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以务实举措推动节能降碳取得更大实效

【赵辰昕:以务实举措推动节能降碳取得更大实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认为,节能降碳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既利当前、更利长远。要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做好节能降碳工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要分领域分行业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推动煤电低碳化改造和建设。深入开展能效诊断,以提高能耗、排放、技术等标准为牵引,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二是要加快健全节能降碳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设计,建立重大项目节能审查权限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档案,健全市场化节能降碳机制,依法依规加强节能监察执法。三是要多措并举推动全社会节能降碳。加强节能降碳先进经验交流推广。完善公众参与制度,依法曝光违法违规用能和浪费行为。推动各类主体落实节能主体责任,履行节能法定义务。增强全民节能降碳意识和能力,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鑫鑫:有效运用数智化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王鑫鑫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智化业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力量。为进一步有效运用数智化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首先应该完善基础数字化设施,打造产业资源流通体系。加大对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数字基础设施的专业化、集约化建设。加强乡村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搭建乡村政府职能部门与农业产业发展的其他相关主体之间的数据共享平台,更好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其次应该培养高层次数智化人才,构建创新人才支撑体系。要加大对乡村本地数字人才的培养引导。同时,引导流向城镇的乡村高素质人才回乡发展,缩小城乡人才引进之间的客观差距,实现人才向乡村流动的目标。建立完善的数字人才激励机制。再次应该鼓励创新技术合作,构筑多元主体联动体系。建立有效的合作保障机制。通过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团队以实现各创新合作主体的风险共担。最后应该强化创新制度设计,形成科学治理保障体系。继续完善数字技术的监管法规、预防数字技术垄断风险。完善数字技术的监管法规。

摘编自《光明日报》  

【王夏雨: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持续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王夏雨认为,进入数字时代,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需要着眼于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利用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赋能文化需求和供给两端,创新数字文化消费方式和生态体系,持续激发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新活力。第一,要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文化消费供给。依托“优质文化+数字技术+成熟工业”的创新模式,加快数字文化产品、业态和传播创新,盘活文化资源,提升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水平,引领文化消费潮流。第二,要打造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拓展文化消费空间。既利用已有数字技术手段,巩固并扩展传统文化在数字领域的展示空间,还要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尖端技术嵌入文化产业创新全链条和全过程,促进前沿虚拟现实空间技术在消费场景的应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搭建更富想象、更具智慧的文化消费新环境。第三,要鼓励创新和审慎监管相结合,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针对数字化技术可能带来的版权侵权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版权保护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利用先进技术,切实保护文化产业合法权益;针对信息传播不规范等问题,应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内容管理机制。

摘编自《经济日报》  

【徐海龙:从四方面着力,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徐海龙表示,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及其链条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强化目标导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主线,横向加强部门协同和政策落实,纵向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加快形成全链条体系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此,一是要强化政策统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管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的整体设计,重点强化主体功能衔接、改革政策落实、配套政策完善等环节政策统筹。加强对地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引导地方因地制宜,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进转移转化活动。二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制度改革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动力。强化科研单位主体责任,发挥好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在机构、项目、人才评价和科技奖励中增加成果转化绩效权重。三是要强化目标导向,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挥产业链引领带动作用,在前沿技术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创新生态构建方面,牵头实施产业应用导向的重大科技任务。四是要强化体系支撑,提升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能力。畅通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全过程,以清理规范科技创新基地平台为契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布局。

摘编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