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动因
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在推动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发现“无人选、不会干、不愿干、作风散”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在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过程中,部分村(社区)存在“无人可选”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荔波县聚焦存在的问题,创新工作举措,从选拔任用、能力提升、激励保障、监督管理四方面创新发力,推动村干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发挥村干部“领头雁”作用。
二、主要做法
(一)优化选聘方式,破解“无人选”难题。一是乡镇选拔。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结合农村党员、群众推荐意见和乡镇党委掌握了解情况,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注重从农村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好、工作能力突出、群众认可度高的人员到村(社区)任职,实现村(社区)“两委”成员以50周岁以下、高中(中职、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为主体,每个村(社区)“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1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1名妇女干部。换届后,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至39.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39.6%,村(社区)干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二是县级选派。按照“公平公开、自主报名、择优选派”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中,选派政治素质高、服务意愿强和涉农专业技术优的年轻干部以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综合协调能力强的干部到村(社区)担任常务干部(含支书、主任一肩挑)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理,增强“领头雁”力量。2018年以来,全县共择优选派32名干部到村(社区)任职,其中27人任村(社区)常务干部,5人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经理。三是定向选聘。探索在全县各村(社区)设置村干助理和社区职业工作者(村级文书)岗位,参照事业编制岗位招聘程序面向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有志青年等优秀年轻群体进行公开招聘。对正式聘用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各村(社区)岗位出现空缺时,按照选聘程序进行补充,及时、有效充实村级干部队伍力量。2018年来,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67名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全县100个村(社区)任职,并在2021年换届后全部转为村级“文书”。
(二)丰富培训形式,破解“不会干”难题。一是学习培训提升理论能力。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书记、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阶段性重点工作,采取“县内+县外”“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任职培训+技能培训”“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等方式,组织学员到遵义湄潭、河南新乡等省内外开展实地考察学习和现场教学培训,丰富村干部阅历,拓展村干部知识面。依托新时代学习大讲堂主阵地,以理论辅导、业务培训、案例分析、廉政课堂等方式,每年举办2期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巩固提升理论水平。2018年来,共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81场次,覆盖村(社区)干部4705人次。二是跟岗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坚持择优选派与全面兼顾相结合、统一培养与分类施教相结合、过程管理和后期跟踪相结合的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员制定不同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县直部门跟岗”“乡镇科室站所跟岗”等跟岗锻炼模式,每年分时段、分批次选派村(社区)干部到县、镇级部门开展跟岗学习锻炼。跟岗期间轮流分配到具体科室承担具体工作,促进双向经验交流,跟岗结束后跟踪、指导、记录干部成长情况,着力保障学习实效。2018年来,共选派26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到县直部门、54名到乡镇科室站所跟岗学习锻炼。三是以比促学提升综合能力。搭建“县乡摆擂、书记比武”能力展示平台,创新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比武”活动,采取“乡镇初赛、县级决赛”方式,重点围绕基层党建业务、如何当好村级发展领路人等方面,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总结点评”的形式,让村(社区)干部上台比一比、学一学,提升村级干部问策能对、开口能讲、提笔能写的能力。结合一年两次的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观摩会契机,围绕“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内容开展观摩评比,掀起全县村(社区)干部以赛促学、以学笃行的比学赶超氛围,全面提升村干部履职尽责能力。2018年来,共举办各类观摩评比、演讲比赛等比武练兵活动13场次,实现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参赛全覆盖。
(三)注重保障激励,破解“不愿干”难题。一是畅通晋升渠道。建立村干直聘机制,明确换届任职的村级常务干部和村干助理、社区职业工作者(村级文书),连续在村(社区)任职5年且3年考核“优秀”的,择优直聘为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加大对村(社区)干部的培养力度,每年拿出一定的公开招考名额针对村(社区)干部进行招考,并在乡镇换届中按程序把能干事、干成事、口碑好的优秀村(社区)干部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2018年以来,全县面向村(社区)干部共招录、聘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11人,其中1人在乡镇换届中被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二是提高在职待遇。健全村(社区)干部待遇增长机制,出台《荔波县村(社区)干部薪酬体系实施办法》,采取“基础报酬+工作津贴+学历津贴+绩效报酬+其他奖励性补贴”薪酬构成方式,实现村级常务干部月平均报酬达3600元左右,享受乡镇副科级待遇的月报酬为4414元。同时,出台《荔波县村(社区)干部参加社会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县级财政每年预算389万元,将男性45周岁、女性40周岁以下的村(社区)常务干部全部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印发《荔波县政金合作黔南宜居“聚保增”改革实施方案》,将村(社区)在职干部纳入住房公积金建缴范围,增加住房保障;并明确在任职村干享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体检等待遇。目前,全县共有20名村(社区)干部享受乡镇副科级待遇。三是加强离任保障。实行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对连续任职满2届或6年、累计任职满3届或9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正常离任且已退出岗位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村长、大队长或相同职务)和村(社区)委会副主任(文书、会计)发放离任补贴,并在省级标准基础上逐年递增10%,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激发在职干部干事创业动力。2018年来,全县享受离任补贴达2456人次、454.6万元。
(四)强化监督管理,破解“作风散”难题。一是加强教警示教育。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的原则,狠抓教育引导,组织全县村(社区)“两委”干部到廉政教育点、邓恩铭故居、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等教学阵地进行观摩学习,组织观看《警钟长鸣》《真实案例警示教育片》等教育影片,教育引导村(社区)“两委”干部牢固树立秉公用权、清廉从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价值理念。2018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各类专题学习教育216场次,覆盖村(社区)干部1574人次。二是健全督考机制。健全完善村(社区)干部个人、村(社区)“两委”班子和“一肩挑”人员管理考核机制,采取“月派单、季度督查、年度考核”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村级巡察及“回头看”、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重点村排查、“村霸”问题排查,畅通来电、来信、来访、网络“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加强对村(社区)干部履职尽责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2018年以来,共下发各类工作派单54期,组织开展村级巡察3轮、村级巡察整改“回头看”2轮,实现巡察监督全覆盖。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出台《荔波县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暂行)》,按照“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采取“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的方式,对村(社区)干部履职情况开展民主评议,乡镇党委根据村(社区)评议情况评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报酬、奖惩、选拔任用等直接挂钩。2018年来,全县通过考核测评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村(社区)常务干部共441人次,均已落实各项激励保障制度;因表现优秀,转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或村(居)委会主任的有36人,因工作需要换岗调整41人。
三、经验探讨
(一)村(社区)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系列措施,村(社区)“两委”整体结构功能得到大幅度改善。目前,村“两委”平均年龄39.7岁,高中(中专)文化343名,占45.67%,大专及以上文化265名,占35.27%;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0.5岁,高中(中专)文化36名,占38.71%,大专以上文化57名,占61.29%。社区“两委”平均年龄39.7岁,35岁以下的31名,占43.06%,高中(中专)文化9名,占12.5%;大专以上文化63名,占87.5%点;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9.5岁,大专以上文化7名,占100%。整体结构较上一届得到优化提升,履职能力明显增强。
(二)村(社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提升。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多渠道选拔和发现人才,积极引导人才回流,增强村级工作力量。多形式开展教育培训,通过业务培训、跟岗学习、擂台比武等,提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综合素质,推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问策能对、开口能讲、提笔能写的能力。强化待遇保障,建立村(社区)干部薪酬体系,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参加社会保险、公积金、离任村干生活补助、年度体检等政策,解决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健全完善监管机制,压实工作职责,扭转“懒政、庸政”的思想,促进作用发挥。
(三)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聚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聚焦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和提升治理能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薄弱环节的整治,着力推进矛盾信访矛盾纠纷的化解,有效回应和解决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坚决抓好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有效推动了村级社会风气净化、提升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度提升。涉及村(社区)“两委”换届信访件较以往实现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