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福建厦门市集美街道浔江社区:发扬嘉庚精神 打造集美近邻模式

一、背景

厦门市集美区集美街道浔江社区成立于2003年6月,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也是“嘉庚精神”的发祥地。社区下辖7个角落,形似城中村,主要是大社(陈氏宗亲)原住民的聚居地,同时又坐拥集美校委会、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鳌园等9个驻区单位,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人文底蕴。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趋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表现为提升物质文化生活质量的期盼,更表现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多样化期盼,需要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如何破解老城区治理的难题?如何打破钢筋水泥城市里人与人疏离的局面?作为嘉庚先生的故里,又如何充分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浔江社区党总支坚持问题导向,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忠公诚毅闯”的“嘉庚精神”内涵与近邻党建有机结合,深耕近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围绕“大城小爱·五光十社”创建理念,擦亮“嘉庚精神 近邻一公里”的党建品牌,以“守望相助,世界不同”的理念破解社区治理难题,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格局。

二、主要做法

浔江社区党委依托嘉庚故里优势,以“嘉庚精神”作为浔江党建之魂,发挥党总支核心引领作用,以“强机制、凝合力、贴民心、共守护”四举措,将传承嘉庚精神与“近邻”党建有机结合。

(一)强机制,共筑“邻格局”。探索治理主体、丰富治理抓手、更新治理方式,构建近邻治理新格局。理顺治理机制。发挥特有“角”文化,组建“安邻”理事会,由7个“角头长”担任理事会成员,实行“角”小组责任承包制和“集、议、调、宣、服”五步工作法,“角头长”定期领取“责任清单”,分片包干传达要求,理顺社区与小组工作机制,确保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丰富治理主体。发挥侨乡、学村、闽南宗亲等特色优势,依托“安邻”理事会,以“侨”牵故里 、“学”以治用 、同“宗”共济,挖掘多元主体回馈家乡、参与治理。截至目前,已有5名侨民同胞参与近邻议事会、2个驻区学校加入社区大党委。创新治理手段。深化文旅融合,引进文创人才,组建“爱社艺术部落”,将小资情调的旅游休闲小镇建设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将文创街区建设与老街区的更新提升共推进,以文促和,以文养城,凝聚居民与入驻艺术家智慧,共同推动浔江发展。

(二)凝合力,织密“邻里网”。统筹联动机制,激活红色细胞,赋能社会治理。共联红色纽带。常态化推进“邻里党员先锋亮身份”行动,引导900余名党员亮身份、做表率,组建4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党建引领当先锋,共织邻里守望情”等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拉近居民“邻”距离,推动邻里有形覆盖、服务有效落实。联结近邻资源。挖掘驻区单位资源,发挥邻里力量,联结公益基金会、大社宗亲理事会等,凝聚“近邻”力量,厚植奉献“土壤”,“以社区为己任”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形成邻里互助、邻里奉献的“服务矩阵”。例如爱心居民创办邻里驿站“弥勒斋”,为邻里老人提供餐食,至今已送出爱心午餐近4万份。打造近邻模式。打造“社区党总支-驻区单位党组织-角头-居民代表”四方协调机制,通过“周汇总-月议事-季反思-年总结”的工作模式,落实资源、需求、项目三项清单,及时化解居民反馈问题。目前,已召开10次联席会议,为居民办解决水、电、路等基础生活问题16个。

(三)贴民心,传承“邻里情”。以德治为滋养,法治为约束,涵养社风文明,共谱大社邻里温情。育实文明载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做到政务工作“一门式办理”。设立廉政监督工作室,引导乡贤担当嘉庚故里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社区居规民约的推动者、文明作风的引导者。丰富文化食粮。开设嘉庚文化、闽南文化等特色课程,擦亮“嘉庚文化”品牌。开展“最美大社人”摄影比赛、“最美家庭”评选、嘉庚读书会等活动,以身边榜样传递社区正能量。打造社区“春晚”,引导社区居民自发把好日子唱成歌、编成舞,推动邻里感情持续升温。增添新风温度。利用嘉庚纪念馆广场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传承大社元宵刈香、大社龙舟、嘉庚瓦、南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文创力量,通过举办创意涂鸦比赛、打造文艺网红打卡点等,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为基层“特色化”治理提供新思路。

(四)共守护,做实“邻保障”。丰富服务载体,做实基础保障,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主动服务暖民心。依托嘉庚纪念馆、鳌园等爱国教育平台和廉政教育基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为家门口的精神栖息地,开设“嘉庚精神”讲堂,举办便民利民、社会公益、爱心厦门等党建带群建互助活动。致力打造医疗在社区便民服务项目,引进专业医疗机构,服务居民2100余人次。善治善为应民需。针对路面破损、出行不便的需求,社区第一时间抢修路面、增设公共基础设施、整治危房围挡等。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嘉庚精神。保护侨楼古厝,修缮文确楼、其昌堂,引导居民盘活古宅资源,把闽南古厝修建成特色民宿、文创咖啡,画好聚侨同心圆。共筑阵地堡垒。串起社区23个“近邻点”,创新形式打造服务新地标,让党员学习有阵地、百姓活动有场地。依托其昌堂打造“近邻客厅”,为辖区居民提供230平方活动阵地。

三、主要成效

2021年以来,浔江社区打造“嘉庚精神·近邻一公里”党建品牌,接待24场来自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参观学习团队,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课堂和研学阵地,动态品牌线路为社区打开了一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大门。通过建立人大联络站、社区廉政工作室,发挥社区“角头”作用,畅通诉求渠道,联结近邻力量,着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125件,疏解老社区停车难、基础设施薄弱等民生痛点问题。盘活嘉庚路119号空地改造成停车场、拆除商城建休闲步道、取缔三轮摩托车增设旅游专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修缮大社6条区间道路,对辖区雨污水、给水(含消防)、强电、弱电落地进行提升改造,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换来浔江社区真真切切的蝶变。

1.和谐邻里关系,夯实群众自治基层。浔江社区依托嘉庚故里区位优势,以“嘉庚精神”作为近邻党建文化内核,多措并举,将“嘉庚精神”和“近邻”党建有机融合,以党建领航,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角小组责任承包制,用好陈氏宗亲在大社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唤起党群共鸣,逐渐营造互帮互助“爱心邻里”的氛围,让居民熟络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造“熟人”社区。

2.整合社区资源,创新小区治理格局。构建“大邻里”党建新格局,紧盯社区各项中心任务,发挥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下沉单位职能优势,常态化开展政策理论、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等志愿服务,将“社区抓”变为“大家抓”,打造疫情防控、文明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基层治理“一张网”,实现了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牢固树立“一盘棋”理念,在疫情防控时,集结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500多人的力量,联防联控,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筑起“铜墙铁壁”。

3.通过危房解危,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浔江社区党总支以“近邻”为基础,建立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成立浔江社区危房“解危”工作小组,先后牵头召开政策宣讲会、“解危”工作会等12场,协调居民纠纷40余次,历时近一年,完成辖区1216幢房屋的建档工作,29处D级危房全部解危,有效保障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探讨启示

“嘉庚精神·近邻一公里”党建品牌创建的成功之处在于强化党建的引领作用,挖掘嘉庚故里“嘉庚精神”新时代内涵,使党总支从“独唱”变成“合唱”,社区居民从“陌邻”到“睦邻”,社区治理从“单方参与”变成“多方联动”,以党建品牌优化提升社区服务,把引领群众和服务群众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互促并进,跑出党建工作的“加速度”。

1.筑牢党建根基,挖掘社区治理“特色曲”。夯实党的基层建设,是筑牢党执政根基的关键。通过基层党建统领,坚持“党建统领活的灵魂、一根红线贯穿始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全过程,切实发挥社区党总支“哨点”作用,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实现“党建领航,一呼百应”。立足社区实际,善用社区的精神文化和本土资源,打造“一居一品”的党建品牌,扩大党建品牌的效益,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提升党建工作引进基层治理新效能。

2.强化服务功能,奏响社区治理“和谐曲”。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公共服务供给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群众成为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要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发挥作用,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群众身边急事难事烦心事为重点,积极创新服务载体,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推进服务特色化、精细化,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党建工作带来的红利,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构建多元共治,联弹社区治理“交响曲”。以党建引领,建立安邻理事会、大党委联席会、角小组责任承包制、深化精准“双报到”活动等举措,形成社区“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迸发新活力,让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变成“交响曲”。社区治理中应该让社区党总支发挥领唱的作用,建立党建联盟和社区达人库,把人力、物力、财力调动起来,形成推动社区治理的合力。要搭建“多元共治”协商民主议事的平台,重建居民之间的联结网络,搭建社区和群众、群众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邻里从陌生人变成熟人,共同破解社区治理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