巴图给梭梭浇水,只见他用井水灌满十几个5升的塑料桶,挨个搬上平板车后,再开车进入荒漠深处。在高温天气里,一棵梭梭要浇整整四桶水,他一天至少浇几十棵。

“图叔的故事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七八月是梭梭生存最艰难的时候,需要浇二道水才能存活,我们决定给图叔帮忙。”张军华说,为了在日头毒辣前赶到,他和18名检察干警凌晨就出发去往230公里外的古日乃嘎查。这次浇水,让干警们重新学习了“愚公精神”,并借此机会将图布巴图聘为“胡杨公益”品牌0001号公益守护人,成立“胡杨公益守护站”。

“每多活一棵梭梭,荒滩就多一分希望。”图布巴图告诉记者,他很荣幸能成为0001号公益守护人,希望能和检察官一起守护好每一株梭梭树,为额济纳荒漠化防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这片土地就是神舟飞船最温暖的家

“额济纳人民像爱护眼睛一样精心守护着航天城,守护着航天事业。这片土地就是神舟飞船最温暖的家。”额济纳旗检察院副检察长李环向记者表示,胡杨是沙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沙漠的保护神”。“我们应像胡杨一样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2023年6月,我院办理了一起关于胡杨林病虫害治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并向林草部门提出了针对性的检察建议。林草部门迅速采取行动,积极整改,并组织各单位对胡杨林落叶进行了清扫。”李环介绍说,这不仅为胡杨林生长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也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守护北疆绿色生态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参与调查核实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李环的足迹遍布旗域,其办理的全国首例涉及胡杨林保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在额济纳有这样一句话:小小居延海,连着中南海。“边陲小镇的生态环境牵动着党中央的神经,牵连着人民群众的福祉,更牵挂着坚守胡杨林的检察人心弦。”李环说,额济纳旗检察院干警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居延海湿地中存在大量干枯芦苇未及时清割。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履职,截至今年4月,相关部门已组织人员清割干枯芦苇2800余亩3200余吨。

如今,居延海芦苇荡漾,水波粼粼,水鸟时而流连嬉戏,时而在水面觅食。记者了解到,随着生态稳步改善,居延海湿地鸟类种类由2010年的14种增至目前的65种,数量也由几千只增至3万余只。

从居延海一路向北,记者来到位于中蒙边境的策克口岸。据工作人员介绍,策克口岸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北方交通要冲,中蒙俄经济带西翼,是内蒙古第三大口岸,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深入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关于开展“沿边口岸检察统一行动”的部署安排,2023年4月,额济纳旗检察院邀请策克口岸管委会、旗法院、旗公安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沿边口岸检察统一行动”座谈会,并与策克口岸管委会建立协作机制。

“额济纳旗是国家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是祖国北方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军华表示,检察机关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检察力量。

守护嫦娥回家路

从额济纳一路向东,记者来到有“神舟家园”美誉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有利于飞船平稳着陆;空气能见度高,有利于搜救,因此被选为飞船返回舱的主着陆场之一。

今年6月25日下午,在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一顶红白相间的大伞缓缓降落——嫦娥六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牧民家草场上,立着一块“嫦娥六号返回器落点”的牌子,依稀可见地面微微凹陷。“在落地的关键阶段,我们接到通知要求撤离,然后集中到镇上等消息。”一位牧民回忆当时场景仍然很激动,“后来在看电视直播时,我一眼就认出了飞船落地的地方,‘嫦娥’落在我家了!”

事实上,许多牧民都有“回收飞船”的经历。有时候熟悉草原环境的牧民甚至能比专业人员先到达现场,并给他们引路、提供物资。虽然飞船回收车队一次次穿越牧场,会对草场造成一定影响,但牧民们从没有过怨言。

“飞船能落在家乡是非常令人兴奋和骄傲的。我们在学校经常讨论飞船落地的事,我未来也有个航天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一户牧民正在上初中的儿子告诉记者。

这种油然而生的自豪刻在每个内蒙古人心里。“为了嫦娥六号平安回家,检察人一次次深入草原腹地、田间地头开展走访调研。”四子王旗检察院检察长张瑞告诉记者。

四子王旗部分耕地、草地、林地存在盗挖“龙骨”情况,经常能见到被无序、过度挖掘的坑洞。为飞船能顺利着陆在平坦安全的地方,该院依法打击盗掘古脊椎动物化石违法犯罪行为,并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共同治理。

对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辖区内田间地头、乡间小路等残留农用地膜情况,该院于2023年3月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加强对废旧地膜的回收。相关部门立即责令整改,有效改善环境状况。

“在嫦娥六号落地两周前,为了让落地观察视野更加清晰,我们对该案跟进监督,并实地查看预定落地周边地区的环境、设施保障等情况,以确保相关区域的清洁度符合飞船降落需求。”张瑞说,在跟进监督期间,检察干警还向飞船落地周边的牧民宣传了相关法律知识。

“按照‘专业化监督+恢复性司法+社会化治理’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模式,我院大力推进草原林地生态保护修复,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为护航嫦娥回家路贡献了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张瑞说。

“问天”路上,检察同行

今年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组建成立66周年,也是中国探月工程决策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鞠躬尽瘁,也离不开各方面的无私奉献和有力支持。在这条“问天”路上,检察机关始终同行。

“神舟起落是吾乡,这是内蒙古与中国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也是伟大祖国赋予内蒙古无上光荣的责任。”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赵国华告诉记者,从上世纪50年代额济纳旗“最好牧场为航天”,到如今神舟飞船在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和东风着陆场降落,内蒙古一次次为神舟飞船和航天英雄筑起温暖“母港”,是我国航天事业重要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支持者。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积极服务保障好国家航天事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赵国华表示,近年来,在最高检和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内蒙古检察机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两件大事,部署了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积极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从胡杨林区到弱水河畔,从沿边口岸到四子王草原,检察机关切实发挥“四大检察”职能,聚焦英烈保护、发射场周边生态屏障、边境安全、牧民权益保障等问题积极履职,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