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81起,他们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早春,阳光和煦,清风拂面,职工群众忙碌的春耕身影正散落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各团镇、连队。在这里,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已徐徐展开。

乡村是社会的基石,乡村治天下安。近年来,第一师阿拉尔市用法治赋能乡村治理,用法治思维畅通乡村发展“经络”,化解乡村社会矛盾,着力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故事+阵地”法律知识送到家

“别人借我的钱没还,过了3年还能不能去法院告他?”

“‘老赖’唯一的住房能否被执行?”

“中学生周末自己去学校里玩单杠受伤,谁应该承担责任?”

近日,在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法治文化广场上,律师志愿服务团“法治故事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4名专职律师结合居民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房屋买卖、民间欠款、未成年人侵权及赡养老人、家庭暴力等案例,将法律常识融入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中,为居民们做了一次法治宣讲。

用“自己的话”,讲大家身边的法治故事,让群众在听故事的同时学法、懂法,并在生活中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自“八五”普法实施以来,师市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不断延伸触角、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提升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各族干部群众零距离接受法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治素养,使法治切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因地制宜,主动探索法治文化建设新思路,积极打造家门口“实体阵地”,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等学法场所随处可见,法治文化嵌入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群众在散步徜徉、休闲娱乐中学法。

“教育+服务”乡村经济有活力

“团镇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坚持法治先行,快捷解难,确实是我们的‘护航员’。”项目负责人李某对第一师十六团人民调解委员会赞不绝口。

今年年初,第一师十六团居民黄某在某项目建设工地开工第一天进行碎石加工作业时,头部意外受伤,企业还未给刚上班的黄某缴纳医疗保险,大额的医疗费用问题,让原本就不富裕的黄某一家更是捉襟见肘。

经团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后,该项目施工企业按照工伤标准,全额承担黄某医疗费用,并给予相应的工伤赔偿8万余元,事发后第三日即支付完毕。

事件的快速处理,得益于企业不推脱责任、家属不漫天要价。归根结底,是普法的效果,群众都明白了办事依法的道理,形成了遇事找法的意识,懂得了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重要性。

师市创新普法方式,坚持将普法融入法律服务过程,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普法宣讲员作用,在调处矛盾纠纷时,加强释法析理,让调解过程变成普法“微课堂”。

2023年至今,师市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81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5960.3万元。

此外,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站(工作室)作用,以“一团一法律顾问”为切入点,在为团镇产业化经营和连队经济结构调整等提供的服务中,利用涉农公证、诉讼和非诉讼代理、合同审查、窗口咨询、上门受理申请、回访受援人等机会,潜移默化地开展点对点普法,共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

法理+情怀”打通乡村“善治之道”

“这群土鸡主要靠吃杂草、小虫子等,再喂以玉米辅食,鸡肉和鸡蛋的口感非常棒。”谈起自家养的散养土鸡,杨旭如数家珍,满心欢喜。

可就在几个月前,杨旭却被两棵梨树弄得焦头烂额。

去年八月,杨旭在连队建设养殖基地中,不慎将同连队职工张晓兰家种植的两棵梨树损坏。双方发生激烈冲突,互不相让,导致养殖基地长时间无法正常施工。

“两家人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只能和风细雨耐心疏导。”得知消息后,连队党支部书记党春苗琢磨着。

党春苗一次次上门,轮流跟两家人做思想工作,一谈就谈到深夜。他和连队“两委”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依法调解,双方数月的积怨终于烟消云散。两个月后,养殖基地建成投产,杨旭脸上笑逐颜开。

平安是百姓共同的心愿,以良法善治助力乡村振兴。法治惠民切实将“平安法治链条”延伸至团镇、连队,第一师十二团发挥网格员、“五老”人员优势,开展“夜间走访”解民愁;第一师十团、十三团对全体网格员进行法治培训,分组分时段组织小分队进连入户,开展一对一宣讲;第一师三团发挥律师志愿团作用,利用“主题党日”等活动,以案释法开展普法……社会治理重心向乡村下移,实现党委主导、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城乡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师市把政法工作置于服务中心大局、置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来谋划、实施、推进,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努力推进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平安法治师市建设,为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