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法庭,有温度更有“羌”调……

这里,有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羌绣,有婉转优美、娓娓动听的口弦,有玉盘珍馐、回味无穷的腊肉。每年十月初一,是这里最隆重的节日,羌族同胞喝咂酒、跳莎朗,直至尽欢而散,大禹祭祀是这里的习俗,羌族同胞身着盛装、虔诚祈祷……

这里就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禹里人民法庭,就坐落在这座宝藏小城的腹地。禹里法庭的巾帼干警们,以传统的羌族文化、暖心的情义法理、女性的柔性魅力,讲述着羌乡独特的司法故事。

“法治+非遗”保障“她”权益

“现在羌绣馆的绣娘越来越多了,她们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脸上的笑容都多了,说起话来腰板都挺得更直了!”云珍羌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云珍,热情洋溢地与禹里法庭的巾帼干警们分享着感受与幸福。

为增强辖区内广大妇女的法治意识,更好地保障“她”权益,禹里法庭携手云珍羌绣馆,以“法治+非遗”的举措,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妇女的法治和依法自我保护意识。

羌绣是羌族独特的民间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刺绣技艺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备受青睐。为让这一艺术瑰宝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禹里法庭携手羌绣馆开展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举办羌绣技艺培训班,向当地妇女传授羌绣技艺,在更多的妇女实现人格独立与经济独立的同时,也培育出了一个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和一批精妙绝伦的羌绣作品。

“以前以为这辈子都只能围着锅碗瓢盆转了,没想到现在我也是个手艺人了,靠自己的本事挣钱,就连我女儿说起我,都高兴得很!”

“现在是法治社会,男女平等,我们女人也一样能干大事。前段时间,禹里法庭还组织我和丈夫及家人在‘1319’联调站调解了家庭矛盾。”

“我们的绣品花样多,有好多新奇的款式,外地来北川旅游的人,都很喜欢购买。羌绣,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

羌绣馆里,绣娘们兴致勃勃,欢声笑语不断。

除了法治宣讲,禹里法庭还依托“1319”联调站,对羌绣产业发展中常见的知产保护、妇女权益保障等常态化开展法律指导和服务,助力绣娘们安心创业发展。

实地勘验 化纷争解民忧

“法官啊,我看到几百亩的土地闲在那儿,心疼得很啊!他们又不解除合同,又不继续耕种,咋办嘛?现在蔬菜行情这么好,土地荒起太浪费了……”

土地纠纷一直是农村的老大难问题,临近秋收时节更为突出。日前,禹里法庭就受理了这样一起案件,原告将200亩荒地租赁给被告用于种植蔬菜,约定荒地中的树木归原告所有。蔬菜种植期间,因农药导致部分树苗死亡,之后又遭遇泥石流,被告便未再继续耕种,也未再继续支付租金,双方因租金、苗木缓栽损失及经济损失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合同是写的200亩,但实际上给我们的根本没那么多,我们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泥石流一来啥子都没了,我们也很冤啊!”

法庭里,双方各持己见,吵得不可开交。土地面积和苗木损失成了矛盾焦点。考虑到委托第三方机构勘验费用昂贵,双方也都挣钱不容易,禹里法庭庭长便立即与当事人协商共同现场勘验。

“如何在山林荒野间准确勘验地界,又如何让当事人信服勘验结果?”为此,禹里法庭庭长特地从“1319”联调站调解员库中邀请案涉土地所在乡镇的人大代表、当地有威望的羌族老人以及村委会干部参与勘验工作。

天刚蒙蒙亮,禹里法庭巾帼干警们便与双方当事人一起,翻山越岭来到了案涉土地。山高路陡,荒地杂草重生,水汽雾气给测量增添了不少难度。但禹里法庭的“女汉子”们拿起工具就开干。

“往前走,下一个位置。”“把这个拍下来记上”……寂静的山林里,被这些平常斯斯文文的法庭巾帼干警们“吵”得格外热闹。

“你们几个女娃儿,看起来斯文得很,没想到干起这些体力活,还挺厉害!”

“你们这个‘1319’联调站真好啊!这些调解员都是我们当地人,值得我们信任。”

一天的辛勤忙碌,勘测工作结束。双方当事人纷纷对这群巾帼干警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最终,通过法庭和联调站调解员的耐心明法释理调解,原、被告双方均作出了让步,达成了和解协议,案结事了,双方握手言和。

牵百姓手 暖百姓心

法庭内,满头白发的田婆婆不停拭泪。已年近七旬的她,本是该享福的年纪,却因身患绝症时日不多,三个子女无一愿意赡养。无奈之下,田婆婆走进了禹里法庭,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考虑到老人身患癌症,恐无法承受庭审时带来的未知打击,三个子女不愿赡养老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谜团”,加之当事人都是土生土长的羌族人,禹里法庭庭长便决定通过“1319”联调站化解矛盾,于是拨通了田婆婆三个子女的电话,要求派他们一起到法庭来了解具体情况。

“珙桐花调解室”内,温情的羌族特色装饰,温馨的调解氛围,一场有温度的调解工作正在进行。法庭庭长请来了当地村社德高望重且对田婆婆的三个子女的家庭情况熟知的女性羌族老人,以及一位处理家事纠纷经验丰富的女性调解员,面对面与双方当事人明法释理交流沟通,化解矛盾。

“法官,我那个时候才十几岁,为了养活弟弟妹妹,只能跑去外省打工,还把自己整残疾了,我们求了她好多次,她都没回来……”

三兄妹的话语中充满了愤怒,但也透露出了对母爱的渴望和对母亲的不舍。

原来,矛盾的根源在这里。承办法官为三兄妹递上了纸巾和热水,与特别邀请到的两位调解员一道安抚着他们的情绪。参与调解工作的村社老人,从当年实际情况出发,讲述了田婆婆的无奈;调解员对田婆婆的三个子女在生活中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也劝说其别让愤恨充斥一生,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很多坎坷,但跨过去就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承办法官在释法明理的同时,也劝说他们不要让自己遗憾和后悔,“老人的确给你们造成了伤害,但她现在也认识到了自己当时的错误。她如今身患癌症,时日不多,就想在生命的最后和子女相伴,你们想念多年的母亲终于回来了,你们也一定会不想留下遗憾吧……”

经过一个下午苦口婆心劝说调解,田婆婆与三位子女的感情“疙瘩”终被解开,三个一直渴望母爱的子女,与母亲“破镜重圆”。

用心用情办民生事,明法释理解百姓愁,禹里法庭一直在路上!

未来之行,禹里人民法庭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司法能力、治理能力、服务能力,用心用情书写出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