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综治中心变身“解忧杂货铺”!他们的妙招是……

7月24日,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综治中心“枫桥式共享法庭”内,兴泾镇综治中心主任汪振凯(右一)与人民调解员赫新宝(右二)、兴泾镇法庭法官陈美西(左二)等交流案件。

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7月24日,记者走进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综治中心,感受其“一站解忧”的实效。

更广泛 发挥共治合力

“婚姻的经营需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孩子也需要一个健康完整的成长环境,不要因一时冲动而后悔终身……”

“夫妻之间难免会有矛盾,你们要理性和气地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兴泾镇人民调解员赫新宝对泾华村一对夫妻说。

2023年4月,杨某因索要生活费等家庭琐事与丈夫吴某发生矛盾,杨某较为强势,吴某脾气暴躁,前后报了3次警,吴某都以在农村养羊为借口,不出面不解决,还说出极端的话。

辖区派出所民警调解2次未果,一筹莫展之际,联系到了兴泾镇综治中心,综治中心主任汪振凯第一时间想到了赫新宝。

赫新宝是兴泾镇人民调解员,2006年从事调解工作,作为1983年第一批搬迁到兴泾镇的居民,他人熟、地熟、情况熟,去调解再合适不过。

果然不出所料,经过赫新宝多次调解,成功化解一起家庭纠纷。

“‘清官难断家务事’,家庭琐事引发的纠纷是特别不好调解的,但出力不讨好的事总要有人干,纠纷化解了我也有成就感,好的结果对别人有益,我也开心。”赫新宝笑着说。

作为移民镇,兴泾镇的婚恋纠纷多且化解较为困难。

为此,兴泾镇综治中心探索建立“1+6+N”联动治理模式,以村和社区为主体,联合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民生服务中心、妇联等部门单位推动乡村治理,“会诊”家事矛盾,深化家事纠纷联调联治工作,用司法手段助推社会治理和移风易俗。

2023年至今,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41起,主要涉及家庭纠纷和邻里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处理12345政务热线平台反馈群众诉求问题1070件,及时消除了矛盾风险隐患,群众满意率达98%。

更专业 拓宽诉源治理“朋友圈”

兴泾镇综治中心还是西夏区法院“枫桥式共享法庭”所在地。

“2021年12月,我们在兴泾镇综治中心挂牌成立‘枫桥式共享法庭’,当时全年收案量537件,2022年241件,2023年减少到228件,法庭受理案件数量下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枫桥式共享法庭’化解矛盾纠纷在前端,运行得很好。”兴泾镇法庭法官陈美西说起和综治中心的工作配合,赞不绝口。

在兴泾镇综治中心,可以看到“枫桥式共享法庭”的“简易装备”,一张办公桌、一根网线、一块屏……网上立案、远程调解、网上开庭、电子送达,全天候开展诉讼服务,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近期,贺某就切身体会了“枫桥式共享法庭”的便利。

结婚后,贺某前往埃及留学,与妻子长期两地分居,小两口的矛盾逐渐增加,贺某有了离婚的念头。但课程紧,来回机票价格高,思来想去,贺某联系到兴泾镇共享法庭,法庭建议双方远程调解。

因埃及与宁夏有时差,工作人员就协调夫妻双方的时间,选在晚上8点调解,这时贺某刚好下课。经过多方调解,小两口相互理解冰释前嫌,最终和好如初。

“可以说,综治中心既是一个矛盾‘接收站’、信息‘流通站’,更是一个调解‘终点站’,我们法庭和综治中心既分工又协作,基本可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兴泾镇法庭庭长马宏斌表示,群众遇上糟心事再也不会“摸不着门”。

更多元 聚起共治力量

37岁的禹惠峰是泾华村的一名综治专干,2021年负责综治工作以来,每年春耕是他最忙的时候。

2024年3月,泾华村的丁某找到禹惠峰,称村民高某在平整土地的时候,地头没有留出让大家通行的车道,引起邻居们的不满。

禹惠峰向双方了解原因后,找村委会老干部出面,他们了解村情民意,威望高,最重要的是有了帮手一起讲道理,禹惠峰觉得调解的胜算更大。

“我是从兴泾镇走出来的大学生,很多村民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前后跑了6次,挨家挨户说道理讲情理,我会努力让大家信服,更不会让大家失望。”禹惠峰以晚辈的身份跟大家坐在一起唠家常。

最终经过调解,高某愿意留出1.2米的永久性通行便道,足够电动车拉运肥料,方便邻居们出行,秋收的时候,让出3米车道。

除了综治专干,网格员、社会组织、志愿者也积极加入,聚起多元共治力量。

24岁的纪娅欣是兴泾镇综治中心的一名12345热线专干,每天最多能接到20多个电话,2023年9月来到综治中心后,她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能熟练地根据举报电话找到相关单位处理矛盾纠纷。

“干顺了就好了,多跑几趟就好了,我现在是一名优秀的话务员。”纪娅欣笑呵呵地说。

多方力量的加入,实现辖区民情、案情、访情等信息第一时间全面掌握,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进入视野,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