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江苏金湖县:“四百”优才计划点燃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振兴队伍体系,近年来,金湖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四百”优才计划,系统化、梯队式推进党员、干部、人才培养工作,让更多优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资源优势和攻坚优势,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注入源头活水。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新华日报等媒体宣传推介;《集聚高质量“头雁”领航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获评“庆祝建党百年·江苏党的建设历史经验”专项课题研究三等奖。

一、背景动因

人才是乡村振兴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乡村振兴的各方面都需要有人来实施,更需要人才来创新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让更多的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为切实解决当前乡村振兴一线优质人才外流、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金湖县委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从抓好乡村振兴后继有人入手,以实施乡村振兴“四百”优才计划为突破点,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推动各方力量在推进强村富民、优化乡村治理、服务党员群众等方面发挥作用,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动力、强化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选用育好百名“三农”干部,铸牢乡村振兴“主心骨”。优化“三农”干部队伍配备。围绕乡村振兴先导镇、先导村建设,选优配强能担重任、能打硬仗的“三农”干部,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配备,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健全镇街领导干部工作选拔机制,多从镇街事业编制人员、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县级机关潜力型年轻干部、驻村工作队员等群体中选拔。近三年先后招录选聘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共351名充实到基层一线干部队伍,扩大乡村振兴年轻干部队伍“蓄水池”。强化“兴村工作队”质效管理。选派25名县直机关骨干赴村担任第一书记,安排潜力型年轻干部到“三农”岗位淬火历练,落实“十个做”工作机制,重点在指导建强组织、推进壮村富民、优化乡村治理、服务农民群众等方面发挥作用。开展工作质效评估,每季度开展“兴村工作队”观摩推进会,年底结合日常考勤、驻村表现、帮扶成果等开展集中考核,考准察实“兴村工作队”工作成效。树牢干部选用鲜明导向。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精准考察识别干部,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督查,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实绩突出单位和表现优秀干部“档案库”。深化“供给侧”对接,实行“按需点单”精准培训计划,举办“知行学堂”11期及“短精特”专题系列研修班,加大对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基层治理等领域专业型干部培养力度。树立“扎根乡村、干好有位”的鲜明导向,换届以来,对29名实绩明显、表现突出的乡村振兴一线干部予以提拔使用,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从乡村来、到乡村去。

(二)培优配强百名村居书记,锻造乡村振兴“领头雁”。培育素质过硬乡村“头雁”。深化村书记“专职五级”管理,每年举办村(社区)书记示范培训班,分批次选派126名村(社区)书记赴商场超市、家庭农场、旅游景区等经营主体挂职锻炼。鼓励和支持村(社区)书记参加自学考试,编印《村(社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手册》,定期开展村干部业务知识水平测试,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在全市率先面向优秀村(社区)书记选聘3名镇街事业编制人员。拓宽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印发《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富民兴村10条责任清单》,指导各镇街组建乡村振兴行动党支部,督促村“两委”制定任期发展规划,支持引导村集体领办创办特色产业项目。持续推进集体增收、资产增长“双增”计划,县镇联动选派111名涉农业务骨干担任“项目管家”,指导发展119个“兴村项目”。组织“金雁”书记开展“兴村项目”擂台比拼,加快推动“兴村项目”落地见效,先后建立项目问题清单243条,协调解决各类技术、资金、用工、用地等疑难问题87个。组建乡村振兴导师队伍。实行“金雁领飞”促振兴行动,每名“金雁”书记跟踪培养1-2名肯干事、能干事的后备干部,重点传授致富带富、项目建设、信访维稳、安全环保、文明建设、疫情防控、服务群众等工作经验和实操技巧,开展实战练兵。实行结对双方“捆绑式”考核,建立“个人自评、师徒互评、单位测评、组织评定”四维评价体系,结对帮带成效作为选拔选聘村书记进入镇领导班子和事业编制人员以及后备干部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让“金雁”书记后继有人。

(三)培养发展百名青年党员,壮大乡村振兴“生力军”。实施发展党员专项行动。将农村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泉,制定百名青年党员发展指标,绘制全县农村青年党员发展“分布图”,制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梯队培养计划。邀请江南大学、扬州大学、淮阴工学院等高校专家走访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双孵化双融合”工作机制,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建设,建立457名重点乡土人才信息库。实施乡村治理专项行动。结合党员中心户(楼栋长)建设,开展青年党员乡村振兴“五带头”活动,做到带头学习政策、带头联系群众、带头化解矛盾、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发家致富。鼓励青年党员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田园乡村创建、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在乡风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争做先锋、发挥作用。实施先锋选树专项行动。依托星级党员户评比、党员积分管理等载体,开展青年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工作,首批评选“湖城先锋”50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载体,加大对优秀党员事迹挖掘和宣传力度。加强政治激励,对能担善为、勇于奉献的青年党员,及时选入村“两委”班子,吸引更多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入乡村振兴队伍中来。

(四)吸引集聚百名乡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深化乡土人才孵化培育。聚焦金湖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实行“荷都香才”评定和周期培养、动态管理、退出机制。依托白马湖土特产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示范基地、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加快推进乡土人才孵化培养,今年推荐1名乡土人才申报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推荐26名乡土人才申报市“533英才工程”。加强与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合作,聘请农林水产、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等领域专家教授组成“智囊团”,采取远程教育平台授课、专家学者专题面授、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精准提升乡土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创造活力。优化乡土人才政策供给。用好“荷都香才”专项资金,延伸服务路径,明确创业扶持、学历提升、信贷服务、产品营销等优惠政策,对认定为“荷都香才”工匠学苑、名师工作室、“三带两助”示范基地的,给予最高4万元经费支持,形成“培育一个人才、创成一个项目、带富一方群众”的链式反应。选派科技镇长团、“名校优生”挂钩联系“荷都香才”所创载体,帮助引育急需人才、引进实用技术、引导创新创业,为乡土人才创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强化乡土人才作用发挥。将党支部建到稻米、龙虾、螃蟹等产业项目上,引导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对“三带”作用发挥明显的,优先推荐发展入党、参选“两代表一委员”。搭建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展示传承平台,引导“荷都香才”将手工挂面、芡实、剪纸、草编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引入线上平台,通过网络营销推广地方“名特优”产品。

三、取得成效

(一)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改善。“四百”优才计划坚持以大力选用年轻干部、用好各年龄段干部为目标,统筹现实工作需要和长远发展需要,突出源头建设、畅通渠道、及时选用等措施,努力建立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干部队伍,有效形成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老中青”合理配备的良好格局。深化干部配备分析研判机制,推进干部交流任职锻炼,进一步锻炼提升干部综合工作能力。实施村干部队伍“源头工程”,连续四年面向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能人大户、公安辅警公开招考“兴村专干”、委托培养“定制村干”。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双孵化双融合”工作机制,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二)干事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迸发。“四百”优才计划强化精准培养理念,精心制定教育培训计划,紧密结合干部特点,分类制定成长路线图,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坚持把脱贫攻坚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多给干部压担子、教方法,促进干部快速成长成才。畅通关心关爱的路子,落实好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放下顾虑,放开手脚干事。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把作风过硬、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提拔到合适的岗位上来,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基层善治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四百”优才计划实施以来,按照美化、文化、规范化标准,持续打造了湖畔旺屯社区、横桥中心村等一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受到省市领导调研肯定。开展“开门七件事”、县直机关服务走基层“7+N”、“三认”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百医联百村”健康惠民行动,为万余名农村群众提供家门口优质诊疗服务;在重点工程实施、“兴村项目”推进、防疫卡点等成立临时党组织,让党支部和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唱主角、作表率、见行动。指导街道社区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完善社区“大党委”等机制,推广“积分超市”等务实管用做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四)共同富裕道路进一步走深走实。“四百”优才计划坚持牢牢抓住产业和经济这条主线,根据村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运用“党建+产业”激活“动力引擎”,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在全市率先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系列文件,发挥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开展“一对一”跟踪指导,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80万元,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占比24.6%,形成“多点开花、全面提升”的整体效应。

四、体会启示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淮安市村干部“双专”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具体实践,是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探索,为促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系统思维,既在“缺什么补什么”上集成创新,也在“有什么用什么”上衔接融合。加强乡村振兴队伍建设是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的一个长久课题,历经多年探索实践、不断完善,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特别是近几年,金湖县先后出台选拔任用、规范管理、提高待遇、教育培训等方面制度文件,为乡村振兴队伍特别是村干部“双专”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方面要牢牢把握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要注重总结提炼以往经验做法,做好现有政策的梳理整合与优化补充,做到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系统集成,确保制度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坚持一体推进,既让“车头”跑得快,也让“车厢”跟得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带头人,核心在人才队伍,做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不仅要重点聚焦村书记,还要充分关注“两委”成员及后备人才。要严格开展村级班子综合分析研判,用好“兴村专干”“定制村干”,统筹推动三支队伍“选培管用”全链条培养、能力素质全方位提升,进一步探索岗位管理专职化、能力素养专业化建设向后备干部延伸,促进农村发展薪火相传,整体激发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形成从“领跑”到“齐随”的动力叠加效应。

坚持实效原则,既要“共性问题集中解决”,也要“个性情况因事施策”。推进“四百”优才计划,目的在于推动乡村振兴队伍管理更规范、服务发展更得力,需要在面上统筹解决基层干部待遇没“想头”、政治没“奔头”、退职没“靠头”的共性问题,同时,也需避免相关政策措施及工作方式方法“撒胡椒面”、搞“一刀切”,要牢固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办好事、成大事、不坏事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将乡村振兴队伍优势转化为农村发展优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例如在村书记选任、干部提拔使用时,对于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在年龄、资历等方面考虑给予适当放宽,进一步畅通“能进能出、能上能下”渠道,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