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与电视纪录片大师对话

6月26日,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对话”电视纪录片大师班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举办。纪录片单元评委魏克然、萧寒、范·赞特沃特以及迈克尔·冈顿等国际知名导演,与100多位来自上海各大高校的学生、海外留学生等纪录片爱好者们进行分享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彭大银表示,学院一直致力于发扬上海交大科艺交融的办学理念,在扎实的工科环境中,汲取文化与艺术的灵感。彭大银希望通过举办纪录片大师班活动,为同学们、纪录片从业者及爱好者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纪录片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作品的主题要和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的背景之下,作品都能够建立起对话,这种对话可能是发生在代际之下,或者是跨文化的。”论坛上,导演魏克然分享了本次白玉兰奖纪录片单元评选标准。

现场嘉宾分享了自身创作经验,包括纪录片内容题材的选择、作为导演的职业路径、纪录片的文化传播意义与价值、新技术对于纪录片制作的改变等话题。

导演迈克尔·冈顿与观众们分享了自己对动物类纪录片的深刻洞察。“拍摄动物跟拍摄人物的纪录片不一样,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动物是没有办法为自己说话的,所以我需要作为动物的翻译,我需要用镜头把动物的情感和遇到的挑战,转化出来让观众理解。”迈克尔·冈顿认为,“拍摄者需要在物理的距离上靠近动物,同时要在情感上靠近动物,这两个都做好了就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

导演魏克然制作了800多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1000多部关于亚洲的纪录片,他分享了纪录片行业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魏克然表示,通过这些纪录片的制作,他见证到了中国和亚洲,还有其他国家地区的变迁。因为每部纪录片都有自己的目的所在,也能够将观众们带到一定的目的地,能够加深对一个主题或一个题材的深入研究。

导演萧寒代表作《我在故宫修文物》被广大年轻观众赞誉为“年度最值得推荐与收藏的纪录片”。他分享了拍摄《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心路历程,“其实在接触到故宫的修复师之前,我也不知道故宫里有这样的职业存在。但是当你接触到他们,他们的故事是非常打动人的。”

活动现场,学生与大师进行了踊跃交流,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波兰留学生Anna Maria Wen等学生向嘉宾们提问,包括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导演的控制力该如何把握等问题。(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维琦 通讯员 魏娜)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