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是化解矛盾、消除纷争的一种重要方式,被国际社会誉为“东方之花”。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共治化“四化路径”,打造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民调解品牌。截至目前,该市共有24名人民调解员受到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人民调解的群众知晓度、满意度持续提升。
有的放矢定分止争
淮安市某地一村民因蔬菜大棚被依法拆除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实施拆除行为的一方向其支付各项损失及利息,并对其全家10余口人进行社会保障安置。接到上述案件线索后,淮安市行政争议纾解中心纾解员及时为当事人争取合理补贴,坚持依法依规纾解,促成双方当事人签订赔偿协议,圆满化解该起纠纷。
近年来,淮安市司法局聚焦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目标,建立市行政争议纾解中心、县(区)行政争议纾解工作联系点、镇(街道)行政争议纾解接待窗口三级行政纾解平台,成功纾解疑难复杂涉诉行政争议139件。该项工作获评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省司法厅有关领导对相关做法予以批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实地指导、专题批示。
此外,淮安司法行政系统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放在前面,整合公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政复议等非诉讼纠纷解决资源,发挥市、县、乡、村四级非诉讼服务平台作用,将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化轨道,年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
精准高效化解纠纷
此前,淮安市民朱某与该市某公司签订为期5年的房屋租赁合同,但朱某因经营不善,要求提前终止合同,双方产生纠纷。在市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并申请司法确认。此次调处不仅快速、高效,也为当事人节省了诉讼费、执行费等成本。
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21年,淮安市建立商会调解工作机制,成立全省首家市级非公企业调解组织——市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三级商事调解工作网络全覆盖。2021年,省司法厅在淮安市召开全省商会商事调解工作推进会,对该做法予以推介。
淮安市司法局围绕民生热点,聚焦重点领域矛盾纠纷,持续推进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实现交通、物业、医疗、消费、劳动、家事、商事等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同时,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调保结合的“一站式”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科技助力解纷提速
涟水县居民张某与邻居因地界纠纷长期不和,家人替他通过“苏解纷”平台申请调解,县人民调解委员会随即安排土地纠纷资深调解员前往调解,让群众足不出户化解心结。
近年来,淮安市司法局大力推广应用“苏解纷”“一码解纷”等线上解纷平台,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苏解纷”进行咨询、申请调解,各县(区)平台负责人在10分钟内响应、3日内分流到位。目前,线上解纷平台注册用户已达21万余人,化解矛盾纠纷24000余起。
此外,为有效化解医疗纠纷,淮安市司法局自主开发“智慧医调”医患纠纷调处线上平台,即时响应群众医患纠纷咨询及申请,为改善医疗环境、缓解医患纠纷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
选贤用能共治共享
退休前,马桂华是清江浦区柳树湾街道富强社区党委书记。退休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特聘她为人民调解员。工作中,她热心“拉弯子”,为民解难事,年均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马大姐”。
向社会借力,选贤用能充实调解队伍,是淮安市司法局健全多元共治调解体系的关键一招。截至目前,该市已有专兼职人民调解员3844名,其中,从“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中选任的专兼职调解员达200余名。
近年来,淮安市司法局积极吸纳退休法官、辅警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配备诉调对接调解员47名、公调对接调解员207名,诉调、公调对接调解工作室建成率达98%以上。同时,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依托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法庭“三所一庭”联动共建模式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14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