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夹”在居民楼间的派出所,却让“邻邻舍舍”的安全感看得见

“白天能见到警察,晚上能看到警灯,一个个邻居友好和睦、一起起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这便是看得见的安全感。”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居民张某如是说。

“八百置屋,千金买邻”,在客家文化里,左邻右舍是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在比屋连甍的汀州镇老城区内尤甚。“夹”在一排排居民楼间的长汀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立足辖区特色,打造“友邻”警务新模式,拉近警民“近邻”关系,进一步增强“邻邻舍舍”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互助友邻”让守护全方位

“中心坝路口有位老人摔倒了,有没有谁知道该怎么做应急措施?”在附近居住的吴医生听闻求助后,迅速前往处置。好在老人只是轻微擦伤,意识清醒,随后民辅警到达现场,在确定老人无大碍后,吴医生与民辅警共同将老人送回家中。

这是城关派出所打造“互助友邻”模式的一个缩影。

星罗密布的古街深巷,既是长汀的城市符号,也是长汀人的家乡记忆。然而,老旧居民住宅大部分位于背街小巷,房屋密集,道路狭窄,一旦发生意外,应急救援队伍难以及时到达。

对此,城关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梳理出辖区的医护人员、救援队队员等专业人员,创建“互助友邻”工作群,如遇突发情况,可通过微信群联系就近专业人士前往支援,为群众提供先期帮助。

“我家小孩两分钟前在家门口走失,有人看见吗?”附近蓝天救援队队员第一时间响应,利用专业知识很快找到走失儿童;“南门街有人摆摊,买保健产品就发鸡蛋,好多老人排队。”群里的司法工作者立刻发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避免群众在民警赶到之前上当受骗......

在“互助友邻”工作群内,这样的互帮互助时有发生,让“守望相助”成为邻里常态。城关派出所持续以辖区老弱小为重点服务对象,积极组织各个社区、网格、街道创建友邻群。截至目前,已建立17个群组。

“和谐友邻”让矛盾不出街

“听大伯一句劝,我看着你们从小长到大,还能害你们吗?”“小巷警格员”陈大伯的一句话,让正在气头上的小张和小刘顿时熄了火,原本剑拔弩张的二人终于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谈。最终,在民警的调解和陈大伯的劝说下,双方握手言和。

原来,小张和小刘本是邻居加发小,但却因小刘养的狗吠叫不止,吓哭小张家的小孩而发生矛盾,双方开始激烈争吵。同在一条巷子居住的陈大伯闻讯后赶来,用一口乡音和多年邻里的亲切感,让二人冷静下来,在民警到来之前避免矛盾升级。

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派出所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关派出所针对辖区实际,抓牢乡俗、乡情等要素,发动“懂方言、有威信、会调解、有素质”的资深老乡充当“和事佬”角色,组建“小巷警格员”开展“友邻解纷”,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祖祖辈辈比邻而居的优势,对求助和简易纠纷警情开展先期处置,难以解决的,再由民警带回派出所调解。

2024年2月,辖区一户人家婆媳关系恶化,“小巷警格员”老马得知后马上到场,从他家祖上的事开始聊起,慢慢将两人情感拉到一起,最后婆媳两人和好如初。今年以来,城关派出所积极推进“友邻解纷”工作法,与“小巷警格员”共同努力,有效化解邻舍矛盾23起,促进邻舍和谐。

“联防友邻”让平安看得见

“快来人!有‘歹徒’,大家快来帮忙!”随着特产店老板老李的一声喊,周围商户迅速行动起来,有人第一时间报警,也有人在店铺门口的“防爆处突装备柜”内拿取装备,与冲进商铺内的“歹徒”对峙,为受伤群众和民警争取宝贵时间。很快,民警来到现场,大家分工协作,迅速将“歹徒”制伏。

这是城关派出所组织店头街商户开展的一场防爆模拟演练。作为长汀最具盛名的古街,店头街街道狭窄却游人如织。

为进一步提高商户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城关派出所根据辖区特点,联合消防、社区推行“警长+联防长+网格员+消防长”模式,组建“友邻联防”,为联防商户详细讲解教授防护装备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提供应急处突、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相关培训,组织棍盾操练习。目前,已累计开展工作培训12次,模拟演练10余次。

“你们组织的这个演练真是好,大家都学会了新的技能,也加强了我们邻里之间的沟通协作。”一次消防演练结束后,某商铺业主陈某这样对社区民警说道。

“下一步,我们将以‘友邻联防’古街安防为标杆,与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建共建,不断探索搭建警银反诈联盟、警校联盟、警保共治等,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警民合作新模式,不断壮大‘友邻’朋友圈。”城关派出所所长李茂元说。

一次次争分夺秒的成功救助,一场场邻舍互助的暖心接力,以党建引领“古街友邻”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让民警调解纠纷有了“帮手”、安全防范宣传有了“搭子”、巡逻防控有了“支撑”,真正发挥了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效能,让这座千年古镇变得更美、更安全、更和谐、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