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番禺区搭建起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社区(村)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
社会工作者为骨干、社区企业为支撑、
社区基金为保障的
“五社联动”共治共享生态圈
推动实现
居民志愿有甜头、
企业奉献有盼头、社区建设有奔头
“社区有书法社、摄影社,还有舞社,经常组织活动,住在这里,生活很充实,也很快乐。”家住番禺区洛浦街丽江社区的居民王伯说道。
引入社区基金和企业
为社区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位于番禺区市桥街的万丰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心城区,社区内均为全开放式老旧小区,且楼龄全部超过35年以上,居住群体中老年人占30%以上。
在“五社联动”的新模式下,结合社区居民需求,万丰社区充分利用社工机构的专业资源,指导社工从专业视角制定社区基金使用方案,并链接社区企业资金5.8万多元,定向捐助万丰社区基金,开展了“家焕新 暖人心”万丰社区空置地块改造口袋公园微项目,配套绘制了社区孝廉文化墙,改造现有小广场,增设公共配套设施,一举解决了社区群众缺乏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
社区基金和社区企业,正是番禺区在“三社联动”基础上,创新加入的“两社”元素。番禺区在开展“五社联动”工作中,积极发动社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学校、部队、企业家等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实现居民志愿有甜头、企业奉献有盼头、社区建设有奔头。
社区基金是各社区开展公益活动的“源头活水”,也是番禺“五社联动”的创新之处。2020年,全区275个村(社区)全部设立社区基金,所有社区基金由区慈善会负责管理、募捐和信息公开。自社区基金全覆盖以来,275个社区基金共募集资金3195万元,共资助社区公益项目402个。
链接慈善资源,对49户特殊困难群众住房安全进行改造;实施“耆善安家”全区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链接慈善资金150万元,联动18个社工服务站,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居家环境和生活习惯,进行分类改造及老年用品辅具适配,共为低保、特困、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9户。在社区疫情防控、敬老救孤、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各村(社区)成立社区基金管委会负责申请、使用。
番禺区共有7个村(社区)募集资金在50万元以上,其中5个募集100万元以上,钟村街钟一村募集157.8万元,居募集金额首位。
创新“五社联动”机制
有效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有了‘五社联动’这个平台和工作机制,我们对群众需要什么清清楚楚,对辖区有什么慈善资源也明明白白。”一位社区干部这样评价“五社联动”模式。
在“五社联动”社区治理机制下,社区项目与服务投向了社区需求,解决了居民痛点。而各类社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社工的技能也不断提升,并反哺社区治理,为基层社区治理创造了示范样本。
“五社联动”机制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番禺区怡乐、番奥、万丰等社区发挥“五社联动”机制和议事协商平台作用,解决了成立业主委员会、停车位改造、修建小公园和安装路灯等社区治理问题。丽江社区利用社区基金帮扶长者、残疾人,协助开展配餐服务;新水坑村开展慰问单亲妈妈活动,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众修缮房屋;南村镇在各社区(村)开展“on call 24小时”睦邻志愿计划,为独居孤寡老人安装了“安心铃”。
在参与“五社联动”机制的过程中,社区也孵化了多种如公益慈善类、社会事务类、社区文化文体类的社区社会组织,并为其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雅居乐社区在“五社联动”中逐渐培育了柔济爱心志愿服务队、白内障筛查义工服务队等15支志愿组织。
“五社联动”机制,使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能更贴近群众需求,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利用各种资源合力解决问题。如市桥街针对老旧小区用电安全问题,由6个社区基金联合资助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用电安全共守护”项目,由社工机构、社会工作者联合电力公司开展入户摸查和用电设施改造。
工作成效
番禺区登记在册社会组织799家,总量居广州市各区首位,区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
番禺区获评5A社会组织有20家、4A有11家,3A有47家。在广州市近六年高标准评选出的16家区属品牌社会组织中,有7家在番禺区正式登记并培育发展壮大。
建设番禺区社会组织发展中心,为广州市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区级培育孵化基地。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基地23个,并在全市率先完成镇街级培育基地全覆盖,2019年实现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目前,由镇街和居(村)备案管理社区社会组织278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