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党建引领促振兴 “漕泾十条”谱新篇

漕泾镇党委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战略定位,立足实际,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以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要方向,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目标,制定出台《漕泾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提出“三乡”工程(即乡锋工程、乡富工程、乡美工程)和“七+”行动(即党建+培才引智、党建+农民增收、党建+垃圾分类、党建+护河治水、党建+美丽宅基、党建+文明风尚、党建+网格治理),统称为“漕泾十条”,构筑成漕泾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厘清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怎么干、干什么的思路,在为乡村“塑形”、加强“硬支撑”的同时,更注重为乡村“铸魂”“铸心”,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给乡村振兴把方向、整资源、促发展。通过三年努力使漕泾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勾勒出了一幅具有漕泾特色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一、案例背景

2018年,漕泾郊野公园作为市级21个规划郊野公园之一,水库村作为漕泾郊野公园核心区,同时被列为首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镇党委以此为契机,围绕“水木栖谷、滨海绿廊”发展目标和全域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提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漕泾十条”,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走出一条具有漕泾特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

二、做法

(一)汇合力、聚心“乡锋工程”,在队伍建设上主动作为。“乡锋工程”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开展战斗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模范指数“两个指数”“双提升”计划。

一是建强战斗堡垒,夯实组织根基。基层党组织把党建工作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加大对农村党组织执行党内基本制度的日常监督,督促立行立改,以高标准推动党组织高质量发展。每年开展“战斗堡垒指数测评”,及时反馈结果并提出整改意见,着力增加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发挥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主心骨”作用。

二是加强党员管理,培育红色队伍。着力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每年两次开展“党员先锋模范指数测评”,引导党员做到政治合格、守纪合格、品德合格、履职合格。制定教育培训三年计划,将培训对象从“关键少数”延伸到全体党员。开展“千名党员进党校,社区党校进站点”工作,发挥“家门口党校”的作用,党员分批次进党校参加集中培训。设计推出了“阮巷老街”“水库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特色情景党课路线、“盐途”研学图“四史”学习教育路线,创新录制“网课1+1”,丰富学习教育载体和形式。

三是锻造中坚力量,带好“火车头”。开展“党建+培才引智”专项行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青年干部到一线蹲苗,到农村一线急难险重岗位挂职锻炼。坚持“领导带教,导师带徒”特色做法,通过带教带徒、一线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提升年轻干部履职能力和综合素养。依托“潮雁书记工作室”发挥好党组织书记带头人的“头雁”作用,促进基层党组织书记提升工作能力、改善工作方法、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

四是借智借力,强化“人才支撑”。为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人才困境,镇党委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乡村规划咨询团队签订“乡村规划师”合作协议,聘任党建方面的五位专家、教授为“乡村党建指导师”,为漕泾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指方向、出良方。鼓励能人回乡、乡贤兴乡,盘活用好乡贤能人资源优势和能力特长,实施“储备人才回乡计划”,招录储备人才到农村一线投入乡村振兴建设。

(二)强实力、聚力“乡富工程”,在农民增收上突破攻坚。“乡富工程”着力推动农村人、财、物等资源重组,通过推广农业技术、产业分成、规范承包经营权等,农民持续增产增收。

一是强意识、鼓袋子,激发农民增收“主引擎”。镇党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把重点放在农民增收上。如村集体以租赁方式将土地交由第三方建设,在保证土地租金的基础上,项目公司还设立年总利润的3%作为乡村振兴赋能专项资金。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主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漕泾老百姓种植的多利升西瓜、甜瓜、蜜瓜、水果玉米等漕泾本土各色农产品走进了市区大型购物中心和淘宝直播间,畅通了农产品销路,提升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

二是找切口、拓路径,盘活资产要素“催化剂”。依托“心联鑫”区域化党建平台,深化“好邻居”结对、城乡党组织结对、“双百结对”和“镇企结对”,推动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统筹化工区发展公司提供的帮扶资金和市区镇三级帮扶资金,全镇11个村联合投资成立的上海漕泾村融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注资公共管廊公司,确保了每年8%左右的投资回报率,为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拓宽了新路子。依托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和成立共建公司参与项目经营,盘活闲置教育场地、老厂房和坑塘桔园等存量资源,改造出“金鹰”军旅文化体验园、藕遇公园、尚品书院等,与乡伴文旅和上青旅组建合资公司,依托水库村核心区263亩水岛,启动酷岛理想村和国际青少年成长营建设,拓展乡村功能。

三是优产业、重融合,搅活乡村业态“春水池”。在乡村特色产业方面,继续扩大“多利升”西瓜、“漕海一粟”大米、“金财鱼”生态乌鳢等漕泾镇优势品牌效应。积极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开展乡村产业招商,启动“人人一亩田”智慧农业园、太和水生态水草养殖基地等农业项目。水库村按照“1+X”模式推进民宿项目规划落地,多元主体参与经营,实现多点开花的差异化民宿经营态势。在市区两级政策支持下,漕泾镇开展了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三)增活力、聚焦“乡美工程”,在乡村治理上用功发力。“乡美工程”做强乡村风貌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等“硬实力”,更注重传承乡村文脉,弘扬文明风尚,加强解决乡村治理中难点痛点堵点的“软实力”。

一是美风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留住记忆中的乡愁。积极落实郊野单元(村庄)规划,结合“美丽宅基”创建、河道整治、垃圾分类、四好农村路建设、湿地修复等工作,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八乱”攻坚行动,明显消除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成功创建全市首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做好乡村河道的“文章”,以“水上旗帜”行动为抓手,集结全镇党员投身护河行动,党员河长、党员志愿者队伍100%覆盖区镇村三级240条河道,在全力消除水体黑臭、明显提升水质方面贡献了先锋力量。在“美丽宅基”评比创建中党员带了好头,党员埭头人分片包干,明确党员示范埭责任片区,压实了党员埭头人整治责任,“美丽宅基”成为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是勇破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善治善成。坚持“四治一体”,持续深化漕泾镇“四张清单”特色机制,形成了一套把人财物等资源链接、整合、规范、凝聚起来的做事方式和规则体系。深化党员议事会制度,建立乡贤议事会制度,聘请乡贤参与社区治理,鼓励发展镇村两级自治组织。打造党建版“四张清单”,通过“网格化党建+四张清单”,发挥了清单优势,六级网格先锋明责实抓,发挥作用更有“底气”,全镇党员参与社会治理的劲头和攻坚克难的勇气有了明显提振,主动跨前一步的意识显著增强。

三是兴文脉,筑牢乡村文化供给,涵养文明乡风。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培育人、以典型引导人。打造了盐文化馆、水库村村史馆、阮巷老街文化展示馆等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漕泾人文美、自然风光美、家风家教美、特色田园美等。全镇各村灵活用好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正向激励、反向约束作用,注重发挥“三支队伍”、埭长等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村规民约落到实处。着力弘扬红色文化,打造了一批党建主题公园、花园,评选了一批“值得看、转得活、用得好”的星级党群服务站点。

三、成效

自“漕泾十条”贯彻落实以来,在乡村风貌、气质、内涵上都取得了大幅提升。一是做大做强了乡村产业,夯实了振兴“根基”;二是生态更加宜居,擦亮了乡村“底色”;三是乡风文明显著提升,铸就了乡村振兴的“灵魂”;四是乡村治理更加有效,筑牢了坚强“堡垒”;五是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乡村振兴“根本”。经过不懈努力,漕泾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水库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护塘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四、探讨

近年来,漕泾镇紧扣市委、区委部署要求,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展开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探索,“漕泾十条”的实践,坚持党建引领,提升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的凝聚力;聚焦富村兴业,提高农民收入;坚持村事民定,深化乡村治理。探索出了乡村振兴三条有效路径,一是人才吸纳和整合,壮大组织力量;二是权威和公信力主体重塑,提升农民认同;三是创造共识与合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