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王玥
嘉宾:高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概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这一概念写入党的文件,并具体化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总结我们党百年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高度,进一步充分肯定了这一重大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则对这一概念作了更为系统更为丰富的科学阐释。
共同体存续与否,关键在于其成员能否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和公平有序的利益分配
主持人:如何理解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共同体”的内涵?
高仁:共同体,简而言之就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互动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规范结合而成的大集体,在这个大集体中,社会成员之间有共同遵守的制度、共同认同的价值、共同追求的利益等。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空间的地缘共同体。从宏观上来讲,我们都生活在辽阔的祖国疆域内,是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分子;从微观上来讲,我们共同居住于相同的村落地域空间,甚至同一小区、楼栋等,因而在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同一空间的相似诉求,也就形成了密切联系的有机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共同情感的价值共同体。社会治理涉及到多元价值主体,共同的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力量有机整合和有效组织的前提和保障。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才形成了这样一种以社会互动为基础、以文化价值为核心、以情感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基于共同行动的利益共同体。共同体存续与否,关键在于其成员能否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和公平有序的利益分配。在共同体的集体身份意识之下,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繁荣密切相关,个人愿意在整个社会大生产中分工行动、共同作为,而共同体的基本制度设计也更关注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尊严,强调社会公正,推动共享治理成果。
“人人”的核心是依靠人民力量、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权益
主持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浓厚的人民性特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三个“人人”如何理解?
高仁: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人人”,其核心是依靠人民力量、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权益。“人人”既指广大的社会成员,对应了“人民”“14亿多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还指共同组成社会的其他组织、单位、机构及团体等,所有这些一起构成社会治理共同体。
“人人有责”中的“人人”,侧重从社会治理理念的视角,科学回答“社会治理共同体由谁来主导和参与”这一问题。在中国社会治理转型与制度变迁的当下,强调公民应有的参与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既彰显了人民主体地位,赋予社会公众更多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又培育激发了群众社会治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推动提升了群众的自我组织能力。
“人人尽责”中的“人人”,侧重从社会治理方式的视角,科学回答“用什么方式手段联结治理主体”这一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只有不同主体明确各自在社会治理中的职能分工和职责担当,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应尽的职能和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多元治理主体的治理效力。
“人人享有”中的“人人”,侧重从社会治理价值导向的视角,科学回答“治理成果如何有效公平分配”这一问题。社会治理成果既要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要确保公平公正。因而,要将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真正做到全民共享、全程共享、全面共享。
社会治理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宗旨和目标追求
主持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治理现代化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高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只有将社会治理现代化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其实践逻辑、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认识。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之路,实现了从传统社会管理到现代社会治理的转变。面对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推进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规律进行认识上的再深化,如始终坚持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社会治理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宗旨和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就是为了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把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最大程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最终达到“人人”共享现代化成果的目标。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治理文明的新高度。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社会持续长期全面稳定,对人类社会治理现代化道路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社会治理体系涵盖国家安全体系、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等等,具有“中国之治”的鲜明特色,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于治理理论的话语垄断,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希望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保持社会稳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鲜活经验,为人类社会治理文明作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