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福源农村社区原为岚下洋造福工程移民搬迁聚居区,占地面积86亩,搬迁对象来自9个乡镇、36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共安置地灾点和偏僻山区群众506户2765人是宁德市规模最大的一个造福工程搬迁对象集中安置区。为加强造福工程搬迁聚居区的服务管理,柘荣县于2013年成立福源农村社区,并于2019年建制,通过党组织设置、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建立移民新村有效治理模式,推动居民感情融和,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做法及成效
柘荣县积极探索管理服务模式,以党建为重要抓手,通过创新组织设置、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福源社区的科学发展与和谐稳定。
1.创新组织建新家,提升居民“归属感”。移民搬迁顺不顺,组织结构架设是保证。作为移民工作的“领头雁”,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一是建立管理机构。成立社区党支部和管委会,按照社区换届选举的统一部署进行同步换届,通过“两推一选”方式,选拔符合社区建设和发展需要的3名人才进入社区党组织,并选派表现特别优秀的离任村主干担任第一书记。按照村民选举程序选举产生管委会成员3名,破解“无人管事”难题。建立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机制,确保19名流动党员接受经常性教育。二是创新运行机制。结合社区居民保留现有身份不变、主要生产资料(土地、林地)仍保留在原村镇的实际,探索推行社区党支部行使决策组织权、社区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行使表决权、社区管委会行使实施权、群众和上级党组织行使监督权的“四权”决策制度。推选51名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组建社区共建理事会,定期商讨社区重大事项,不断增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强化工作保障。2021年社区“两委”换届,核定支委会和管委会的人员职数5名,工作运转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
2.突出服务搭平台,提升居民“满意度”。以社区居民共同利益和需求为出发点,把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居民、改善民生和解决就业上,提高居民幸福指数。一是创设服务平台。针对基础设施缺乏的难题,党支部积极牵线搭桥,多方筹集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水、电、路、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完成办公综合楼,集党代表工作室、警务室、多功能活动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八室于一体,为党员群众提供安全、卫生、体育、文化等便民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围绕“绘制一幅民生愿景图,编织一张民生服务网,设置一条民情流水线”的“三个一”目标,组建党员、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为45户困难户、空巢老人提供服务。推行司法联动机制,联合乡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通过设立警务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派驻民警实行24小时值班;建立由5名退伍军人组成的巡防队,实行定期治安巡逻排查,切实保障群众安全。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借助辖区自然旅游资源禀赋高、工业产业聚集多和交通便利等优势,采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模式,引导群众开设餐饮餐馆、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等,共转移农业人口200多人,累计帮助介绍企业岗位300多个。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分期分批开展果蔬栽培等实用技术培训20余次,外出参观学习10余次。2021年,社区人均纯收入达15000元,比搬迁前增加了12400元,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3.注重人文构和谐,提升居民“融合度”。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建立新亲情、树立新风尚,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一是打造亲情社区。每年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榜”评选(才子榜、能人榜、善行榜、巾帼榜、孝敬榜、金婚榜、长寿榜、和谐榜)活动,近两年共评选出“八榜”人选20人。每年举办1次“幸福百家宴”,连续五年举办“邻里家事会”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二是建立三级网格。依托“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对全社区常住414户2373人实行“社区、网络、小组”三级网格化,健全完善“社区系统化-片区单位化-网格责任化”的分片包户制度,与县党群系统下沉党员干部并肩作战,按照“一格四员双网格长”配置网格力量,通过设置红色前哨岗51个,红色网格责任微信群22个,全面夯实疫情防控“责任田”,促使指挥扁平化、运行协同化、动员全员化,做到工作指令快速传达、排查情况及时反馈、管控举措迅速落实。三是丰富文体生活。搭建综合文化活动站,配齐棋牌、评书、电视等设备,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牵头成立社区腰鼓队、广场舞队、合唱队,两年来开展各类社区文娱活动30多场次。聘请社区中有一定特长的3名专业教师、5名志愿者,定期为青少年提供书法、绘画等培训;制定村规民约,将孝德文化、和谐邻里、文明礼让等良好风尚纳入其中,规范群众行为、提高素质修养。
三、探讨
农村新型社区是城镇化进程中催生出的全新领域,深化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要认真研究探索,积极把握规律,不断完善提高。
1.推进移民新村党建,要突出组织建设、社区自治。基层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首先要健全农村新型社区党组织,建设一支善谋发展、善带民富的干部队伍。通过创新设置社区党组织,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选任成为社区领导班子成员,推动社区党组织融合,做到党组织同步设置,党建工作同步开展,党员作用同步发挥,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推进移民新村党建,要突出服务群众、保障民生。党建工作的核心是服务中心工作,必须把服务群众、保障民生作为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福源农村社区发挥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完善农村基础服务设施,围绕“三个一”工作目标,实行“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以切实的爱民、便民、利民行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健康、文明、向上的社区文化凝聚人心,推动交流,增进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
3.推进移民新村党建,要突出发展经济、致富农民。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层面出发,坚持把发展经济、致富农民作为农村新型社区党建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福源农村社区党组织致力推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通过示范带动、组织引领,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让社区群众住得好、能就业、更富裕,使基层党组织切实成为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广大党员真正成为带富群众的中坚力量。
4.推进移民新村党建,要突出重铸亲情、崇尚文明。远亲不如近邻。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党建工作,要针对社区居民来自不同村落,搬迁后缺少交流与沟通,彼此陌生的实际情况,以和谐邻里关系带动和谐社区建设,重铸社区亲情。福源农村社区党组织通过群众集体活动、居民协商会议、建立共同治理模式等方式,促进了邻里关系由淡漠到熟络,打造出共建共享、向上向善的和谐家园,实现了社区党委组织力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