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数字之城;杭州滨江,创业热土。
2022年高新区(滨江)获评中国社会治理百强县(市、区)第一名,并在全省平安考评中排名第一。摘得桂冠的背后是高新区(滨江)全区上下守正创新的不懈努力。
杭州高新区(滨江)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沈波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自2022年8月启动“民呼我为·滨安码+一网统管+基层智治系统”建设以来,杭州高新区(滨江)坚持“条抓块统、整体智治”理念,通过机制重塑、业务协同、数字赋能等途径,探索具有滨江特色的“1+6+X”基层治理模式。
整体智治下好治理“一盘棋”
走进数智滨江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不同模块的数据实时更新,可以随时点击查看区域内不同职能部门的数据和工作情况。同时根据基层治理业务实际并结合实时数据,实现对事件趋势、工作效率的研判和预警。
高新区(滨江)社会治理中心主任郑思明向记者介绍,“1+6+X”具体指,“1”的“一网统管系统”带动“6”的指挥调度中心、事件任务中心等六大中心建设,并以“X”个分布在政治、经济、法治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形成立体、全域、全联动指挥作战体系。
数据跑腿主动靠前服务,高新区(滨江)更将参与社会治理的大门向全区居民打开,目之所及之处辖区内不少地方都贴有“民呼我为·滨安码”,只需拿起手机扫一扫,群众反映就可“一码速达”。
西兴街道铁岭花园的住户刘先生对“民呼我为·滨安码”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在这之前,刘先生因为家附近的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影响正常生活,扫了扫“民呼我为·滨安码”,点开“我要投诉”,发送了一段语音并上传图片。不到5分钟,网格员就打电话向刘先生核实情况。不到两天时间,工地就设置起了防噪声屏障,并对施工车辆进行限速,最大程度减少噪声影响。
“民呼我为·滨安码”实现群众上报事件1分钟受理、5分钟出动的背后,同样是“一网统管”系统在发挥作用,平台高效流转,部门协同配合,紧急事项及时处置到位,一般事项24小时内办结反馈,让过程可见、结果可查、质量可证。
数据为基多部门联动高效处置
“人、房、企、事、物”等社会治理基础要素尽在掌握中,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作为街道、社区、网格的事件流转中枢,受理端依托滨江发布等掌上终端,实现一般事项智能交办、高频“一件事”分类流转、疑难复杂事项联动处置,平均每个事项由2.89个部门协同处置;已完成5.1万余个事件的协同处置,涉及部门、街道、社区等联动单位52个。
高新区(滨江)建立完善警网协同处置机制,全区组建起一支320余人的综治队伍,不断延伸治理“触角”。
7月2日中午,浦沿街道社会治理中心指挥室接到求助电话,一名焦急的母亲称不小心将5岁的女儿锁在车里。指挥中心立即开展指挥调度,分派最近车辆前往,不到3分钟,综治队员吕海涛、陈怀生与辅警到达现场。由于天气炎热且孩子较小,而且车辆贴膜颜色较深无法确定车内孩子的具体状况,综治队员立即与报警人协商,确定破窗救援。随着车窗应声而破,大家悬着的心也随之落地。
一呼即应,全天守护,“小脑+手脚”警网协同运行机制让90%以上的非警务类警情基本得到妥善处理,在处置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突发事件中,也形成了社会风险隐患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的预警机制。
夯实最小治理单元促全员参与
基层社会治理水平高不高,关键看最前沿的“战斗堡垒”建设实不实。
一直以来,高新区(滨江)强化党建统领作用,持续推广“一长二员”(楼道长、信息员、保障员)最小治理单元模式,推动基层干部队伍重塑,推进职责精细化管理。
然而,“一长二员”工作扎实与否怎么评判?遇到问题如何快速了解实际情况?
长河街道闻涛社区探索数字化管理模式,将“一长二员”日常工作进行线上线下结合。“一长二员”可以通过“邻里治”数字化平台上报事件、每日信息及工作日报,平台会自动进行存储、筛选、分析,让社区工作有留痕、事件有响应,让事件反馈形成闭环。
基层社会治理不只是街道社区干部、资深专业人士、热心退休职工的事,如何发动青年人才一同参与其中?滨和社区通过强党建、聚力量、抓服务、共治理,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青年人才特点和特长的基层治理之路——“青春共治”。
在共商共议“数字生活让亚运更精彩”夜谈会上,青年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如何利用数字化科技保证夜跑安全?”“是否能在‘滨豆’小程序添加亚运会内容?”……大家提出了不少建议意见。
青年代表口中的“滨豆”积分系统,正是高新区(滨江)发动居民参与共治的好帮手。居民通过参与“民呼我为·滨安码”事件上报、社区志愿活动、邻里互助等治理行为获得积分,可以用积分兑换共享单车等服务资源及电影票等实物资源,利用“兑换积分+荣誉积分”双模式形成全域积分赋分、流转、消耗、兑换的闭环,凸显邻里互助和谐,激励全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下一步,高新区(滨江)将把握杭州亚运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以“建设天堂硅谷、打造硅谷天堂”为总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打造高新样板,努力交出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