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虎脸、扎虎须……”8月27日,在饶阳县饶邑古城步行街,虎头鞋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赵艳玲正在向过往游客展示虎头鞋制作过程。一针一线,巧手飞转,随着一道道细致的工序完成,虎头鞋在她手中慢慢成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现在关注虎头鞋的人越来越多了,还有南方客户联系我做各种生肖手工玩偶,我对传承好虎头鞋这件事充满信心!”赵艳玲兴奋地说。赵艳玲做虎头鞋生意红火,还得从当地检察机关对非遗保护和传承而开展的公益诉讼说起。
虎头鞋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此前,饶阳县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获悉,该非遗项目因没有专门的传承场所、传艺活动等,面临维持和传承困难。为此,该院就非遗保护与县文化行政部门对接,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协调一间门脸房免费给传承人赵艳玲,作为展示、推广虎头鞋的场地。同时,文化行政部门还联系了当地“网红”,通过互联网帮赵艳玲推广销售,促进传统非遗文化“出圈”。
“近年来,我省检察机关不断完善检察监督保护长效机制,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司法保护新路径,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让这些宝贵财富世世代代接续传承,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对于如何助力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传承人权益保障,河北省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检察机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检察建议亮出“保护盾”
“咚咚咚……”随着激昂的锣鼓点,一个矫健的身影爬上了10米长杆,在空中展示各种惊险动作。在日前的一次文艺汇演中,文安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左各庄杆会的表演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惊呼。
文安县左各庄杆会传承历史悠久,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6月,文安县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发现,左各庄杆会民间文艺团体一直存在经费保障不足、代表性实物保护不力等问题,平时仅靠参加店铺开业、企业庆典等活动维持日常开支。
非遗文化不应该被埋没,怎样才能让它们走得更稳更远?对此,检察机关对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及时采取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对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代表性实物,建立健全实物资料征集和保管制度,防止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推动将左各庄杆会“祖杆”列入县级文物,加强经费保障。
为将非遗保护更深一层,文安县检察院联合行政部门相继出台《关于左各庄杆会加强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遗进校园)协作配合实施意见》等,将适合初高中学生接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搬进”校园,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学生兴趣,扩大传承接班人规模。“目前,已有百余名学生报名了不同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兴趣班,仅左各庄杆会就已经有40多名学生报名。”文安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李建霖介绍,“文安县检察院督促保护左各庄杆会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了202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进一步激发了我们非遗保护的热情和动力。”
今年3月,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印发《全省检察机关开展“老字号”知识产权专项保护工作方案》,决定针对河北省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品牌开展专项保护行动,为“老字号”品牌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协同联动画好“同心圆”
全省检察机关依法履职,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采用多项措施,以“我管”促“共护”,打出共治共建的“组合拳”,用法治力量筑起一道非遗“保护墙”。
“感谢检察官设身处地为我们这些还在坚持本地传统行业的企业着想,以前我们就知道埋着头干,不了解酸洗步骤会有这么大的法律风险,多亏了检察院和政府帮我想出路,只用了很少的成本就解了我们的后顾之忧,现在我们干得也安心了,睡觉也踏实了。”近日,定兴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对一起景泰蓝加工行业治理公益诉讼案进行回访时,受访企业负责人向检察干警表达了谢意。
景泰蓝一直被尊为国粹,是燕京八绝之一,2006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前,定兴县人民检察院在该工作中发现,主管行政机关对本地景泰蓝加工行业缺乏正确的环保引导,行业工艺落后,生产废液对居民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该院立案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通过调取行政机关卷宗材料、询问企业相关人员、走访周边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调查,同时第一时间组织勘验现场,利用快检设备对土壤中重金属进行检测,核查污染点,制作图片、视频证据材料,经以上工作初步查明景泰蓝生产行业污染周边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同时,与行政机关召开多次联席会议,就景泰蓝生产行业环境污染治理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彻底解了传统行业污染环境的困局,推动景泰蓝污染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规范、引导传统产业合法、绿色发展。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2月7日,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民检察院在葫芦岛市东戴河举办“长城之光·辽冀之约·公益之路”跨区域长城保护协作机制会签仪式,推动形成协调联动、全面高效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格局,确保文化遗产得到长效监管。
藁城宫灯起源于东汉,盛于隋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12日,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走进藁城宫灯生产企业,问需于企、送法上门。对企业在商标权、商业秘密领域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答疑解惑、“把脉问诊”,鼓励企业探索“老字号”创新发展新路径。
蔚县是全国第一国保文物大县,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72项。蔚县检察院积极组建“代蔚长歌”司法保护团队,与乡镇主管部门、乡政府建立沟通协调保护机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走访蔚县剪纸企业,宣传保护剪纸著作权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关注、爱遗护遗的良好氛围。
安国市人民检察院与文旅局围绕非遗保护领域开展座谈,建立会商联络、线索移送等多项协作配合机制,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工作,通过法治手段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推动画好非遗保护“同心圆”。
用心传播激发“新活力”
全省检察机关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宣传非遗保护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宣传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社会成效等,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群众非遗保护意识,筑牢全社会非遗保护法治理念。
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南谢堡村被誉为“粽子村”,家家户户包粽子的传统可追溯到600多年前,是肥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7日,邯郸市肥乡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在肥乡区天台山镇2024年第七届“粽子”文化节现场,开展“非遗+普法”活动,为来过节的群众送上“法治大礼包”。
活动现场,检察干警围绕非遗保护开展公益诉讼宣传,向群众发放公益诉讼宣传材料,宣讲普及公益诉讼法律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引导更多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间西河大鼓传承人李雪创作线上宣传视频《检校携手共筑平安》,聚焦河间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日常,展示了未检检察官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暖心瞬间。
在康保县二人台大剧场,各村落的田间地头、村委会大院中,村民们正聚精会神、有滋有味地观看系列演出,现场不时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康保二人台作为“东路二人台”的代表,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将非遗融入检察工作、深入群众心中,康保县人民检察院联合二人台艺术团,开展“送戏下村”活动百余场,宣传面涉及50余村,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