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三抓三育”绘就乡村“兴”画卷

一、背景与起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国务院表彰激励,农民人均收入连续21年居全市第一,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统一。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建成放牛村等一批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村。南岸区南山街道放牛村坚持按照中央、市委部署和区委要求,强化党建引领,结合自身实际探索“五大振兴”新路子。

放牛村位于重庆南山风景区北部,村域面积8.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2%。全村常住人口1130人,现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等集体经济组织5个。放牛村耕地面积786亩,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且多为坡地,农业效益微薄。且道路不畅,基础设施落后、文明风气不佳,曾是全区典型的相对贫困村。穷则思变、闲则思进。党的十九大以来,放牛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南山优质自然资源和主城都市区便捷交通优势,认真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组织力、治理力、发展力”融合并举,逐步形成了花卉苗木观光、特色民宿旅游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2021年,放牛村通过花木产业和特色民宿带动,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600.8万元,比2020年增长近9倍,集体经济成员分红金额达112.2万元,村花木生态园区年均盈利300余万元,村民每年人均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分红等收益超10万元。

二、做法与经过

(一)党建引领,搭好“画架”

放牛村党支部扛好主责主业,抓实“两委”班子、党员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做好村民组织动员、协调合作,不断赋能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抓组织建设。通过阵地建设标准化、党员教育日常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党建载体品牌化,建强村支部战斗堡垒。把推动党内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作为工作重点,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党课学习等情况纳入党员考核体系,不断提升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落实每2年发展1名年轻党员的工作计划,充实选拔一批有干劲会干事、有思路有想法、敢闯敢拼的年轻同志,选派5名村干部参加市级村干部培训示范班,着力提高村干部抓乡村振兴工作水平。村“两委”顺应全域旅游、乡村体验消费趋势,整体规划、全盘谋活,形成了支部书记“总抓”、支部委员“主抓”、基层党员“专抓”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将工作细化到人、量化到岗,全村37名党员包片联户,开展“亮身份、践承诺”系列活动,入乡坝院落、进田间地头,充分利用自己与村民面对面、心连心的优势,直面群众、直面压力、直面问题,与广大村民交心谈心,共谋发展。

育致富人才。发挥市级派驻第一书记、区领导联系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优势,用好“1个牵头部门+N个成员单位”帮扶集团资源,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提供技术指导,村党支部联合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乡村旅游”“厨师”“花卉园艺”等培训活动,开办文明礼仪、家居整理、烘焙技能、家政服务等多个专题培训活动,培育产业带头人、花木技艺专家、休闲生态园示范经营户等各领域人才30余名、生产管理型高素质农民43名。搭建电商平台、推动物流进村,适应电商发展新形势,联合社工组织孵化建成电商直播间及直播团队,发布“南山盆景”“放牛民宿”等特色本土产品信息,营造良好产销环境。

(二)做强治理,铺好“画布”

结合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区位条件和集体经济积累等客观实际,着眼市场需求,选准增收路径,做强人居环境和乡风文明治理,推动乡村发展更好实现区域融合。

抓路线铺垫。破败的村容村貌一度让放牛村在风景如画的南山山麓中显得“格格不入”,村民对此颇有微词,农旅产业没有“回头客”。村党支部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为契机,大力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完成200亩林相改造、129栋农房改造,安装路灯252套,修建中大路12000米、旅游观光步道6000米,新建污水管网8500米和供水管网4600米、一体化污水设备7个,建成生态湿地400平方米,筑牢“宜居宜游”生态屏障。在大力开展庭院整治、风貌改造、雨污分流基础上,村党支部着眼“赏花经济”,强化花木展销和特色民宿两大抓手,建成“南山桃花园”“南山腊梅园”“映山红生态园”“铜锣花谷”等国家AA级旅游景区和4个特色农旅观光产业园区,配套种植桂花、红梅、西府海棠、春鹃、脐橙等特色品种,着力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2021年底放牛村实现全域开园。

育文明乡风。村党支部将乡村振兴和创新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村党支部牵头建立“大事共议、小事共商、私事共评”民主议事规则,搭建起与村民之间的“绿色通道”,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达权。扎实开展乡村治安防范与重点整治工作,组织“律师进院坝”“送法到家门”等法律服务活动,定期组织法律顾问进入乡村,开展法律咨询、民事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设置法制宣传专栏,让群众能够随时学法、心中有法、遇事找法。成立4支乡村文明建设党员小分队,设置村民文明荣誉榜,常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坚持邻里守望相助,党员带头传播孝老爱亲、勤劳守信等崇德向善理念,坚持以德育人、德化为先,充分调动乡贤的“德育感化”作用,树立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理念,通过“家风润万家”“整洁庭院”等评选活动,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三)振兴产业,绘好“画卷”

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探索“物业进村”和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多种产业振兴发展模式,采取自建自营、合股联营等多种项目运营方式,结成了企业、合作社、村集体、村民利益共同体。

抓机制创新。探索成立全市首个乡村物业管理公司,按照“村委管理、农民主体、市场参与”原则,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社,下设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公司董事长,制定共设施维护管理、村庄保洁和绿化养护、治安巡查等7个方面服务标准,同时纳入38个民宿、560户村民的清洁、水电服务,物业公司作为村集体企业纳入村“三资”监管,每年将收入的40%用于村级医疗改善等民生实事,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村党支部主导全面清产核资,共清理确认集体固定资产9000余万元,并将经营性资产3200余万元全部折价入股,按照1.7万元/股标准,一人一股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130人,成立南岸区秋枫花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等5个,构建“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股份+合作”联营机制,明确利益联结和分配办法,进一步引导村民个人土地流转至农业企业、产业大户,实现村民人人成股东,形成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农户抱团发展新格局。

育特色产业。创新“花卉苗木+特色民宿”农旅文融合发展思路,争取各级财政扶持资金和社会资本5500余万元,聚力打造桃花、腊梅、映山红、石斛、盆景等五大生态园,借助主城核心区便捷交通和南山独有的生态涵育优势,引进打造“南麓”“南山里”“鉴宽山房”等知名度高、口碑好的山间民宿40余家,形成节假日“一房难求”的消费现象。示范带动毗邻双龙村等4个南山风景中心区乡村形成“三产”融合示范片,花木种植业达3000万元以上规模,2021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4.34亿元,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6800余万元。开发南山都市休闲游、乡村生态文化游等10条乡村旅游线路,形成南山腊梅、盆景等亿元级观光购销综合体,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区首屈一指的城市山地旅游目的地。

三、成效与反响

放牛村抓组织强队伍、抓改革促产业、抓治理树乡风,通过打造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大大推动了村容的改变,推动了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了环境治理,形成了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打破了目前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千村一面现象,构建“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股份+合作”联营机制,明确了利益联结和分配办法,明晰“花卉苗木+特色民宿”农旅文融合增收致富路径,有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真正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既守住了“绿水青山”、又收获了“金山银山”,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10余项。

四、启示与探讨

放牛村近年来在组织建设、机制创新、产业发展上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有效启发全区各行政村探索发展新方式,从区、街道层面,要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在组织建设、资源帮扶、分类提升上下足功夫,合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有没有”到“强不强”转变。

一是探索加强村班子建设新思路。结合开展换届“回头看”,由区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会同区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全覆盖回访调研,对村班子运行及引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情况逐一分析研判、提出对策建议。深化回引本土人才,建强扶持村后备力量。拟定村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轮训方案,结合扶持村实际确定培训主题,提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能力。搭建“书记擂台”开展“大比武”,结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邀请扶持村书记上台晒工作、晒成效、晒变化,宣传表彰一批催人奋进的先进事迹,总结推广一批落地见效的经验做法,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二是探索落实帮扶长效机制新思路。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出台选派管理办法,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严格下村签到、工作纪实、在岗抽查和备案管理等制度,落实工作经费、生活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第一书记发挥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为扶持村集体经济长远发展出谋划策。在统筹推进上再加力,推动相关部门切实抓好政策制定、财政支持、产业规划、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工作,在发挥好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组、区领导党支部联系点等机制作用,推动区级部门组织、人才、技术等资源向扶持村下沉,做实“三进三服务”“五个一”工作,合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三是探索抓好乡村振兴分类提升新思路。对发展成果好、有丰富资源积累的村,进一步探索产业集约化链条式发展路径,如整合闲置土地强化二三产业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开辟区域化市场,引进片区大户、外来企业入驻,运用市场化手段持续造血增收;打造特色农产品附属产业链,紧跟消费市场多元化、年轻化需求,开发更多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让消费者望之能来、来之能购、购得舒心。对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村,引导树立“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思路,提升土地集中连片流转质量,推进种植业产业化开发;开辟“生态化、人文化”发展路径,深挖民俗民间文化、历史人文资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实现乡村资源要素内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