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破圈”融合 联动共治

本报北京讯 (通讯员 文思君)近些年来,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积极探索搭建参与平台、深化民主协商、激发社会活力的有效途径,推动多方主体“破圈”融合、联动共治,把群众关心的事办好、办实。

坚持深度赋能、科学赋权、精细赋责,构建纵向联动、横向合作、同题共答的联动治理机制。深化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社区“四级联动”,围绕打造全龄友好社区、城市更新样板等多点发力,推动力量融合。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联系居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地区单位、清河实验专家团队,构建“一核五联”治理体系。开展党建联建共建,通过党员参与、活动共联、资源共享,联合国企物业党委打造“红色联盟”物业管家,实现难题共解、发展共商。

结合社区治理“新清河实验”,在社区党组织主导下,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要求,全面推行社区议事机制。建立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级议事体系,推选社区议事委员,及时向社区党组织反映居民需求。针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搭建“市民沙龙”“居民议事会”等平台进行协商,及时通过业主大会等法定流程确保办好办实民生事。发挥在职党员作用,发掘动员社区达人能人参与公共事务,营造“守望相助、邻里与共”良好氛围。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治,引入“责任规划师+社区规划师”双师协作,与社区党组织进行需求对接,在环境美化、空间改造等方面指导赋能;作为海淀区和清华大学“海·清”社区服务行动首批试点单位,探索结对服务模式,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新清河实验”课题研究,开展治理实践;汇集地区头部企业科技资源,建立社区数据信息库,让科技照进基层、服务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