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创新推行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以党建联盟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文登区扎实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全区14个镇街共领办合作社447个,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推动工作当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镇党委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有效抓手。镇党委对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重视,采取各种措施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但从实际情况看,镇党委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缺乏有效抓手,采取的往往也是鼓励、支持、引导等辅助性措施,主导推动作用发挥不足,对具体各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也缺乏统筹规划,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遇到瓶颈。随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运营,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发展路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逐渐显露。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集体经济发展,还会降低党组织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三是外部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缺乏有效路径。仅凭单个村“单打独斗”,在土地、规模、劳动力等方面难以达到外部力量进入的要求,土地流转不畅、经营层次较低、缺乏契约精神、基础配套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从面上看,外部力量虽然有较强的参与意愿,但受限于个体村庄对于财政资金、金融政策、工商企业、科研院所等外部力量的承载力,难以找到有效地参与路径,需要从镇级层面予以衔接,组织村庄抱团解决。

为破解上述提到的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问题,文登区坚持抓镇促村理念,探索开展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工作,即镇党委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基础,吸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类专业公司、供销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参与,领办覆盖镇村两级的农民合作社联合社。

二、具体做法

在区级层面印发了《成立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推动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14个,通过联合社统筹各方资源力量、创新运行模式,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一)发挥龙头作用,领导组织经营。完善组织架构。镇党委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基础,吸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各类专业公司、供销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参与,领办覆盖镇村两级的合作社联合社。联合社理事长由镇党委研究、经法定程序确定,受镇党委领导。强化党委领导。镇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指导联合社制定总体发展和年度规划,在联合社决策重大事项前进行前置把关,并对村级社重大项目、大额支出、贷款债务等关键环节审核把关。比如,2021年初泽头镇林村村级社计划出资100万元新上百亩大姜种植项目,联合社预判大姜价格将有波动,及时叫停项目,避免了损失。侯家镇联合社分析市场形势,指导崔家村等7个村级合作社打造胶东特色“花饽饽”生产项目,带动村集体平均增收8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规范运营模式。联合社作为镇级层面的经营主体,对外依法规模流转土地、实施产业项目,并根据村级社实际情况,明确具体承包内容和责任,约定利润分配方式。牵头分析评估有发展潜力的涉农项目,指导带动村级社联合进行投资,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搭建新平台,有力推动了村级共同发展。

(二)发挥枢纽作用,统筹各类资源。统筹土地资源。由联合社牵头、村级社实施,引导农民把不愿种、种不好的土地流转出来,进行整合收储利用,有效防止了土地撂荒,保证粮食安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边地界、生产路、沟壑进行整理,村集体还可获得10%左右的土地溢出。各联合社还引进了大田种植、果业管理、农旅营销等专业公司和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土地,并推行托管、半托管模式,细化耕、种、管、收等10多个服务环节,让村民当起“甩手掌柜”。目前,通过联合社带动全区累计流转土地34.2万亩,规模流转土地26.2万亩。统筹服务资源。镇党委整合涉农站所设置,依托联合社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托管、产品交易、农机服务、农资购销等基本服务。同时,结合“一镇一品”开展特色产业服务,形成“10+N”社会化服务体系。高村镇充分用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通过联合社购置小麦、玉米烘干设备并建设储粮库,实现小麦、玉米从收购、烘干到储存的完整产业链,有效解决了种粮大户晾晒难题。统筹人才资源。镇党委通过联合社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吸收在外、本土优秀人才入库,加强跟踪培养、管理使用,对表现突出的“土专家”“田秀才”,择优推荐为区级“首席专家”,提供鼓励性政策支持。泽头镇党委建立了乡村振兴人才库,通过联合社吸收本镇在外人才、本土优秀人才入库,加强跟踪培养、管理使用,引进了种粮专家于进海为周边种植户传授土壤改良、病害防治等技术,有效提升了科学化种粮水平。

(三)发挥平台作用,引导多元参与。承接财政资金。镇级联合社承接好上级政策资金,进行统一组织、管理、使用,增强资金合力,提高使用效益。比如,葛家镇联合社整合8个村的中央扶持资金400万元,与国有企业合作发展软枣猕猴桃项目,利用国企的成熟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提高项目收益。承接社会力量。联合社综合镇域内的土地、农机、劳动力、闲置资产、经营主体等各类涉农资源,构建涉农信息数据库,为招引各类经营主体、产业项目落户提供支撑。比如,米山镇联合社设立专家人才团队校外实践基地,邀请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日本岛根大学等科研专家实地指导,仅一个草莓大棚产值便提升了50%以上。引入金融支持与保险保障。争取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给予金融政策支持,破解发展融资难题,为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收益保障,减少农业种植经营风险。2020年,文登营镇岚宅村在全市率先申请47万元“强村贷”,有力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走稳走实。

三、工作成效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综合考虑地形、资源、产业等要素,结合镇村发展状况,逐渐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

(一)以社企联建为核心设立联合社。突出优势村、特色村的引领作用,吸收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种粮大户等参与,带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比如,泽头镇党委依托镇内经济发展较好的北庄村创办了金泽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统筹45个村的各类资源,将22个村级社、43个农村专业合作社纳入管理,引入社会资本金农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全镇进行农业规模化种植。宋村镇党委领办昌阳农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将19个以蔬菜种植为主的村级合作社纳入管理,与镇域企业家家悦进行合作,通过合作社出人运转、菜农提供蔬菜、公司入村收菜的方式,在各村建设蔬菜代收点。目前,宋村镇已有1300多户菜农在“家门口”即可完成蔬菜售卖。

(二)以国企引领为载体设立联合社。依托国企公司,统筹土地、人才、服务等资源,采取资本运作、产业开发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高村镇党委依托高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牵头创办了高海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45个村级社纳入全镇发展大盘子,统筹土地、闲置房屋、山林等资源,招引资本力量打造了莲花城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带动发展了大田种植、温泉民俗、康养医疗等特色产业。

(三)以优势互补为支撑设立联合社。以区域统筹的形式,将地域相近、资源互补的多个村进行联合,推动资源集聚整合、带动产业项目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蜕变。比如,指导文登营镇党委创办威海润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地域相邻、水平相近的14个村级社进行整合,发展金银花、啤酒花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带动村均增收1.5万元。大水泊镇党委牵头创办耕读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31个村级社,规划发展大田种植、“羊妈妈农场”、采摘文旅体验区等项目,仅一二季度经营性收入就达到2000万元。

四、思考探讨

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实践,对于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也有了一些认识与体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牢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通过发挥镇党委“统”的职能,以联合社为载体,把村集体和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对新时代农村生产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组织,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和农业生产力的适应性调整。通过这种调整,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实现了叠加,镇党委昂起“龙头”,推动村集体同党员群众的利益实现了捆绑,较好地适应了带领农民群众发挥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要求。

二是抓好顶层设计,进一步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益探索,实现了对农业发展的统筹谋划和指导调控,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进一步完善了区镇村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了产销对接等菜单式保姆式的服务,全方位地提高了科技化水平,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一揽子方案,实现了小农户生产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促进了政策落地、经营放活,兼顾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政治责任。

三是强化扶持保障,蹄疾步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通过推行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整合涉农政策资金,创新金融保险服务,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有效弥补了单一经营主体在社会化经营中存在的资金短板不足,构建起多元化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有效规避了农业新型集体化经营的市场风险,撬动了更多资源投向乡村振兴。比如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库,推出了农业社会化主体收入保险,为农业农村发展解除人才缺乏、经营风险等问题,使农业农村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与活力,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