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州,新疆阿勒泰地区经过3年多的不断总结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点的经验做法,其中,“小事吹哨子、大事响喇叭、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乌伦古经验”不仅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也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的肯定,成为当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做法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孕育
阿勒泰地区500余个村(社)分布在1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其中有一半农牧村距离城镇超30公里以上,最远距离城镇达300余公里,点多线长,群众居住高度分散。行政区域大、交通战线长、群众居住分散的“通知难、集结难、互助难、组织难”等诸多难题成为服务管理的一道“瓶颈”。
如何破解?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伊始,阿勒泰地区结合实际,组织各级各部门党员领导干部从解放和更新思想观念入手,开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研修班》,集中学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规定要求、重点意义和终极目标,做到精准掌握;分批分期组织各县(市)和各部门负责人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省市学习考察,寻找先进治理经验;以大调研、大走访为抓手,组织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到农牧乡村、田间地头、草原牧场和农牧民群众家中,广泛收集基层干部意见,听取群众心声,查找治理源头末梢的难点、堵点、盲点和薄弱点。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察和调研,共收集基层服务管理、社会维稳、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防范等各类建议达1.2万余条,梳理形成体制机制268项,为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
学习领会了政策要求,考察借鉴了发达省市的成功经验,精准掌握了源头治理的目标和任务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关键是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阿勒泰地区专门组织召开由党员干部、企业代表、农牧民代表和“四老”人员代表等参加的座谈会,对268项体制机制进行逐一推敲,其中,福海县推荐的“小事吹哨子、大事响喇叭、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做法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根据大家的建议与意见,该地区又多次邀请上级相关负责人、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教授等深入到实地,就“小事吹哨子、大事响喇叭、矛盾不上交、风险不外溢”的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经过多频次、全方位、多领域的调研分析和不断地总结提炼实践,大家一致认为,该做法操作简单、制度健全,是新时代边疆地区服务群众、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的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很值得推广。杭州师范大学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余钊飞教授认为,该做法发源于乌伦古河流域,可以总结提炼为“乌伦古经验”,这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边疆地区的生动实践,非常值得研究和推广。为此,他多次带队深入到阿勒泰地区各县(市)、乡(镇)、村(社)调研,还协助阿勒泰地区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院校专家教授召开多次“乌伦古经验”专家论证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总结提炼,进而实现了“乌伦古经验”的不断创新发展。
成长
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和提炼,“乌伦古经验”的治理体系和功能也在不断完善,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为推广和发挥好“乌伦古经验”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今年初,阿勒泰地区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推广和复制“乌伦古经验”的实施意见》,组织专人系统地对“乌伦古经验”具体功能、操作步骤等进行了培训,为基层干部送去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帮他们解答了邻里纠纷难化解、风险隐患难防范的困惑。
“乌伦古经验”的推广应用,不仅刚性推进治理触角向村(社)和网络的延伸,实现机关力量下沉,还明晰了县(市)、乡(镇)、村(社)、网格的职责,激活了自治组织的动能,使全地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呈现出质的飞跃。
福海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张锦瑞全程参与了“乌伦古经验”的总结和提炼,他说:“‘乌伦古经验’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多位专家教授学者的精心呵护与培育下,一天天长大,其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就我们县来讲,很好地实现了由过去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末端处置向源头防范的转变,预防的效果越来越扎实,源头治理的工作越来越精细,各种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实现了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