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恒隆广场:党建引领塑造楼宇治理软实力

恒隆广场坐落于“世界级中央活动区”南京西路功能区,楼内总部经济、外资经济高度集中。自2001年开业起,恒隆广场始终是南京西路沿线的经济地标,2007年成为上海第一栋“月亿楼”,2021年更是升级“百亿楼”。从2002年恒隆广场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到楼宇联合党委、“白领驿家”党群服务站和商圈党建联席会议“三位一体”的发光发热,再到楼宇、社区、商圈共建共治,楼宇党建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背景和起因

恒隆广场所在地曾是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办公地遗址和上海大学遗址。当时的上海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所高等“红色学府”,为包括“五卅运动”在内的工人运动输送了大量骨干人才。丰厚的红色资源为开展恒隆广场党建工作创造了天然优势和不竭动力。

如今,恒隆广场作为港资楼宇,在2001年甫开业时就贴上了“高”“大”“洋”的标签,66层地上楼层成为当时浦西第一高楼,楼内企业、商铺近300家,外资、港澳台企业超过130家,云集世界多个知名奢侈品牌和海内外各大企业,其高端定位和特有气质为开展楼宇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二、主要做法

(一)建组织阶段的探索攻坚

2002年,南京西路街道成立了综合经济党委,在刚开业不久的恒隆广场,依托物业成立了第一个楼宇联合党支部。2004年,第一批楼宇党群工作者走进楼宇,专职负责与楼宇企业的协调联络和服务。当时“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是开展楼宇企业的普遍遭遇,往往双方都不能理解对方的意图。但他们从企业和白领的需求出发,一次次带着政策和服务上门,随着扫楼的坚持和深入,越来越多党员亮身份,楼内党支部数量逐步增多。

(二)优服务阶段的创新尝试

2005年,包括3名恒隆广场白领在内的9位年轻白领,自发向贵州遵义捐助学习用具的事迹被广泛报道,他们都是南京西路街道团工委牵头成立的“相约四季”俱乐部会员。“相约四季”俱乐部是静安区白领社团的雏形,也为商务楼宇的白领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这一阶段,服务是楼宇党建的鲜明主题和主要职责,楼宇党组织逐步成为集聚党员的阵地、服务党员的家园,进而切实做到增强活力、激发动力、提升效力。而此阶段,恒隆广场的企业和白领们广泛参与“相约四季”“白领驿家”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为街道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强功能阶段的凝聚突破

随着楼宇党组织持续壮大,企业和白领对党建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认可,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以恒隆广场为基点,以三项工作机制为抓手,打造“三位一体”楼宇党建模式。

一是成立恒隆广场楼宇联合党委。作为“三位一体”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在恒隆广场原有13个“两新”党支部(总支)的基础上,于2018年6月28日正式成立拥有409名“两新”党员、覆盖企业达到64家的恒隆广场联合党委,使之成为隶属于街道社区党委、介于楼宇内基层党组织和社区党委之间的一级党组织,统一领导楼宇内的非公企业组织党建工作,完成了“党委建在楼上”的升级跨越。联合党委每季度召开党委会和所属党组织书记例会,研究讨论恒隆广场党的建设、党员发展、组织管理等重要事项,进一步完善了楼宇党建组织结构,增强了楼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组建恒隆广场商圈党建联席会议。由街道社区党委组织、恒隆广场联合党委发起,组建了恒隆广场商圈党建联席会议,联席会议同时整合了周边楼宇党组织、区域单位党组织和居民区党组织参与,成为盘活商圈楼宇驻区单位资源、深化各领域党组织联动互动、有序引导楼宇企业参加社区治理的工作平台,有力推动“两新”党建、居民区党建、区域化党建的“三建融合”。

三是建成恒隆广场党群服务站。2018年7月2日,在恒隆广场物业的大力支持下,南京西街道在楼内建立了独立运转的楼宇党群服务站,打造兼顾教育、宣传、展示、活动参与、服务企业和群众服务多种功能的复合型空间。在之后的几年中,党群服务站陆续整合了“楼小二”企业服务站、楼宇综合治理工作站、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等多个站点功能,推动党务、政务、服务和治理在楼宇内的集中实现,成为开展党群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的阵地平台。2020年初疫情防范工作中,街道依托楼宇站点,高效组织街道工作力量和楼宇党员志愿者,有序开展了防疫宣传、物资发放、安全检查等工作,为恒隆广场能够在疫情期间第一时间复工复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楼宇联合党委、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和党群服务站,构成了恒隆广场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楼宇党建模式,将楼宇党建的力量扎根在红色发源地,将新潮又接地气的服务深嵌入白领的工作及日常,将楼宇党建有效转化为“红色生产力”,实现了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为楼宇党建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四)善治理阶段的破圈实践

静安区对楼宇善治理的创新追求,最早源自于2015年3月,在南京西路街道辖区东方海外大厦成立的全市第一个“楼宇委员会”,由楼宇业主、物业管理方、入驻企业管理者、企业白领等组成,由楼宇白领自主推荐,经过选举、再推荐、再选举、公示、上报等多个环节产生。楼宇委员会制定《楼宇公约》,定期召开议事会,形成了楼宇自治的议事工作平台。

面对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恒隆广场楼宇党建模式在“三位一体”组织结构基础上,依托三项工作机制完成“破圈”,推动南西楼宇党建“精益求精”,稳步迈向“善治理”阶段。

一是完善了协商机制,在组织链接上完成破圈。通过定期召开的楼宇联合党委会和商圈党建联席会议,突破了物理区域范围的限制,将原本属于各个不同单位、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党组织扭合在了一起,使楼宇企业从基层治理中的接收方、协助方,转变为参与方和“输出方”,在资源共享中增强了政治势能。二是优化对接机制,在资源力量上完成破圈。通过深化“双报到,双报告”等工作,进一步密切楼宇内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与社区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充实了社区活动所需的行政资源和条线资源,以及需求最迫切的人力资源。三是强化项目机制,在多元参与上完成破圈。街道党工委先后设立“志愿南西”“先锋南西”“乐享南西”等6大板块共计21个“福民项目”,并推动居民区设立44个“福民小项目”,以项目化的方式发动辖区楼宇企业和白领进行“认领”,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治理格局。

三项工作机制的“破圈”,推动楼宇党建工作迈入党建引领下共建共享、互融共生的“善治理”阶段。近年来,恒隆广场与政府部门和周边社区的共建共治取得了诸多成效,楼宇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形式和途径丰富多彩。

三、成效与反响

作为静安楼宇党建20年实践探索的缩影,恒隆广场楼宇党建工作实现了四方面“再升级”。

(一)政治功能的再升级——从“不主动亮党员身份”到“党员优先”的转变

20年前外资企业内的党员出于各种原因,往往选择“不主动亮身份”。通过楼宇联合党委和商圈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恒隆广场的楼宇党建模式打破了以往单位体系的封闭性,使楼内企业除了同一楼宇的“空间认同”外,更多了“组织认同”,这进一步增强了党建对楼宇和企业的政治引领,有效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文化与企业党建有机整合了起来,更有力地推动企业发展前行。

(二)服务能力的再升级——从“便民服务”到“价值引导”的转变

20年间,恒隆广场楼宇党建的服务站点,从当初由物业“援助”的小小地下室,升级为恒隆二期607室占地300平方米的敞亮空间。2021年,恒隆广场又积极协调置换了一期2202约350平方米的场地供站点使用。楼宇党建的服务内容,也从楼宇内的邮政、快递等提供生活便利的“身边小事”,向聚焦白领精神需求的更高层次进发,逐步形成了具有恒隆广场特色的“彤心永恒”红色党课、“恒爱行动”志愿公益、“恒享生活”文艺乐活、“恒知讲堂”职业成长、“恒泰家园”社区共治等“恒系列”服务项目,得到了楼宇白领的广泛认可和参与。

(三)治理模式的再升级——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加入”的转变

对20年前的党务工作者来说,上门向企业“讨赞助”是工作常态,如果日常工作基础不太扎实,还很容易吃到“闭门羹”。如今,南京西路街道坚持依托楼宇党建工作,推动楼宇力量融入社区治理,通过“需求立项”“楼楼联动”“两白互动”等运作机制,进一步激发楼宇企业参治理、回馈社区的热情,楼宇企业主动上门为周边社区“提供”项目的情形已经越来越多,楼宇白领们与周边社区的居民关系也正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日益密切。

(四)营商环境的再升级——从“硬措施”到“软实力”的转变

南京西路街道积极打破楼宇党建与楼宇经济的“两张皮”局面,注重挖掘楼宇党员、群众的主动性和内生力量,在充分了解相关楼宇企业和白领员工需求的基础上,主动争取企业对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配合,有效实现了楼宇党建和楼宇经济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将楼宇党建的“软实力”转化为助推企业发展的“硬实力”。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恒隆广场的年税收“水涨船高”,从2016年的26.3亿元,到2017年32亿元,到2018年34.9亿元。在2020年疫情对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背景下,恒隆广场的税收持续坚挺地“拔高”,达到49.3亿元,并在2021年底达成“百亿楼”的里程碑。营商环境在楼宇党建“加持”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名片效应,在潜移默化中有力提升了恒隆广场的竞争力。

四、探讨

恒隆广场楼宇党建工作从艰难起步、沉淀累积,到锐意创新、引领发展,是静安区和南京西路街道党工委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真实写照,也是数届党组织和无数党务工作者传火于薪、不懈深耕的成果体现。如今,恒隆广场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经济高地,也是党旗高高飘扬的红色阵地,党建引领下的楼宇治理“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了南西街道区域发展的竞争实力,也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是,通过党建引领,能够为楼宇内外资企业注入全新动能。通过建立楼宇联合党委,把原本松散的“两新”党组织和党员凝聚在一起,定期开展高质量、形式内容丰富的“三会一课”,不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效提升“两新”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准,引导“两新”党员重新认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光荣使命和伟大任务,准确地理解和践行党的政治理念,以全新的工作面貌和精神状态集聚在党旗之下,以党组织的先进引领企业的先进,为外资企业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红色驱动力”。

二是,通过党建引领,能够促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塑造企业文化。楼宇党建丰富的工作内涵,和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内容,能推动外资企业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感,以此为契机提升企业形象、打响企业品牌、塑造企业文化。由企业踊跃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也将增进社区公益品牌的资源价值,进一步推动形成区域独有的文化名片,在无形中增进区域“软实力”。

三是,通过党建引领,能够更加完善基层社区治理工作格局。楼宇党建以项目化方式,加强与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促进企业融入社区发展,参与社区事务,既能有效拓宽企业发展的渠道,又能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推动多元参与的基层社区治理格局进一步健全。楼宇白领和社区居民联手参与社区治理事务、优化公共政策,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基层社区一线的生动实践,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