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抓紧抓实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必将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巨大的支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开辟巨大的增长空间

高度工业化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路径。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基本都是依靠强大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而迈进现代化强国行列的。工业化既是国家富强文明的基础,又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例如,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洗礼,英国在19世纪中叶成为“世界工厂”,当时英国的钢铁产量和棉布产量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煤炭产量则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产量总和的两倍。蒸汽机、自动纺织机、海船引擎、火车头、起重机、压力机、机床等代表当时世界最先进水平的技术和工业品几乎只有英国才能生产和输出,其他国家必须从英国进口。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也在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成为世界强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成就斐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起到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数字经济和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工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制造业增加值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但总体上看,我国工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自主可控能力还不强,工业大而不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观,正处在由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随着社会进步和工业化不断迭代升级,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发达国家纷纷推进“再工业化”战略,积极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全球产业链重组、供应链重塑、价值链重构不断深化。世界主要工业大国纷纷制定发布制造业发展战略,加强前瞻谋划,明确发展重点,强化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抢占竞争制高点,夺取发展主动权,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善于化危为机,才能在风险挑战中稳健前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开辟了巨大的增长空间;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全球最完整产业体系供给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需求优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全球竞争新优势。

2.紧紧扣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必须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

新型工业化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高端化,传统工业化包括很多低附加值产品,而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是实现产品质量高端化、生产过程集约化、生产效益最大化,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要素深刻改变了工业形态、生产方式和工业企业的组织形式,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制造转变;绿色化,传统工业化一般以“生产效率”为首要目标,而新型工业化强调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劳动者权益保障,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长效能动价值。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工业化,既要遵循世界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促进发展方式变革转型和发展路径优化升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在一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且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适应产业科技新趋势,跟上时代步伐,必须以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增强发展新动能新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5.5%、31.8%,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已累计培育1.2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3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齐备的配套能力,其中蕴藏着无数创新的力量。紧紧扣住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将不断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谱写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

3.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持续顺应新工业革命趋势、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以实体经济为发力点和着力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落脚到实体经济上,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推进事关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强化高端趋向和规模效应,牢牢掌握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主导权;推动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在协同融合中形成叠加效应、联动发展,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能级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大力激活企业创新活力。新型工业化归根到底要靠企业来实现。应进一步推动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同台竞技、共同发展,进一步抓大育小、梯度发展、协同共进,既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又培育聚焦细分行业领域、精耕细作、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企业。国有企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骨干力量,要立足国家所需、产业趋势,围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业新赛道布局、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民营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应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动力活力,提振企业信心,提高企业预期,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更多优秀企业在公平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

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力度。对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给予资金支持,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完善企业技改标准要求,加强有关法规制度建设,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制造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当前,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应统筹产业发展和产业安全,统筹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开放型经济体系下提升国家产业安全水平的有效路径。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产业链强链补链稳链,建立权责清晰、多部门紧密协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强化产业安全政策对制造业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专项、反垄断等各项微观经济政策制定实施的指导和协调作用。

(作者:黄学龙、张卫东,均系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