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警官,我又来麻烦你了,说实话,我就觉得你这警务室是个能解决问题的地方!”
推倒了阻隔两家的院墙后,湖北省襄阳市公安局襄城区分局尹集派出所社区民警陈晓伟打破了王氏兄弟的“心墙”,彻底化解了曾两次上演“全武行”的亲情纠纷。
现在,王家老二一有事,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陈警官唠唠”。
如今,“难事家事找社区民警”得到群众普遍认同,“社区警务室”成了居民眼中的网红打卡地。
2021年以来,襄阳市公安局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依托党建引领,扎实推进“两队一室”警务机制改革,突出“治未病”和“止于发端”,广泛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警务室”创建活动,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驻村辅警专业化建设。
“宁吃防范苦,不吃发案亏!以‘派出所主防’为切入点,把重点放在防范,做实主动警务、托底警务,用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新警务格局来守护保障新发展格局。”襄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新桥说。
“两个45%”做实警力支撑
2021年年中,襄阳市公安局党委对前两年的警情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纠纷类警情占总数的六成多、近八成的人身伤害犯罪案件都因矛盾纠纷所引发。
量体裁衣、因地制宜推进警务改革,摆上了襄阳市公安局党委的案头。
2021年10月,襄阳市公安局孕育出台以社区民警专职化、驻村辅警专业化为内容的警务机制改革。
在全面落实派出所“两室一队”建设同时,襄阳市公安局提出“各地公安机关45%的警力在派出所、派出所45%警力从事社区警务”目标,从机关调配167名精干民警充实基层,全市配备社区民警526名、专兼职辅警2585名,配备率超100%。改革后,襄阳市社区民警平均年龄降至41岁。
人到了基层,事如何做?
襄阳市公安局明确社区民警全部落实“四不一专”,即不在派出所接处警、不参与值班备勤、不办理跨辖区治安案件、不办理刑事案件,专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五项重点工作。
同时,襄阳市公安局还配套“足迹”管理、“星级”评选等机制,全面做强警务末端。
“现在矛盾纠纷、治安巡防、隐患排查都交给社区民警,相当于给我们减负了,这项改革我们都支持。”在基层干了7年刑侦工作的襄阳市公安局东津新区分局东津派出所民警吴保平说。
穿警服的副书记融入基层
2022年7月,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启动新市民公寓改造工程。
工程启动伊始,襄阳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团山派出所社区民警吴先国多次以余岗社区党委副书记身份参加规划建设会,促成了融入警务工作内容的智慧小区管理系统“安心驿站”上线运行。
现在,小区内孤寡老人长时间未出门、可疑人员进出等异常情况,系统会将其自动预警到智慧平台和吴先国的手机,做到快达快处;“电诈预警态势”等安全提示信息也能自动推送社区大屏、居民手机、家庭电视等网络信息平台;高空抛物、车辆违停随时都可查可控。
2022年,新市民公寓小区全年无纠纷警情、无治安刑事案件。
2021年以来,襄阳市公安局推进派出所所长进街道党委班子、社区民警进社区(村)“两委”班子、驻村(网格)辅警兼任村治保主任,633名穿警服的副书记(委员)融进社区,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公安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衔接。
“有了新的身份,让警务工作变得更主动、更有效。”已担任3年多专职社区民警的吴先国说。
如今,在襄阳,穿警服的副书记担纲,发动各部门群策群力,促使党建工作、警务工作、社区工作“三线融合”,公安网、互联网、视频网“三网联通”。
千米见片区中心警务室
1月22日,农历大年初一中午,巡逻完返回高康“平安驿站”中心警务室的襄阳宜城市驻村辅警曾宪书一进门,就看见了坐在驿站内的刘奶奶,她是专门来致谢的。
2021年,刘奶奶的老伴去世。2022年10月,刘奶奶的3个子女因赡养老人问题发生矛盾,曾宪书与刘奶奶的子女们电话沟通未果。
宜城市公安局小河派出所包联该村的高康警务室民警牟锐召集民政、妇联、司法所和法院联合会商,以案释法、依法说理,促成刘奶奶的3个子女回家,在高康“平安驿站”内就共同赡养老人达成了调解协议。
“牟警官和宪书不仅帮了刘奶奶的忙,也帮村里解决了大难题。”曾洲村党支部书记杨华俊说。
2022年以来,襄阳市按照百米见村(社区)警务室及平安驿站、千米见片区中心警务室、万米见派出所的标准,因地制宜开展了警务室改扩建,建成农村中心警务室249个、社区(村)警务室2196个。
“以前我们都在派出所办公,但辖区有一半的村庄离派出所20公里以上,最远的要40分钟车程才能到达,要想快速处理那些区域的紧要警情、交通事故和矛盾纠纷,有点鞭长莫及。”枣阳市公安局吴店派出所所长杨猛说。
现在,中心警务室民警任片区长,统筹周边若干村的驻村辅警,建立警务区辅警驻勤机制,每天由所辖村庄辅警轮流值班确保全时在岗,每一个村庄都被“种下了”24小时微型派出所。
“中心警务室的设立,不仅缩短了出警时间,还带动了全年所里刑事警情下降46%,春节期间更是零刑事发案。”杨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