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在2017年启动试点的基础上,紧扣基层治理与城市建设的新要求、新理念,扭住党建引领发展与民生两大关键点,进一步汇智聚力,创新做实大党建格局,推动党建提质升级,抓实党在基层的全面领导,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百姓身边最具活力、最可感知的组织细胞。
一、背景与起因
静安寺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核心地段,面积1.57平方公里,呈现“中心商务区、外围居民区”的“二元结构”。如何在既有“管理服务进网格,一切工作到支部”网格化的基层组织运作体系模式的基础上,推进党建与治理提质增效,全面进步,全域融合,全线提升,是街道党工委面临的全新课题。
二、主要做法
(一)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建模式的定义
基于城市基层党建的现有领域和工作格局,以机关党建改革升级为切入口,构筑做强街道的大党建格局品牌。紧扣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以大党建贯穿统领楼宇党建、网格党建、区域化党建等现有党建领先成熟品牌,紧扣群众所需为群众办实事,充分发挥好城市基层党建的融合优势,全面提升社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的效能和水平,达到善治理的最优实践目标。
(二)创新大党建架构,编织一张“引力网”
1、织就“一张党建全覆盖四级网格”,创新重塑城市基层党建组织架构。主动应对城市基层党建的新要求,以“划小网格、组织引领、就近参与、四级联动、共同治理”为特征和目标,架好党建落地的“四梁八柱”、形成“1+11+37+388”到底到边的全覆盖网格架构。“1”指街道党工委,“11”指11个居民区,“37”指细化的37个党建微网格(其中包含5个以商务楼宇集群为主体的商圈商务区网格),“388”指延伸覆盖的第四级楼组网格和党小组。
2、建实“六个机关党支部”,形成攻坚战斗堡垒。紧紧围绕“网格吹哨,机关报到”筑强机关党建责任,以机关党总支及下属党支部的改革为切入点,构建“支部率领、全面响应、一线行动、合力推进”的联动运行机制。机关六个实体党支部,分别牵头负责楼宇企业、居民区、驻区单位、民主参与、城市运行、民生服务领域的党建和各项工作综合推进,落实“六项工程”,助推“一支部一领域一品牌”,坚持“机关围着网格转,网格围着群众转”,实现机关党支部专业化覆盖支撑基层治理。
(三)压实大党建责任,编织一张“行动网”
1、明确“三份清单”,推动责任落实。坚持“清单化管理”。在实践中形成每年度“百项惠民生”网格党建实事项目清单、面向6个机关党支部的党建责任清单、面向全体机关党员的个人责任清单。网格项目由区域各类主体认领共建。通过制度性安排,进一步明确街道班子领导和机关党员“抓党建、优治理、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以实际行动践行“走在前、作表率”的具体要求。
2、明确“五项制度”,保障协同运作。坚持“制度化规范”。配套建立社区党校规范建设及干部培训制度、“网格吹哨,机关报到”约请联动制度、分级网格例会制度、定期党建责任述职汇报制度、“网格先锋”评选激励制度等5项制度,真正以制度化规范保障网格运行,保障上下联动及扁平运作,保障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3、明确“十项行动”,聚焦攻坚克难。坚持“项目化运作”。把抓重大任务落实作为检验党组织能力和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围绕发展大局与街道工作重点,形成由六个机关党支部主体承担的高质量党建“十项行动”,内容涵盖三个领域党建、城市治理、为民服务等各个方面,同时延伸形成十大行动下的55项子项目,实现区域单位携手共同认领参与,更好地将党建引领与成效显性化,聚焦到改革发展、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各项工作中。
(四)引领大党建参与,编织一张“共情网”
1、完善“三张阵地覆盖网”,打造身边服务圈。构建全覆盖、有品质、系统化、立体化的综合实体阵地。抓实“党建网”的“教育引领,组织强基,有序参与”,“管理网”的“科技赋能,实战高效,协同联动”,“服务网”的“便捷可达,精准优质,凝心惠民”。围绕“三张网”建设,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平台建设党建联络指导网,以街道城运中心为平台对接落实“一网统管”,以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平台对接落实“一网通办”,持续在“三张网”实体阵地内融入信息化手段,做实服务内涵,连点成片,推动党群服务圈与社区生活圈融合发展。在各基层推进“静·邻一家”居民区党群服务站的标准化可视化建设及商圈中“白领驿家”楼宇党群服务站的提质提级。
2、完善“四级网格议事厅”,推动多元民主参与。推进街道、居民区、微网格、楼组四个层面网格议事厅的建设运行。街道层面探索以第四(民主参与工作)党支部的创新运作,有效推动协商议事。形成针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统战人士等五类群体的“五好五议”议事规则,建设多方参与的“同心智库”,率先在街道人大代表组党员中组建了1个功能型党支部并明确提出“五为五先锋”要求,在政协委员联络组党员中按界别组建了2个功能型党支部,对应民生需求与社会发展,提升协商议事的成效与质量。各界代表委员智囊开展了如疫情防控、经济属地转化、“双减”政策社区应对、楼宇党建等专题互动协商。
三、实践成效
(一)“大党建”,筑人本,党建同心更聚力
大党建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凝聚了组织力量,拓展了党员行动的空间。一是党员主体作为进一步聚力。如,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各级党群服务阵地向疫情防控指挥服务中心、党建微网格向抗疫微网格的转型,通过临时党支部和党员突击队的组建,通过党员责任包干区的精准划分,实现“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成为守护平安的“稳压阀”“主心骨”。二是机关支部责任进一步压实。如,坚持“机关围着网格转,网格围着群众转”,通过党员责任“唤醒工程”,让机关党员干部在啃硬骨头、打攻坚战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七一”之际,各机关支部确立“一支部一主题”“一支部一活动”,与基层微网格联动对接,开展了多样化的学习与服务活动,聚力于治理的共同目标、共同行动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网格议事进一步民主务实。如,在各居民区网格建立网格议事厅,在党组织核心引领下,充分整合行政力量、自治力量和专业力量,落实“一格一策”,实现网格议题从发现、处置、反馈到常态长效的“闭环”更为快速高效、无缝衔接。确立党建引领下的“五好五议”协商议事法,坚持“好方向、好议题、好商量、好公民、好风尚”的五好原则,贯彻“支部提议、党员建议、民主商议、分类决议、同心践议”的议事规则。
(二)“优治理”,显人文,党政双网更融合
坚持自下而上、群众导向、问题导向,聚焦高品质生活与一流治理,关注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推进党建行政“双网融合,高效协同”,切实解决民生难点、治理痛点、工作堵点。一是区域管理响应效率进一步提升。如,围绕组织联建、服务联抓、环境联管、安全联防、文化联建、发展联动,发挥“党政融合办大事”的优势,依托信息化“一网统管”,抓实“51530”(5分钟响应、15分钟到场、30分钟处置)工作机制,完善“智能+人工”模式,结合多个应用场景嵌入,有效推动垃圾分类、门责管理、“三保合一”等工作落地,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隔天。二是区域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如,街道探索建立“预警地图”“痛点地图”两张电子地图,守牢底线,针对梳理出的管理痛点,依托街道城运中心信息枢纽平台,及时反馈、联动处置发现的问题,为解决治理顽症痼疾提供支撑。如今,防汛防台、工地安全、门禁安全、施工安全、用电安全等已纳入动态有效监控。
(三)“强功能”,达人情,区域共治更厚实
坚持推进社区共同体打造,将“同心家园”共同体意识融入社区共治共建,以有效的交互交融,增强各方的主体意识和归属感。一是自治共治的同心力量进一步汇聚。如,在区域凝聚方面,围绕“党建同心、发展同谋、资源同享、文明同创、文化同乐”的理念,绘就“同心家园”共建理事会“百年百家”的“一家亲”蓝图。做实“三张清单”,以网格惠民项目、履行社会责任双向报告、专委会分工运作等,共建和谐社区共同体。持续深化网格自治共治,调研形成“红细胞”网格项目清单,2020-2021年基层网格共落实居民区网格深耕“红细胞”项目169项,切实激发基层治理动能。许多为民办实事重点网格项目让群众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如华怡园小区首个实现整小区既有多层住宅电梯加装全覆盖。群众期盼的愚园路618-666号等百年房屋的零星旧改,意见征询、签约、搬迁三个100%的背后,是紧紧依托现代治理理念、精细化动员、“熟人社区”所奠定的厚实基础,突破攻坚,满足群众夙愿,成功走出一条商住混合区域旧改新路。在街道党工委与华东医院合作开展的“医养直通车”项目、景华居民区常熟路303弄“七彩晾衣场”项目、华山小区非机动车充电设施配置项目等为民实事中,均展现了自治共治的能量与成效。二是区域治理的创新空间进一步拓展。如,围绕“党建领航、聚力发展”目标任务,打造金融行业党建联盟及联盟党群服务站点,以“组织+资源+阵地+链接”的形式,健全完善行业党建工作覆盖机制,推动党建向专业领域拓展深化,完善楼宇党委、楼务会工作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善治格局。打造“社区成长学院”平台,通过覆盖党组织骨干和全体社工的多元化培训,为支部书记、网格长赋能,为党员先锋强肌,为社区骨干助力,为“小巷治多星”提质,提升社区工作者和治理骨干社区组织、号召动员、项目策划等综合能力,提升职业化、专业化的服务工作水平。三是“家门口”的“微治理”进一步深化。如,在大党建格局构建探索中,公共休憩座椅设计布局、集中充电桩安装、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及公益集市开展等深受好评;乐龄坊短期住养、养老顾问配备、医养直通车对接落地、“智慧养老”网格地图的构建等,让社区的幸福民生图谱不断织就;静安公园“最美网红疫苗接种点”让疫苗接种服务广受好评。“屋檐下的微自治”基层楼组治理“五个一”建设,让楼组事务成为“大家共同的事”。创新探索的水管家、电管家、浴管家、“三保卫士”等,有力提供了第一手治理前端数据支撑,打造的街道智慧党建信息互动平台,将大党建要素充分吸纳其中,逐步实现智慧党建与智慧治理的深度融合。
(四)“惠民生”,赢人和,服务发展更暖心
坚持构建民生图谱和惠民网络,打造有品质的幸福生活圈和引领性的“未来社区”“未来街区”。一是民生需求的满足能力进一步增强。如,关注“白发”群体,打造“同心邻距离”为老服务品牌,构建智慧养老平台和身边关爱体系,实现系统性、智慧化养老服务在网格内触手可及。关注“白领”群体,打造“静安寺街道商圈学院”,开发升级课程体系,着眼成长性、开放性,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瑜伽修身、短视频Vlog制作、商务礼仪等40余门课程每年吸引1.5万余人次参与,形成常态化的商圈文化共育模式。二是服务大局的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如,深挖区位优势,面向商务区网格,建成以高和大厦为代表的“静安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聚焦打造“楼宇党建高地,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商圈管家”建设水平,让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注重信息化科技支撑,配备加装了“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机、24小时企业自助办税机,开发了集统计、分析、处置于一体的商圈企业服务数据系统,并创新运用企业稳定预判“五色风险分析法”,实现企业动态信息的“全面集成、动态处置、分析研判”。同时,注重机制保障,打造共享公共活动空间,提供覆盖组织、企业、个人的30项党务、政务、事务“一站式”服务和200余项自助服务。提炼落实党建引领下的“一二三四五”服务企业工作法,运作党建同心园、企业加油站、白领减压室、商圈商学院、协商议事厅“五大平台”,举办“企业服务日”,设立“企业服务大使”,设计推出一系列商圈服务专题课程与拓展课程,真正守牢安全底线、提升环境品质、助力企业成长、护航企业发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创新是第一动力来源。党建的高质量发展、大党建格局的创新构建是一个迭代深化、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当前的大党建引领治理的深化推进中,也面临着一些需要主动应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数字治理、大数据应用向基层延伸赋能上需要进一步实现转换和对接;街区治理的深化迈进,需要理念突破与体系构建;各层级、各类型组织和网格解决需求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等。大党建探索必须继续把准党建引领的规律和脉络,关注群众需求以及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持续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党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参与感、归属感、成就感,以规范化、精细化、高水平、高质量的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同家园”,努力交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