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动因
针对广大农村党员意识淡化、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平邑立足实际,通过把党员标准的普遍性要求和不同群体的具体化要求相结合,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积分量化管理为抓手、以系统推进为重点、以发挥作用为目的,分类探索务实管用的举措办法。根据年龄层次、从业特点、职务身份等实际情况,在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对农村有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年老体弱党员等探索精准有效的管理模式、措施要求和载体方式,健全完善针对不同类型党员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和措施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确保管理措施针对性强、实效性足。同时,把教育引导、激励帮扶、转化提升、畅通出口等环节紧密结合,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长效化。
二、主要做法
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县委书记出思路、点题目、抓落实,围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目标任务、总体安排、重点任务、谋划推进等关键环节,多次召开常委会议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行调研部署,按照“先试先行、试点推进”的原则,决定以平邑街道、武台镇、铜石镇、温水镇、地方镇、郑城镇6个镇街为试点推行,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农村党员“五式管理、三化提升”工作法,并在全县面上稳步铺开,取得初步成效。
(一)紧盯问题抓统筹,实施“五式管理”。围绕发现、剖析、解决农村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全县2.7万余名农村党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科学分类统筹,将农村党员整体分为有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第一,对有职党员实行“目标式”管理。根据有职党员的具体岗位,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和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群团妇组织成员中党员的工作目标职责,按岗位建立履职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实行承诺践诺,将工作实绩与每月考核相挂钩。第二,对无职党员实行“定岗式”管理。按照“按需设岗、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结合农村无职党员现状和群众意愿,设置6个基本岗位,通过认领示范岗和联户岗“双认领”制度,变“无职”为“有职有责”,进一步增强无职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第三,对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注重加强日常联系,利用重要节假日等返乡时机,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或长期在外居住党员中开展“六个一”(汇报一次思想、交纳一次党费、接受一次教育、提供一条建议、带回一条致富信息、奉献一份爱心)活动,提升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推动“归雁计划”深入开展,积极引导在外优秀务工经商党员返乡创业任职。第四,对困难党员实行“帮带式”管理。分类别、分层次采取定人员、定措施、定任务的“三定”帮扶措施,由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有能力的党员与困难党员进行“三结对”帮扶,落实党内关怀帮扶资金,鼓励困难党员积极参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行技能培训教育,为困难党员解决实际困难。第五,对年老体弱党员实行“关护式”管理。积极推行帮思想、帮生活、帮增收和联系户红白大事必到、生病住院必到、急难重活必到、思想波动必到的“三帮四必到”管理办法。加强对年老体弱党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关心,通过搭建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等平台,鼓励参加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定期对年老体弱党员上门慰问,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二)紧盯关键抓创新,推进“三化提升”。坚持因地制宜、创新突破,针对党员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流程、细化措施、拓宽渠道。第一,积分化管理。根据各类党员岗位特点,细化基本事项、正面加分项、负面扣分项、一票否决项4个方面内容,实行日常积分登记,每月公示一次,形成纪实积分。在此基础上,把年度民主评议结果加权汇入,形成年度最终积分。根据党员积分多少,确定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强化结果运用,兑现奖惩措施。第二,信息化评价。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等系统,将党员参加学习、开展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即时上传管理系统,系统对参与率低、活动开展不经常的党支部、党员及时预警、督促整改。通过开设“蒙阳先锋”等栏目,开通“直播云课堂”,强化组织结对共建、定期联系,每季度了解党员工作表现、思想情况,建立“信息共享、人员共管、活动共抓”的工作机制。第三,制度化推进。出台农村党员管理“1+5”文件制度,制定1个《平邑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积分细则》和农村有职党员、无职党员、流动党员、困难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的5个管理办法,从制度落实上确保工作顺利推进、保障有力。
(三)紧盯权责抓落实,示范带动全面达标。明确镇街党委直接责任,将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纳入镇街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层层传导压力,明晰工作权责。按照试点推行、梳理总结、全面推广三个步骤,扎实推进工作开展。试点推行阶段,借鉴试点经验,各镇街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先试先行、试点推进的原则,大胆创新,强化实践,对党员分类管理的工作措施、制度体系进行细化明确,形成科学高效的制度体系。梳理总结阶段,根据各镇街推行情况,召开座谈会议,在综合6个试点镇街推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文件制度逐项进行细化完善,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简洁实用的党员分类管理制度措施。全面推广阶段,加强调研指导,强化激励考核,推动工作落实落地。认真总结农村党员类型划分、管理措施落实、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方面做法经验,宣传推广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乃至全省面上提供“平邑经验”。
三、工作成效
(一)有效激发了农村党员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实行党员分类管理,有效改变了过去党员行为标准过于笼统、难以衡量的状况,增强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温水镇“五诺三评一考”和武台镇“四个一”分类管理办法,在党员之间形成了比学习、比服务、比奉献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发了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
(二)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彻底打破了原来“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党员管理从简单粗放的行政命令型向规范高效的科学管理型转变,全面拓宽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渠道,切实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党性意识,广大党员谋事干事的热情进一步高涨。如卞桥镇尹家村自实行党员分类管理以来,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广大党员着力发展果蔬种植产业,连续3年村集体收入超过30万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有效推动了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全县各基层党组织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各具特色又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郑城镇四合村发动无职党员到支部合作社参加管理、定期劳动,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加村集体收入;平邑街道制定分类积分考核制度,通过将不合格党员纳入转化支部进行帮教,提升了广大党员的精气神。这些机制紧紧围绕全县分类管理办法,既切合实际又灵活创新,正日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有效促进了全县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党员分类管理促使同一产业的党员以党组织为纽带,通过帮联活动,切实增强了帮带培养的力度和学习交流的机会,既在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了新党员,又扶持了一批新的致富典型,形成了“双培”和“双带”的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乡村振兴工程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启示探讨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是宣传发动、人人参与是前提。党员是分类管理的对象和活动的主体。只有党员积极响应、广泛参与,活动才有实效性,才有影响力。只有把宣传发动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召开镇街党(工)委书记、工作区书记、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及村民代表会等不同范围、不同层面的会议,利用进村入户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印发《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工作的目的意义、标准条件、程序步骤、管理办法,让党员全面了解工作程序,才能激发主动参与热情。
二是因村施策、严格标准是保障。分类管理工作中评分办法设定的加扣分情形是基于面上总体工作制定的,要实现分类管理与镇村工作高度吻合,需要立足党员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在年度重点工作、阶段性任务、应急工作方面进一步细化,使一项工作的开展村村有差异、时时有变化,一村一策、一事一明细。同时,需要严格标准,不折不扣地按照程序实施,切实做到“错有罚、好有奖”,调动党员参与和支持镇村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建章立制、注重长远是根本。党员分类管理工作必须从开始就树立长久开展下去的信心和决心,求真务实,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务实管用的实施办法和严格的督导监督制度,加大对优秀党员的奖励和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切实建立起充满活力的长效工作机制,才能保证这项工作的长期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