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山东烟台市:全域建设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党建品牌 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市域范例”

一、背景动因

烟台市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下辖65个街道、430个城市社区,城镇常住人口480多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7.3%。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特别是面对疫情的持续冲击,社区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何强化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成为当前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烟台市持续深化“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全域推进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党建品牌建设,以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为重点,以构建组织引领、网格支撑、物业管理、服务供给、民主协商、接诉办理等一体协同的共治体系为路径,实施“六大幸福行动”,形成1个市级总品牌、14个区市分品牌、430个社区子品牌的“1+14+430”品牌体系,打造组织有力量、服务不打烊、有事好商量、民呼必有应、幸福暖万家的幸福美好家园,努力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二、经验做法

1、实施“组织引领·幸福堡垒”行动,打造群众暖心港湾。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保障下倾,加强对社区的领导和支持,确保社区有资源有能力服务群众。一是理顺体制支持堡垒建强。推动区市、街道两级全部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党委书记担任主任,下设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建设、网格化治理、红色物业、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专项工作组,凝聚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质取消街道承担的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任务,建立赋予街道“五项权力”流程化运行机制,推动更好地聚焦主责主业。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各类资源机制,市县每年安排1.5亿元社区经费,确保社区有钱办事。二是配强队伍优化堡垒力量。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在中心城区芝罘区设立专门副科级事业单位—社区工作者管理服务中心,全面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吸引大批人才向社区集聚,2021年以来新招录社区工作者2700多人,实现翻倍增长。实施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面成长计划”,挂牌36处优秀社区书记工作室,建立每月论坛交流、半年提级述职制度,为每个社区高门槛配备1名“书记助理”,打造一批优秀书记团队。三是做强平台夯实堡垒支撑。全域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发布全省首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地方标准,在街道、社区、网格、商圈、景区等建成700余处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家门口、马路边服务,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建成江北首家市级城市党建学院,加强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基地“四名”建设,与18所国内知名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一支“百人讲师团”,打造城市党建和治理创新高地。

2、实施“红网精治·幸福满格”行动,兜起群众大事小情。建立“红网精治·事要解决”机制,深化党建引领“一张网”建设,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推动组织体系一贯到底、进楼入户,筑牢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底座”。重点打造“1+1+N”网格工作团队:1,即推动社区工作者定岗进网格。建立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每个社区除保留日常办公的必要人员外,其他人员全部常态化下沉网格,兼任网格长或网格党组织书记,带领网格员将主要精力用在走访服务群众上,每人建立一本“民情台账”,精准掌握网格内的社情民意。1,即推动专职网格员常驻在网格。按照每个网格不少于1人标准,配齐配强专职网格员队伍,明确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等7项职责,推动网格员沉下去进楼入户,把群众大事小情掌握起来。建立进一步拓宽城市社区专职网格员发展通道的六项制度,明确将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管理的标准条件、规范程序等,今年以来将100多名符合条件的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并轨管理,按照3岗18级薪酬体系落实工资待遇,打通职业晋升渠道。N,即推动党员力量融入到网格。推行报到单位包网格、报到党员包楼栋“双包制”,组织每个报到单位分包2—3个网格,把党员编入兼职网格员队伍,把岗位固定在平时、情况熟悉在平时,确保在网格发挥联系服务群众作用。全面推行“党员楼长”,按照每50户居民1人标准,配备9260多名党员楼长,协助网格员开展信息摸排等工作,将党的工作融入千家万户。

3、实施“红心物业·幸福到家”行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深入实施“红心物业”党建领航工程,发布全省首部红色物业地方标准,以网格(小区)为基本单元,把物业党建与网格党建、居民自治等统筹起来一起抓,建立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物业企业和业委会等多方协同的物业党建联建机制。重点抓好“两引领一融入”:“两引领”,一是推进党建引领物业服务全覆盖,以专业物业为主渠道,采取国有物业接管、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办物业兜管等方式,扩大物业服务覆盖,提供保洁、保安等基础服务。指导市物业行业党委将党建要求融入物业服务等级标准、质量评价等制度体系,一体推进物业监管和党建工作,提高物业服务质量,今年结合物业满意度测评曝光排名后50位物业项目。二是加强党建引领业委会全过程监管,制定全省首部《“红色业委会”选举规程》,赋予街道社区党组织对业委会选举的结构建议权、人选建议权、资格审查权,细化业委会候选人、业委会备案、建立业委会党组织等10步流程,把党的领导贯穿筹备、组建、运行全过程,推动党员进入业委会任职,实行重大事项社区党组织把关,充分发挥在业主维权、居民自治中的正向作用。“一融入”,就是推动融入社区治理,在全市开展社区物业党建联建集中签约活动,组织物业企业、业委会认领8200多个社区党建服务项目,吸纳2400多名物业职工、业委会成员担任兼职网格员,为群众提供家门口优质服务;健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构建“物业受理、社区督办、群众评价”的工作闭环,最大限度把问题化解在小区。

4、实施“暖心服务·幸福延伸”行动,确保群众享受便利。聚焦群众生活全链条需求,优化社区服务供给,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让群众天天有感、处处可及。一是优化“项目化服务”。推行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承诺制,指导社区每年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公开承诺一批为民服务项目,公示服务内容、责任主体、完成时间,采取购买服务、合作共建等方式,整合“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认领推进,合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二是优化“不打烊服务”。今年以来,聚焦解决上班族“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办事难题,选取100个社区试点探索延时服务模式,逐步健全延时错时、预约办理、轮值坐班等弹性服务制度,结合24小时电话受理、网上预约方式,让社区门常开、人常在、事好办。三是优化“一窗办服务”。指导社区将现有党政、民政等各类窗口,统一整合为3—4个综合服务窗口,建立“全岗通”社区工作者培训体系,全面实现“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既让群众找一个人、办所有事,又让社区工作者腾出精力用于走访服务群众。四是优化“全龄段服务”。紧盯“一老一少”两个关键群体,整合用好老干部、教育等部门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搭建“老年大学进社区”“儿童之家”等平台,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五是优化“多元化服务”。发挥党组织纽带作用,推动文联、体育等行业单位党组织融入社区治理服务,整合各类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和公共服务资源,满足群众各类服务需求。

5、实施“民事民办·幸福睦邻”行动,发动群众有序自治。烟台市深入探索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全过程民主协商路径,充分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众人事、众人议、众人办的生动局面。一是议事“有平台”。在社区全面推行“家园议事会”建设,以区市为单位制定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全过程民主协商工作规则,针对群众关心的环境文明、邻里和谐等事项,规范提事、议事、办事、评事等程序,打造形成一批拉呱说事、小马扎议事等各具特色、接地气的民主协商品牌,有序引导社区群众说事议事、自我服务。二是办事“有力量”。突出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积极培育以党员为骨干的公益慈善类、矛盾调处类、邻里互助类群众志愿服务队伍,推动符合条件的及时建立党组织,平均每个社区拥有10支左右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或社区社会组织。广泛开展邻里帮、邻里和、邻里安、邻里情等特色活动,引导居民群众“打开心门、走出家门”,共同建设幸福家园。三是成事“有保障”。依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年从中列支不少于20%资金,举办社区治理“公益微创投”,支持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的社区群众志愿服务队伍或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购买服务项目。推行社区治理“专员制”,从法院、公安、司法等单位选聘一批法官、警察、律师等基层工作者,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小区活动,为社区自治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服务。

6、实施“民呼我应·幸福直达”行动,实现群众有呼必应。坚持接诉即办、未诉先办,以深化“一平台两机制”建设为抓手,打通群众诉求呼应通道,提高社区党组织快速响应、精准处置能力,实现群众有呼必应、一呼百应。“一平台”,即建设“下呼上应”联动平台。整合城市党建资源,全域推进“下呼上应”联动平台建设,健全“区市指挥中心—街道分中心—社区工作站—网格呼应点”四级架构,聚焦“谁来办”“怎么办”“办得好”等关键问题,健全诉求受理、分析研判、流转交办、解决落实、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等流程,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问题通报制等机制,采取“有呼必应一码通”等方式,畅通基层问题反映渠道,打通问题从反映到解决的闭环通道,累计解决群众诉求9.6万件。“两机制”,一是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机制,推行“项目化服务”,组织每个报到单位每年根据社区群众需求,与社区协商确定不少于5个服务项目,将优质行政资源精准匹配到群众身边;推行“组团式服务”,指导每个报到单位成立若干党员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到社区开展一次服务活动,每名党员每半年至少参加1次,并鼓励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建立街道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小区机制,全面做实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明确由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主任,配备1名副科级专职副主任、2名兼职副主任,统筹上级执法部门力量,健全“一支队伍”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常态化下沉小区开展巡查服务,及时发现和处置小区内的私搭乱建、侵占绿地、违规装修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物业想办但无执法权的问题。

三、经验启示

1、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首要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烟台市坚持将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党建品牌的“先手棋”,在区市、街道两级设立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委员会,加强部门、街道对社区支持的统筹集成,将以往的“千条线”串入如今的“一根针”,推动各级资源下沉到社区、关口前移到社区、力量汇聚到社区,更好地帮助社区开展治理服务,真正做到了条条围着块块转、机关围着基层转、上级围着下级转。

2、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重点是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联结的组织体系。社区党组织体系覆盖有多广,领导治理的半径就有多长,融合共治的同心圆就有多大。烟台市坚持纵向和横向结合,既依托网格架构向下延伸组织触角,推动组织进楼、党员联户,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全兜全管;又不断拉紧社区党组织与物业企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的联建纽带,采取签订党建联建协议等方式,推动成为“一个组织里的一家人”,真正把各类组织和党员群众聚拢在社区党组织周围,形成社区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3、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关键是优化服务供给。烟台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精准优化完善服务供给,让群众居有所安、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闲有雅乐,真正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融入柴米油盐,有效增强社区党组织与群众的情感黏性。

4、提升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根本是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烟台市坚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家园议事会”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全过程民主协商机制建设,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形成了小马扎议事、老街坊谈事等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的民主协商品牌,呈现出“邻里事、邻里议、邻里办”的幸福画面,有效厚植了党在城市执政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