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善治 > 正文

杭州临安: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智”治

青和翼”“农房浙建事”“天目云农”“新临居”……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具备较高普惠性、集成性和可行性的示范性应用场景项目给群众和企业送去了“数字红利”,推动各行各业迎来新的变革。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以“数字”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全力推动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落地见效。“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引领,加快打造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重大标志性成果,我们正努力交出数字化改革的高分答卷。”临安区委改革办主任李洪华说。

“一码”防范地质灾害风险

“您所在的岛石镇呼日村呼日塘东侧重点风险防范区当前地质灾害风险较低,可以正常进行生产活动。”日前,记者扫描临安区地质灾害防治坡面识别码,斜坡单元登记卡、风险区划分等信息一目了然。

地处杭州城西的临安“九山半水半分田”,有两大省级暴雨中心,地质灾害易发多发,易发区占全区总面积的92%,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断电、断路、断通信等极端情况会导致高效协同处置困难。2019年“利奇马”台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7亿元。

得益于对风险识别场景的构建,临安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手段,针对全区1.5万余个有人居住的斜坡单元,调查了17项地质基础数据,建立了“一坡一卡”的“体检单”,并按照极高、高、中、低4个等级划分风险区进行管理。

为弄清“风险何时何地发生”,临安区创建了降雨预警模型,形成不同撤离区域的预警条件,打通跨部门数据,实时获取短时雨强和有效降雨量,实现逐点小时预警。通过在点位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一旦斜坡发生变形位移等突发情况,系统和现场可以同步报警。同时,横向贯通所有相关部门,纵向贯通区、镇、村三级,形成了应急处置一键发送、一键启动、一码智控的“三步走”防控协同流程。

今年7月,受台风“烟花”影响,临安共发生地质灾害27处,有效管控19起,预警水平全省领先,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

“一键”服务农民建房审批

针对长期以来困扰农房建设管理服务的系列难题,临安区于2019年创新推出了“农房建设规划管理平台”,将建房审批、过程监管、竣工验收、登记发证等事项在平台上整合成“一件事”,通过手机客户端完成网上申请、审批、监管、办证等全流程手续,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现在建房审批的流程已从9项缩减为6项,审批时间也从原来的47天压缩到了9天。”临安区住建局副局长祝群介绍,年均新批农民新(改)建住宅约3000幢,其中新建约1000幢。农民建房“一件事”改革,需要17个部门、18个镇街协同推进,通过组建一个专班管到底,形成了多跨协同的推进模式。

从“强管理”到“优服务”,从“一件事”到“全周期”,今年以来,临安区借数字化改革东风,推进建房审批服务线上应用1.0版本向全生命周期农房综合管理服务2.0版本迭代升级,谋划构建了建房审批、安全管理、生产经营、建房服务、危房改造、决策辅助等六大应用场景363个子模块,使农民建房全周期“掌上”管理更高效。

针对农房风貌杂乱的现象,临安还为村民提供了免费房屋设计,在浙西民俗型、山地宜居型、田园风光型、现代舒适型等不同风格户型的基础上,按需免费修改。村民选择心仪户型后直接下载报批,无须自行提供图纸,整个过程更加数字化、智能化。

“一屏”感知基层数字治理

走进青山湖街道“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着党建引领、平安创建、综合治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应急指挥、助力青和等八个板块的实时数据。“这个‘数字大脑’,通过业务在线交互、数据实时共享,使问题处理更加畅通、便捷。”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11月,青山湖街道创新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青山云”服务端和“青和治”治理端为载体的“青和翼”全域智治中心应运而生,让社会管理有深度、民生服务有精度。

电子路长语音提醒群众及时挪车便是数字治理中的一个场景。在“城市管理”模块,通过应用电子路长、现场执法设备等多维感知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的智能监测和全面感知。“青和力”综合执法体系、“青和蓝”网格管理体系、“青和协”志愿服务体系、“青和居”专业平台体系及“青和翼”数字智理体系,统筹了街道事件流转处置的功能。截至目前,“青和治”治理端流转处置事件近2万件,流转处置率达100%,处置简单事件平均用时8.7分钟。

“青山云”服务端在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目前“青山云”服务端已累计注册公益巡防员2.8万余人、巡防打卡10万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