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能人”包办升学就业?法官:睁大双眼警惕骗局

漫画中的情节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映射了社会现实。我们将直击真实案件,看此类骗术如何在生活的舞台中上演。在此提醒大家从中吸取教训,增强防范意识,方能守护梦想与未来。

案件回顾

“你放心,我有关系,这事包在我身上”“只要钱到位,就没有上不了的学”……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话,可要当心了!

又是一年毕业季,许多家长和毕业生正因为升学、求职的事情四处奔走、焦头烂额,有的不法分子则趁机设计圈套,利用家长和学生的急切心理,虚构事实,夸大能力,以“找工作、找学校”的名义实施诈骗,不少人因此落入陷阱。

近日,黑龙江省大庆高新区人民法院就审结了这样的一起“大能人”包办择校与包办工作的诈骗罪案件,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一口价包办理入学?

一人被骗走15.5万元

原来,被告人孙某是一能说会道的无业游民,无固定工作和收入,但有着发财的梦。其平时爱吹牛,时常谎称自己认识多名领导,以此制造假象,让别人认为其有帮助他人办事的“超能力”。

2021年6月,通过朋友介绍,被告人孙某结识了被害人相某,并从中知悉对方孩子的高考情况,考得很不理想,上不了好的大学,正在为此发愁。

见此情形,被告人孙某谎称自己认识一些名校的校长,可以帮助其子女办理高考升学择校一事,但需要支付一定的打理费用。

为了孩子能上好的大学,相某向对方支付16万元费用。骗取钱财后,孙某迟迟未行动,也未实际办理。案发前,经相某多次索要,孙某退还5000元;案发后,其又退回5万元。

可托关系帮找工作?

4人53.7万元打水漂

在实施上述诈骗前后,被告人孙某还对外谎称认识一些银行和事业单位领导,可以帮助办理正规工作。在诈骗前,其还通过网络查询领导简历,以此在吹捧自己时避免出现明显漏洞。

很快,就有人上钩。在2021年5月至7月间,被告人孙某通过谎言,先后骗取张某、安某、刘某、唐某等四位老人信任,谎称可为他们孩子办理大庆某银行及哈市某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工作,共收取他们钱款53.7万元。但收钱后,孙某未实际办理也无力办理上述请托事项。后经张某多次索要,孙某在案发前退回6.3万元。

综上,被告人孙某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间共实施诈骗五起,骗取他人钱款共计69.2万元,所骗钱款均用于偿还其个人债务。

“大能人”落网!

诈骗获刑被判九年徒刑

经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孙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应予支持。

鉴于被告人孙某主动投案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系自首且认罪认罚,故可减轻处罚。案发后,被告人孙某还退赔部分被害人经济损失,故可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根据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法院遂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九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责令被告人孙某退赔五名被害人人民币共计六十四万二千元。

法官提醒:

当前,各地高考成绩已经公布,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也正在启动,而一些不法分子从中看到了商机,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通过编造不实信息、虚假夸大宣传、制造报考焦虑以及低分可上好大学等虚假承诺方式实施诈骗。这时,家长们要注意了,不要盲目相信“内部指标”“特别是绿色通道”等传言,也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大能人”超运作能力,花钱就可以上好大学。同时也要学会识别,包括一些骗子伪造的入学通知书等相关材料,防止上当受骗。

另外,作为考生的家长们,还要树立正确观念,高度关注学校的官方招生政策和规定,务必要通过正规途径入学,遵守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当前,也正是毕业季,一些大学毕业生及高考落榜者,在选择就业时,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应聘,不要轻信“有关系”“有门路”等说辞,不要相信花钱就可以买编制的说法,国家实行”凡进必考“原则,因此不要轻信真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身边的熟人也要注意防范,自觉克服“花钱走后门”等不良风气,切勿因“走捷径”而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