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劳继雄:书画鉴定的原理

书画鉴定,作为一门学科来系统研究还是近现代的事。鉴者镜也,就像一面照妖镜,把混迹在真迹里的假画剔出来,还其本来面目。书画作假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有高科技的参与,技法与手段越来越高明,大量赝品流向市场,增加了书画鉴定的艰难程度,对鉴定家也是无法规避的事实与考验。书画鉴定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是凭借个人的经验、阅历,用肉眼来判断其真假,所以对鉴定家来说更具挑战性。工厂生产的产品在出厂前也有一个鉴定的程序叫质鉴,一般用标准件或各种数据来对照,凡是不符合规格的就是次品。书画鉴定,在鉴定家心目中也有一个标准,即画家的基本风格与笔墨技法的特性。但因书画创作属于个体行为,受环境、工具、情绪、年龄等诸多影响均会使所作书画风格各异,所以与产品鉴定不同,对这个特殊商品的鉴定,就要求用特殊的方法灵活应对了。

《山寨清晓》 53x113cm

书画鉴定是一门比较学,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书画鉴定入门的基础,要达到这一目标,简单说,就是与对方交朋友。比如人与人交往就是交朋友的过程,当你与朋友互动时间长了,对他的行为举止,音容笑貌,哪怕一句话、一个咳嗽,马上知道是其人了。即使对方随着年龄增长,体形相貌也有变化,你还是能一眼认出,因为万变不离其宗,他的精气神伴随着他一生,是无法改变的。根据这个原理,书画鉴定的第一步就是与书画交朋友,通常说的“读画”,要求把每个时期主要书画家的作品都能读一遍,把他们的风貌,用笔手法铭记在心。我学书画鉴定时,我的老师谢稚柳先生就要求我们做二件事,一是读书,从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开始,一本本边读边写笔记,从历史角度,从原始史籍记载中了解中国书画的生存环境、发展方向和演变过程。其二是读画,老师认为,当你对书画鉴定已经积累了一定基础后,现在读画应该从清初四王、恽、吴、四高僧开始往上追,把各个时期的主要画家列出来,一家一家的读,直至宋代。为什么要往上追呢,因为四王、恽、吴之后,有清一代基本为声势浩大的所谓正统派的四王所笼罩,画风陈陈相因,笔墨死板,越往后越不能看,自然会把自己眼睛看坏。乾隆中期出现的扬州八怪,给当时画坛带来一丝新意,但总体而言,中国画走向了低迷。从鉴定角度而言,对清代的画也要作系统的研究,但必须先提高自己眼界,起步要高,再回过来看清代画就不难了。所以,宋画看过了,再追上去就得研究唐以前的画了。而这类画传世墨迹极为稀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去敦煌或陕西从大量的唐代及魏晋南北朝的壁画中,寻找其绘画的风貌特性及这一时期的艺术轨迹。通过这一过程的训练,可以说,一部形象而真实的中国绘画史就完整的储存在自己的脑海里。我曾经于1974年因博物馆展览之需派往陕西,对着出土实物临摹过唐代壁画。1986年又与陈佩秋先生、糜耕云先生同去敦煌考察过大量敦煌壁画,对唐以前中国画的笔墨习性有深切体会和认识,为今后鉴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里“读画”不是仅仅去欣赏,而是通过视觉感受,把画的基本风貌,笔性梳理出来。所以,最好把一家之作全部集中起来,按其创作年份排出先后,把有关这个画家的出版作品也集中起来,与真迹一起从其最早的作品一直看到最晚年之作。通过排比,来捕捉这个画家各个时期风格特性与变化,落款形体的演变,从而对这个画家就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列一表格,把他生前社会关系,人际交往作一个横向联系,以掌握画家风格变化的社会影响。此时在你的意识里不仅仅有了画的视觉语言,更产生了生动立体的艺术形象,以验证画家艺术变化的社会性、独特性,通过举一反三的研究和领悟,鉴定家与书画之间自然有了心灵的沟通。因我在博物馆工作缘故,学鉴定会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如不在博物馆工作,没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真迹作比较,想学鉴定,也可通过印刷品入门。现在印刷技术迅猛发展,各类相关印刷图册又多又精,有些几可乱真,我们也可按上面方法去对比研究。印刷品看过了再找机会看真品,因为印刷品与真品之间还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好比相片里人的影像与真人之间,前者是形似,后者是神似。有时照片里看好,本人不一定好看。反之照片不好看,本人却相貌堂堂。所以光看印刷品就有误导的可能。有一次朋友从手机里发了一幅徐悲鸿画马图要鉴定,初看不错,但我提出不作定论,看了实物再说。结果实物拿来一展开我就说是假的,气息使然。所以,要真正鉴定书画最终必须与实物打交道,只有与书画真正交上朋友,我们常说“实物自己会讲话的”就是这个道理。

《昏昏溽暑何所避 爱此幽棲与世违》 49x50cm 《山村消夏》 49x50cm

我们老一辈的鉴定家都身怀绝技,独具慧眼,而且都从看画的本身为切入点来寻找画与画之間的异同关系。他们也是画家和书法家,都是舞文弄墨的高手,这对鉴定家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为,当你自己能驾驭毛笔写字作画时,你才会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真正中国画的笔墨功力,体会到画中线条的好坏,领悟到古人所说“骨法用笔”的内在含义,在审视画时才能真正抓住本质,否则隔靴瘙痒,找不到入门的方向。有些人认为无需自己动笔照样能鉴定,我说的是普遍规律,也是老一辈鉴定家的经验之谈。我曾遇到有些鉴定家,他自己不会画画,却指着画说,这里画的怎么不好,那里的线条又怎么差。我心中暗笑,你指的地方正是画家笔墨的精彩之处,可见对中国画基本常识都不懂,还论什么鉴定。我拜谢先生学书画鉴定时,先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会画画,这是学鉴定的先决条件。从我的经历来看,自己会画画对书画鉴定的入门确实容易的多。而且鉴定与画画相得益彰,鉴定的眼界高了,画艺也随之提高,画艺长进了,又提升了书画鉴定眼光。而且,越往高处对画的领悟越深越宽,鉴定意识越强烈。

无论是开派画家或是一般画家,哪怕风格学老师的嫡传弟子,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与用笔手法。石涛说“千笔万笔始于一笔”。而这一笔正是各个画家不同用笔个性的体现,从起笔到收笔,线条的笔痕,都可以看出是否出于经过严格训练过的成熟画家所为,传递出画家的内在功力。这是构成一幅画的基本元素,而书画鉴定就是从认识这一笔开始的,也是书画鉴定的原点,因为假画与名家画相比较,缺的正是这口气。线条的好坏决定了画的好坏,这是不争的事实。

《山水清音里 高人独坐时 此心如太古 惟有白云知》 53x113cm 《溪山晨读》 55x109cm

书画鉴定是主观和客观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融的关系。书画的真假是客观存在的,而鉴定是通过大脑的思维来做判断的主观意识。由于鉴定家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累积的经验也不同,所以有时对一幅画的真假结论也就大相庭径。1983年全国鉴定小组在北京开始工作时,就碰到为一件画的真假,老专家们分成对立的两派,争论的面红耳赤,相持不下,最后不得不采取不求统一,保持个人看法,留于后人研究的决定,方使鉴定工作继续顺利进行下去。这就是凭经验去鉴定书画出现的问题之一。此外,如鉴定家由于情感的驱使,或对某类字画有特殊喜好、或外来物质诱惑、或对某些画并不熟悉但为了面子不得不表态等等,都会使主观意识发出错误信息让判断失误。鉴定的误判称作为“走眼”,属正常现象,任何一个鉴定家在一生的鉴定过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把鉴定与利益挂钩,使鉴定家见利忘义,罔顾客观事实,违心的把假画说成真画,或真画说成假画,都是不可饶恕的。所以作为鉴定家来说,不光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也是考量其社会公德与职业操守的道德问题。现在有些号称的鉴定家虚张声势,架子十足,鉴定画时不好好研究,动辙就说是“假的”,以此来炫耀他的鉴定水准之高明,殊不知说假容易说真难,他的行为只能欺骗外行而已。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自美国返回上海,特意去北京师范大学小红楼拜见启功先生,多年不见,相见甚欢,一进门,启先生拉着我的手,第一句话就说“现在只要打开画说假,证明他是专家,我们已经不会看画了”。虽然是一句调侃的话,却含义沉重,说明社会上有些鉴定人员的浮夸作风及不负责任的心态。在老一辈眼中鉴定是科学的、严肃的和纯洁的,不能有半点虚假成份。启先生在看画的过程中,经常说的一句话“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所以当他看到自己不熟悉的画时,就会说我不懂,不发表意见。谢稚柳先生也经常告诫我们,看画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三思而行。当画一打开,即使看不好也不要马上下定论,看完整幅画后再说,这就是老一辈真正鉴定家的学者风范,也是后来者应该明鉴的。在全国书画鉴定期间,有一次谢先生问我,看了这么多画有什么新的体会。我说,看得越多,觉得书画鉴定越来越难了,其中所包含的学问太深了。老师说,这就对了,说明你又进步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火眼金睛是靠长期磨炼而来的。

(文/劳继雄)

艺术家简历:

劳继雄,著名书画鉴定家、画家,1950年生于上海。劳继雄自幼习画,1970年所作中国画《乡邮员》《农村草药房》首次参加上海市美术展览并在各大报刊杂志发表。1972年任职于上海博物馆,从事书画整理、研究和鉴定工作。1979年师从著名画家和书画鉴定家谢稚柳先生,为“壮暮堂”研究生、入室弟子。 

1983年劳继雄随师全程参与了由国务院组织的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的工作,历时八年,过目历代名家书画十余万件。鉴定小组由谢稚柳担任组长、启功任副组长,另有徐邦达、刘九庵、杨仁恺、付熹年、谢辰生等共七位组成,“在此期间他与几位德高才厚的前辈大师们一起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聆听教诲。取精探微,获益弥深。如今是人书俱老,集鉴定、书画于一身,已蔚然成家。”(摘自学者郑重《再说”恕行斋“》)。 

劳继雄谦逊豁达、学养丰厚,一直笔耕不辍,著书迭现,有《王时敏画集》(1987)、《鉴画随笔》(2006)、《劳继雄书画鉴定丛稿》(2011)、《说画》(2019)等,尤其是201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九卷本)弥足珍贵,被誉为“ 新中国的《石渠宝笈》”,此著作于2018年入选“上海改革开放40年优秀文史图书奖”。 

劳继雄擅长中国山水画,人物、牛马、花鸟兼工,其作品“气韵流动,笔墨苍然朴茂,彩墨转换、自然生机,盖得大气浩然”。1989年所作巜云壑鳴泉图》首次在美国紐約苏富比拍卖行拍出,至今在中国多地及美国、日本、瑞士多次举办画展和拍卖,作品且为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和个人藏家收藏。

劳继雄1987年被评为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1989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1997年任洛杉矶“美国中华艺术学会”理事。现为西泠印社社员、辽宁省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博物馆特约研究员、江苏省华侨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等。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