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共有城市街道26个、城市社区350个,全部成立党委,社区“两委”成员共1904人。城市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作,更是一项改革任务。济宁市坚持做好顶层设计,以全域视野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改革创新围绕严密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一网统筹有呼必应的服务供给机制、党组织领导下规范顺畅全程公开的民主协商机制、统筹各方共同参与的共建机制、渠道多元资源集约的保障支撑机制等四项机制,抓实“红帆驿站”“红色物业”“红心公益”“红色代办”四红项目,擦亮“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一个品牌,建立起城市基层党建“1441”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系统增效。
一、背景动因
当前,济宁市聚力推进都市区融合发展,人口正向城市社区加速集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同时,城市还聚集了全部的机关党组织和绝大多数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国有企业党组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具体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逐步落到街道社区。城市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矛盾的集聚点,也成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街道社区承担的任务愈来愈重,已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依托。为更好破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涉及动体制、动权力、动资金、动利益的问题,自2019年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以来,济宁市委高度重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聚焦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持续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城市基层党建“1441”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城市基层党建“济宁路径”实践,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二、主要做法
(一)严密一个体系,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1、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聚焦赋权增能减负,研究制定赋予街道“5项权力”的“1+5”制度体系,推动街道党工委把工作重心转到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来。深化规范“属地管理”,完善“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针对42项街呼区不应、部门推诿扯皮问题,进一步明晰县乡职责和县直部门间职责,强化街道对派驻执法人员的统一指挥,实现“区属、街管、街用”。加大“下考上”的权重,街道对派驻机构履行属地职责考核占派驻机构考核权重的60%,任免派驻机构负责人需书面征求街道意见,充分调动街道和派驻机构工作积极性。
2、高质量抓好社区“两委”换届。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优配强社区“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提前开展分析研判,严格把握人选资格条件,推动“两委”班子年龄、学历结构“一降一升”。目前,全市346个需换届的社区全面完成换届,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比换届前下降4.84岁;社区“两委”成员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提高12.92%。
3、全面推动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深化网格化党建工作,围绕把网织密、把格做实,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城市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引领小区治理的实施意见》,在全市铺开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工作,向居民小区延伸党组织触角,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小区党支部(网格党支部)”的组织架构,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目前,全市建成小区党支部1619个,覆盖98%以上的小区。
(二)健全四项机制,确保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有效运行
1、健全一网统筹、有呼必应的服务供给机制。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网格精细化治理,市级依托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推行“网格呼叫、分级响应、部门报到” ,推动“街呼区应”向社区、网格延伸。制定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社会治理的“1+20”制度,厘清街道与区级职能部门事权边界,列出网格清单,涵盖党群服务、社会事务、矛盾纠纷等8大类131小项,明确“呼叫什么”“谁来响应”,实现有据呼叫、精准呼叫。健全呼叫闭环管理链条,建立事项办理一日受理、两日办结、三日反馈的“123”工作制度,需要区直部门响应解决的,由街道上传呼叫平台,平台直接派发至区直部门,明确由党委、政府督查机构负责受理、派发、督办街道上报的事项。强化考核问责,制定呼叫响应考核办法,对 “迟响应”“不响应”等行为,进行全区通报批评,年终考核时扣分;街道将区直部门响应事项办理情况,纳入对区直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评价,调动部门响应的积极性,切实做到了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2、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规范顺畅、全程公开的民主协商机制。立足“孔孟之乡”深厚文化根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儒家“和为贵”“善为本”文化内涵,提出“和为贵”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全面推广“居民说事”、“ 拉呱说事”、平安周例会等,小区党支部、社区党委、街道党工委、联建部门等同向发力,搭建居民直接参与、部门单位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共同解决社区事务的平台。去年以来,街道社区共组织“居民说事”“拉呱说事”1万余次,协商解决小区停车难、广场舞扰民等事项4万余件,将一大批矛盾问题化解在最基层。
3、健全统筹各方、共同参与的共建机制。城市基层党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共驻共建、共治共享。推行共商共建机制,在社区全面成立联合党委,推行兼职委员制度,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开展多种服务。推行群团带动机制,成立街道青工委、“两新”组织妇委会,整合“职工之家”“青年中心”“妇女之家”等阵地资源,开展创业援助、权益维护等特色服务,凸显群团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优势。推行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共引进“幸福9号”等全国知名连锁组织11家,孵化“爱上门”等本土草根型组织800余个,涵盖助残、养老、心理辅助等领域,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
4、健全渠道多元、资源集约的保障支撑机制。强化经费保障,近4年市财政列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资金2.2亿元,保障社区工作者待遇、为民服务群众经费和社区党组织运转经费。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开展公益创投,募集各方面资金近1000万,全部用于服务群众。结合社区“两委”换届,配齐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面建立社区工作者3岗18级薪酬体系,及时跟进督导,确保社区工作者待遇落实及时到位。按照“15分钟服务圈”要求,大力度推进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市城市街道社区全部建成党群服务中心,面积500㎡以上的占88%,1000㎡以上的占60%。
(三)抓实“四红”项目,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1、建设“红帆驿站”。完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在居民小区、网格、商圈、市场等建设“红帆驿站”,优化服务设施,细化服务标准,把阵地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打造365天不打烊、群众家门口的 “服务站”。疫情防控期间,“红帆驿站”作为前沿阵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1734个“红帆驿站”共开展便民服务6万余次,受益群众15万余人次,让社区群众切身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2、打造“红色物业”。落实“齐鲁红色物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儒风济宁·红色物业”实施意见,推动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多方联动机制。将“物业服务”纳入市政府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开展物业服务集中整治,评选一批星级物业服务项目,不断规范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用高质量物业服务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目前,已推动536家物业企业建立党组织,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已达92.1%。任城区成立街道“红色物业”党建联盟,深入开展物业经理接待日、共商共治活动,提升物业服务满意率。
3、开展“红心公益”。加大党员志愿服务团队培育力度,组建由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专职社工等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关爱老幼、义务劳动、爱心扶贫等服务活动,350个社区全部组建志愿服务队,涌现了“爱心大妈”王福银等300余名五星级志愿者。高标准建设2000㎡的市级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积极引进培育扶持社会公益类、生活服务类等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精准化、多元化服务。
4、推行“红色代办”。在街道社区党组织主导下,依托居民小区党支部、红帆驿站等,由网格员、民情书记等实施帮办代办服务,以专业代办、党员协力、志愿帮办为形式,开展“党员陪跑、红色代办”活动。目前,全市14万余名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已为群众代办好事实事6万余件,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增强了群众对党的向心力。
三、工作成效
坚持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途径,建立城市基层党建“1441”工作机制,以党组织为核心,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赢得了群众满意,夯实了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
1、强化了党的领导,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显著增强。通过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解决了街道、社区党组织职责定位不清晰,街道、社区责权利不统一、不对等等问题。规范城市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职责,明确责任权限,指导街道社区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党组织协调各方、组织动员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健全了治理体系,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多网融合”,织密了城市基层党组织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有力推动了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相互融合,以“小网格”实现“大治理”。深入推进“红帆驿站”“红色物业”“红心公益”“红色代办”四红项目,构建起了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党员群众和志愿者多方参与的工作体系,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城市基层治理水平。
3、赢得了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通过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系社区党组织,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借助专业化社会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有效解决了原来由党组织一家用力服务群众,无法满足群众个性化需要的问题。适应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开展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越来越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从而把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四、探讨启示
(一)必须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根本,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基层。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实践表明,基层党建强,基层治理就强;基层党建弱,基层治理就弱。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就要扩大党在城市各领域的组织覆盖,完善组织体系,提高组织能力,从体制机制上全面加强党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要着力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使街道社区党组织成为各领域党组织的“轴心”,成为联系引领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确保基层治理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始终保持正确方向。
(二)必须把统筹推动、发挥整体效应作为抓手,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体系。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要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必须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改变原来大小事均由社区党组织包揽管理的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各类组织敢于领导、善于领导,全面统筹、开放融合,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做到党组织统一领导、辖区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党员群众共同参与。
(三)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要深刻认识城市基层党建的为民导向,发挥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中的主体作用,以党组织为纽带,整合辖区各类资源力量,共同做好服务群众工作。要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性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手段,健全服务网络,寓治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普惠服务、公共服务与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四)必须把解决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不断探索符合时代发展的基层治理途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发展。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需要深刻把握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方向,深入分析研究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难点问题,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瓶颈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努力实现新突破。济宁市在实践中,从单一网格化管理到“多网融合”、从党组织“一家用力”到“多方参与”、从“各自为战”到“统筹联动”,就是一步一步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实践问题,不断推进工作创新的过程,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不断创新发展,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