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1995年以来,连江县将推动“海上福州”建设作为发展主线,探索“红色领航、振兴深蓝”发展路径,实现渔业大县向渔业强县的转型升级,渔业产值长期雄踞全国县级第一。作为渔业强县,连江县海上作业的党员达8000余名,他们的生产生活多在海上,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沿海地区“陆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的问题比较突出。针对这个问题,连江县各乡镇党委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建立海上党支部、集中党员在渔排上进行党性学习,建立海上民兵营党支部、进行海上安防巡察等,在服务、管理上有一定成效,但覆盖面较小、服务品质较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对此,连江县从解决海上作业区域党组织覆盖面窄、渔民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入手,通过创新打造县级“海上党委”,建立“1355”海上服务治理管理体系,即以“海上党委”为中心,推行“党群服务中心、专项服务队、海上党支部”体系联动,“镇级海上党支部、网格(编队)党小组、党员(示范船)”定向联系,“海上服务驿站、公益社团组织、志愿服务小组”多元联服的三联模式,配套双向管理、协调议事、常态学习、结对互助、星级评定五大机制,提供海上治理、生产、销售、安全、金融五大服务,为“海上福州”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一个中心,夯实“海上党委”组织基础。一是构建体系。搭建县级海上党委、镇级海上党组织、村级海上党组织、网格(渔船)党小组、党员先锋船(户)的五级“海上党委”组织架构,设置1个海上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和“海上治理、生产、销售、安全、金融”等5个专项服务队,构建纵向到点、横向联动的海上治理组织体系。二是强化领导。县级层面由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等部门和相关乡镇党委组建党委班子,6个沿海乡镇党委副书记任镇级海上党(总)支部书记,组织委员作为党建指导员持续跟踪指导,下辖沿海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兼任村级海上党支部书记,辖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生产大户党员等兼任委员,夯实“海上党委”组织队伍。三是跟踪保障。先后召开7场专题部署会议压实任务,每季度举办现场拉练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征求意见持续跟踪工作情况,不断完善海上党委体系。同时,将“海上党委”工作成效纳入沿海乡镇干部“三比三看”一线量化考评体系,作为年度考评、评先评优重要依据,为打造“海上福州”桥头堡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推行三联模式,强化“海上党委”组织覆盖。一是体系联动实现高效运转。县级层面健全“党群服务中心+专项服务队+海上党支部”联动体系模式,海上党委党群服务中心实行坐班服务制,固定收集各海上党(总)支部提交的服务事项和发展难题,向专项服务队“派单”或向党委提交“议题”,一对一精准“领单”服务,实现及时办结、立即反馈。二是定向联系掌握全面情况。镇村层面建立“镇级海上党支部+网格(编队)党小组+党员(示范船)”定向联系模式。按照“就近、类聚、灵活”原则划分网格,设置独立党小组或联合党小组,网格长通过船上WIFI、北斗系统等,实现与党员、渔民间的定向联系,及时向海上党支部报告海上生产情况,解决渔民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三是多元联服助力党群连心。在党员干部和渔民群众中推行“海上服务驿站+公益社团组织+志愿服务小组”联动服务模式。下拨各类补助经费近300万元,在渔港码头建设17个海上驿站,网格长船只铺开设置“海上无线WIFI”,引导党员、养殖大户等成立养殖协会等互助社团40余个,在伏季休渔、防台防汛等期间,开展政策宣传、养殖交流等各类志愿活动,构建多元主体共创共享的新格局。
(三)配套五项机制,健全“海上党委”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双向管理机制。海上党委和下辖党(总)支部均为兼合式党组织,下辖党员关系保留在原党组织,接受海上党委和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共同管理,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二是建立议事协调机制。依托渔民服务驿站、党员示范船等阵地,建立渔民协调议事厅,适时开展座谈会、渔民攀讲会等会议(每年至少2次),引导党员、渔民集思广益,协调解决渔民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三是建立常态学习机制。建立休渔期、作业期“双学习”制度,休渔期邀请海洋产业专家集中授课,抓实生产技能提升,作业期在党员船舶上发放“红船图书箱”,把新思想理论、实用生产技术等书籍杂志送到船上。四是建立结对互助机制。积极建立“可发展人员信息库”,探索“1+5+N”结对模式,即1名网格(编队)长与5名网格(编队)内党员或养殖大户、船主等“可发展人员”结对,实现“海上党委”各项工作向党外延伸和全面覆盖。五是建立星级评定机制。开展星级党员和星级船舶评定活动,三星以上的网格长、党员评定为“海上诚信户”,优先享受“低息诚信贷”、油补办理绿色通道、积分换购等优惠政策,调动党员主动性。
(四)提供五大服务,发挥“海上党委”载体功能。一是提供海上治理服务。整合公安边防、综治司法等网格,建设海上调解中心、海上警务室等阵地,每季度前往海上为渔民提供扫黑除恶、纠纷调解、生产维权等服务。二是提供海上生产服务。围绕渔民需求,遴选储备200余名海洋产业人才作为科技特派员,每个月下沉开展1场海洋职业技术、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培训,为渔民办实事、解难题。三是提供海上销售服务。为海产企业提供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指导,构建“一品一码”溯源体系。开展“网红孵化器”等活动,向渔民党员开设互联网营销课程,培育“鲍鱼哥”“丁香姑娘”等30余个网红品牌,助力海产销售。四是提供海上安全服务。兼容海上民兵营(连)等团体功能,定期开展海上巡逻等工作,通过“海上红帆示范户”表彰活动,鼓励其在海上救援、疫情防控等方面持续提供服务,打造“无疫海上牧场”。五是提供海上金融服务。推行“党建+金融”模式,发动农业银行连江支行等12家银行加大海洋生产授信力度,上线“乡村振兴金融汇数字平台”,选派79名金融助理驻点服务,为渔民提供金融咨询等服务,破解融资瓶颈。
三、工作成效
(一)提升基层组织力,破解沿海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窄难题。创建“海上党委”以来,连江县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县6个沿海乡镇、74个沿海村居、8000余名党员的五级组织架构,创新探索兼合式党组织管理模式,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例如,在“无疫小区”创建中,连江县以“海上党委”为依托,在海上建立起872个红色网格,排查渔船入港线索1.8万余条,完成进出港渔民核酸检测20万余人次,打造“无疫海上牧场”;安凯乡海上党支部依托“海上党校”开设鲍鱼养殖技术培训讲座等系列特色培训课程21期,满足鲍鱼养殖户具体需求的同时,实现海上党员教育全覆盖。
(二)提升党员引领力,破解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充分难题。创建“海上党委”以来,连江县着重发挥沿海社会组织、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党组织等群体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广大渔民党员投身“无疫小区”创建、“六清一改”人居环境整治、六类人员帮扶等专项行动。例如,苔菉镇海上振兴联盟党支部打造“小海鸟之家”等平台,为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等提供志愿服务,推出“海角红心·筑梦飞翔”小海鸟观护项目,先后为苔菉镇28户海难事故家庭提供关爱帮扶,打造了“益品壹选”小海鸟爱心购网上平台,半年内产生超3万元的经济收益,为海难事故家庭带来了新生。
(三)提升支部致富力,破解沿海基层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创建“海上党委”以来,连江县鼓励各海上党支部因地制宜建立“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0余个,带动党员示范创办产业协会党支部14个、产业党建联盟3个,凝聚村集体、党员农户、企业、社会资本等各界力量,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集体经济蓬勃发展。例如,下宫镇“松芦湾”海上党支部牵头成立鲍鱼养殖交流协会,发动党员养殖大户建立产业“共享”模式,鲍鱼产值从3.5亿元提高至4.5亿元。
(四)提升群众凝聚力,破解海上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难题。创建“海上党委”以来,连江县整合政法、公安、海渔等部门资源和渔民团体力量,搭建海上民兵组织、养殖交流协会等各类平台,为渔民群众提供海上调解、海上维权、海上应急等服务,打通了海上服务“最后一公里”。例如,琯头镇塘下村原为全省换届重难点村,通过海上调解中心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村内各方最终放下成见,圆满完成换届,并有力完成福州(连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2400余亩征地收海任务;黄岐镇海上党支部依托海上民兵营,定期开展海上巡逻行动,2021年3月2日成功营救起11名遇险船员,当年度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启示探讨
创建“海上党委”的出发点,正是在于发挥海上党组织和渔民党员的引领作用,凝聚政、企、村、群众等多方合力,推动乡村发展、群众致富,为筑牢“海上福州”桥头堡提供组织力量。
(一)服务发展大局是创建“海上党委”的根本。“海上党委”正是连江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续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提供组织保障的具体抓手。在建设过程中,我们持续从服务“海上福州”桥头堡建设的大局出发,以沿海镇、村为重点,整合政、村、企资源,谋划建立海上“治理、生产、销售、安全、金融”5支专项服务队,持续为海上作业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支撑、金融支持、销售渠道等专业化服务平台,打通海上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齐头并进。
(二)为人民服务是创建“海上党委”的目的。创新打造“海上党委”体系,正是为了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更好地为沿海党员、群众解决生产难点、生活痛点,共享社会发展红利。我们不断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持续提升“海上党委”的服务功能和治理功能,所提供的服务和保障才得到党员、群众的认可。比如,我们通过“海上党委”实施的“海角红心·筑梦飞翔”小海鸟观护项目,在破除海难事故家庭心理阴霾的同时,让留守妇女能独立获取稳定收益、幼儿不再担心就学问题,一个个苦难的家庭得以重塑,这正是党建引领下为人民服务的真情和初心。
(三)夯实组织基础是创建“海上党委”的保障。在“海上党委”创建过程中,我们基于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构建县级海上党委、镇级海上党组织、村级海上党组织、网格(渔船)党小组、党员先锋船(户)的5级组织体系,并通过星级党组织、星级船舶、星级党员等评定活动,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如在海上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将“海上党委”的组织体系与“无疫小区”创建工作相串联,构建起了海陆联动的红色网格,实现党建工作与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同部署、齐推进、共落实,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四)实现党的工作覆盖是创建“海上党委”的关键。建强基层党组织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对象呈现“多元化”发展,新时代基层党建也面临层出不穷的新挑战。对此,我们根据海上生产作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双向管理的兼合式海上党组织,解决“陆上找不到党员、海上找不到组织”难题,建立“海上党委”可发展人员库,通过结对挂钩机制将养殖大户、船主等纳入覆盖,创新“导师帮带制”“渔民攀讲会”等活动形式,吸引了广大群众参与学习、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党的工作覆盖面,让“海上党委”的各项功能更好地为渔民党员和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