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农民群众生活更美好、日子更红火。广大农村群众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更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建设者,是决定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把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对于推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贵州省三都县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探索建立以人民评判工作成效的机制,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成效。
一、背景
一直以来,贵州省三都县以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为己任。在决战脱贫攻坚期间,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产业基础薄弱等现状,贵州省三都县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进、苦干实干、努力拼搏,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贫困落后的标签,各族群众过上了小康生活。但县域经济发展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是当前面临的现实难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贵州省三都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突破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体系,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群众口碑检验、评价干部实绩,促进在村工作干部高效履职,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让发展的成果广泛惠及全体人民。
二、做法
2021年6月1日,贵州省三都县委组织部印发《三都水族自治县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向群众述职考评实施方案》,确立了谁来述、怎么述、如何评和结果怎么用等关键环节,形成了驻村干部、村(社区)干部面向群众述职的经验做法。
(一)择定对象,解决“谁来述”的问题。着力搭建干群双方定期交流、定期倾述、相互增进了解的平台,明确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长、副队长、第一书记、队员和村(社区)“两委”等列为述职对象,实现在村工作干部述职全覆盖。要求述职对象将每季度做的实事、好事“摆出来、亮一亮”,选择跟在村工作干部“零距离”接触的其他干部和群众代表(按每15-20户邀请一名为标准)来检验、评价干部实绩,健全以人民为评判的工作机制,打破平时不考核、年终算总账的内部评价择优“平衡怪圈”。
(二)创新方式,解决“怎么述”的问题。在规范考评程序方面,突出分类述职,明确驻村干部主要围绕驻村帮扶要点、推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述职,村(社区)“两委”干部主要围绕上级组织安排的村级重点事项和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述职,重点谈责任担当、话工作成效、理下步思路,确保不同对象的述职主题各有侧重、各有方向。采取村委会集中述职或组织网格员分散入组以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开展述职,多形式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选定标准,解决“如何评”的问题。现场述职按照“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村严考”的原则,引导参评对象重点考量干部现场述职内容和平时工作实绩,按“满意”“不满意”两个等次,对干部进行无记名测评,运用好满意率达90%以上的评为“优秀”、满意率为60%-90%的评为“合格”、满意率低于60%的评为“不合格”的三重考评体系,每季度将述职测评结果及时汇总报镇级备案。再由各镇级组建督导组,采取访帮扶群众、访优秀党员、访乡贤寨老的“三访”工作法,对群众评价和干部述职内容的真实性进行复核,比较分析和相互印证干部“一时”与“一贯”表现,县委组织部最后综合镇级督导组复核意见和村级考评初步结果后,按年度考核比例等次进行最终定级。
(四)奖惩并举,解决结果“怎么用”的问题。强化结果运用,建立“红黑榜”,对每季度满意率都达90%以上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上“红榜”通报表扬,并把述职结果作为干部年终考核、提拔任用、评先选优、职称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一线干部干事创业导向;对季度述职有两次满意率低于60%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上“黑榜”通报批评,取消其本人年度评优资格,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采取逐级谈话、提醒,倒逼在村干部主动作为、奋勇争先。
三、成效
贵州省三都县探索推行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向群众述职机制以来,既保障了群众对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有效监督,调动了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同时,又倒逼干部真抓实干、奋力作为,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2021年来,全县先后组织评议干部1930多名,带动5920余名群众代表参与,从基层一线选拔或交流重用干部41名,占总量70.7%,职级晋升210人次,占总量71.9%。在村工作干部热情高涨,作风更实,干劲更足,坚持以党建引领合作社发展促振兴,实施农业产业等项目211个,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467万元,有力推动产业提质、农业增效、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是畅通沟通渠道,群众参与村级发展热情不断提高。通过宣传栏、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驻村干部与村(社区)“两委”干部每季度向群众述职消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测评,采取在村委会或网格小组内现场述职的方式,由群众评判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是否高效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在村级重要事务办理中是否公平公正,并对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干部进行无记名测评,群众勇敢地表达“满意”或“不满意”,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让群众在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的述职会中,切实提升参与村级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激励担当作为,干部真抓实干工作作风更加扎实。每季度开展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向群众述职,驻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汇报本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在述职过程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广泛接受群众质疑和监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认真反思自省,进一步找差距、抓落实。通过述职这种晒成绩、比成效的方式,倒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学习、真抓实干、奋力作为,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水平。持续营造比学赶超、见贤思齐、奋勇争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三是改进方式方法,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更加明显。乡村振兴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群众最有发言权。作为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显得尤为重要。三都县在开展向群众述职过程中,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围绕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和村级重点事项等内容向群众述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并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推动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聚焦重点,以务实的举措、精准的对策扎实开展工作。
四、探索
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表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和促进农民参与可以有效避免农村发展少走弯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乡村振兴成功的重要法宝。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的直接力量,向群众述职的方式,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农民的主体性,尊重农民的权利和首创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广泛反映农民意愿,让农民直接参与决策,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成为主人翁,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首先,向群众述职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之间的联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目前基层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干部忙于工作,深入群众、走进群众,与群众沟通交流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疏远和脱离了群众,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的基层政权的稳固。向群众述职,能促进干部和群众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密切干部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其次,向群众述职能进一步办好惠及人民群众的实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通过向群众述职,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能更广泛的了解群众诉求和意愿,倾听群众的心声,回应人民期待,通过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推动驻村干部和村(社区)“两委”干部不断解决好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最后,向群众述职能进一步增亮乡村振兴工作的底色。推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要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必须目标精准、方向明确、路径清晰。而广大农民群众作为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有很多好的经验和想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向群众述职的方式,能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群众直接参与决策,通过倾听民意、顺应民心、汇聚民智,学习群众所创造的经验,不断改进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法,以务实精准的举措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增亮乡村振兴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