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浙江海宁:基层社工站创新治理有活力

近年来,浙江省海宁市坚持党建统领“五社联动”发展,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行市为目标,系统化推进社会工作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运营全覆盖的基础上,将社工站提质增效和功能发挥作为第一课题,突出优机制、抓平台、出成效三条主线,充分激发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聚焦管理机制,扭住提质运营的关键点

一是完善能力提升机制。海宁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连续两年累计投入60万元,项目化开展“镇街社工站提质增能计划”,采取“个别化督导+集中督导”相结合的方式和“线上+线下”授课的形式,委托高校专家团队以主题培训、个别督导、小组督导、工作坊和实地参访等,促进专职社工专业能力提升。

二是完善人员管理机制。建立社工站专职社工“红、黄、绿”三色备案管理制度,设置服务承诺制、人员即报制、行业评价制,对未按规定执行的机构由购买方按规定收回部分购买资金,对未按承诺执行的社工,由市民政局纳入社工行业失信人员名单,对承接机构在项目周期内出现人员随意变动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由市民政局对其黄牌或红牌警告。

三是完善评价补助机制。海宁市民政局科学设定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运营SPPE评价办法,提出23项评价指数,重点围绕规范建设、专业运营、项目策划、服务成效等四个维度,进一步压实各镇(街道)主体责任。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海宁市镇(街道)社会工作站运行补助办法》,按照项目实际投入和SPPE评分结果分三档给予40%以内的市财政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以奖代补提升镇街社工站规范化运行的综合成效,今年已发放补助资金264万元。

狠抓平台建设,找准增能服务的切入点

一是搭建基层社工人才发展平台。海宁市统筹指导辖区内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专业成长,采取专职督导与专家团队入驻问诊、带教指导等方式,为社会工作站专业人才团队提供陪伴式成长服务。如马桥街道社会工作站利用督导团队建立“红社智坊”,通过线上+线下培训、工作坊、擂台赛论坛、对口见学等形式,提高辖区内社区与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的专业能力。

二是构建社工服务资源整合平台。海宁市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站在“五社联动”中的枢纽作用,针对辖区内社区治理难题策划设计服务项目,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实施,并积极联动爱心企业等力量提供资金保障。在今年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硖石街道社工站临危受命,迅速联动辖区各社会组织、志愿者开展信息流调、平台求助、心理疏导、数据核查等服务,并对接爱心企业为属地提供物资支持,获得了广泛赞誉。

三是打造社会治理服务协同参与平台。海宁市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中的积极作用,为精准聚焦社区居民需求、破解社区治理难题、创新城乡治理模式提供智力支持和项目服务。例如,海洲街道社工站结合辖区楼宇体量大、管理难的问题策划楼宇社工服务项目,充分挖掘社区骨干、志愿者、共建单位等内生动力,促进楼宇居民邻里互动、互助,提升归属感。

聚焦服务成效,把握群众满意的发力点

一是促进基层民政的力量更深更广。社工站服务注重与民政困难群众探访服务工作有机衔接,围绕一老一幼等困难群众,专业社工及时跟进服务,转介链接救助服务,确保重点对象月探访率达到100%。截至目前,与困难群众开展面对面交流98562次,提供各类贴心服务21235次,进一步扩大了民政服务的覆盖范围,增强了民政的托底保障能力。

二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快更稳。引导全市社工站开展助力共同富裕“六个一”专项行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助力共同富裕为主任务,通过不断健全机制、培育载体、提升功能、多元协同,推动社工站从“建好”向“用好”提档。今年以来,共开展共同富裕主题项目26个。其中,海昌街道社工站携手斜桥镇社工站,整合两地城乡融合的地域优势,通过农产品直播带货为困难群众拓展销售渠道,“云上助农”做法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浙江民政”“学习强国”等媒体也予以报道。

三是促进基层治理的生态更稳更优。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力量,立足辖区实际特点,协助社区梳理居民需求、社区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调动居民参与,带动多方协同力量,让基层社区治理进入良性微循环。如马桥街道社工站为破解辖区内城乡一体新社区居民转型的治理难题,探索建立了“七微协同”服务机制,有效助力“农村向社区转型、农民向居民转型”,推动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参与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