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明确目标体系、措施体系的基础上,需要构建一套系统有效的支撑体系,包括人才队伍体系、科技创新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加强人才队伍体系建设
首先,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情怀、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提供保障。为此,应围绕识才、育才等制定政策和制度,解决人才队伍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制定专业技术人才进修、培训制度,提升基层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搭建人才队伍发挥作用的平台,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
其次,建立优化人才激励政策体系。为有效激发人才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及创造力,建议出台符合新发展阶段乡村人才振兴特点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人才编制、流动、激励和创业资助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构建人才安心乡村、扎根乡村的长效机制,使献身乡村振兴的基层人才在政治上有奔头、经济上有甜头、工作上有干头;同时,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在不同层面开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领军人才、优秀人物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提升人才的存在感、成就感,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注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首先,树立科技创新支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各级政府应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各主体参与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积极性。通过构建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内的多元化研发体系,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全面升级农业应用技术,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建立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奖励制度。围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奖励的精准度和聚焦度,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成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大获奖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开放协作的良好氛围,切实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型企业、科研平台的创新活力和创新热情。此外,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畅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强化资金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在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明确目标导向,做好财政资金“存量”和“增量”的文章。充分利用好涉农资金管理与使用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支持保护制度。持续提高财政投入的强度和精准度,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农村投入增长机制,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其次,创新投融资机制,满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需求。为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难题,应鼓励财政与社会资本共同建立不同类型的基金,并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再次,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资金投入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建议加强资金使用效率的评价管理。为此,应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评价方法,选择适宜的评价单元,聘请第三方开展评价,从中甄别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精准对策,全面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林珊对此文亦有重大贡献】
作者:于法稳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