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为进一步夯实基层治理效能,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着力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建立了以街道社区为重心、以解决群众问题为目标的“社区(网格)吹哨、机关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运用好这一基层治理的“金钥匙”,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雍园41号小区一体化更新
健全体制机制,确保“吹哨”有效
为充分发挥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神经末梢”作用,玄武区赋予社区(网格)“直接吹哨权”,实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传、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理。同时,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数字城管、“两代表一委员”建议提案、群众来信来访等平台反馈,全面收集社情民意、问题线索,充实“哨源库”,今年以来,已收集各类问题线索9.7万余条。
针对发现的问题,网格首先处置,能解决的及时解决并反馈,不能解决的上报社区;社区接报后,运用党建联盟、多元共治等资源力量,积极推动问题解决,无法解决的反馈街道;街道综合分析研判,无法自行解决且符合条件的,发起“吹哨”。玄武区通过三级处理模式,实现简单问题社区(网格)办、复杂问题街道办、交叉问题“吹哨”办。
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报到”效率
为了指引各级部门更好开展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玄武区借助“一网统管”平台中的“吹哨报到”模块,实现申请、流转、统计、分析、考核全流程通办。街道、社区(网格)启动“吹哨”程序,提出“报到”部门,平台在1个工作小时内派单,部门在1个工作小时内签收,并在指定时间内派员处理。今年以来吹哨工单平均派单时间30分钟,部门平均签收时间20分钟,工单流转时间进一步减少。同时,玄武区建立定期会商制度,不断优化各类问题的处置流程,对“吹哨”中经常性出现的问题,由主管部门制定专项工作机制,达到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的目的。
此外,玄武区通过定期通报机制,适时通报“吹哨”质量、“报到”处置情况和满意度评价,及时做好督促提醒,引导各单位主动运用工作机制,提升治理能力。今年以来,玄武区各街道(社区)积极运用“吹哨报到”解决治理难题;机关部门按时报到率和及时办结率显著提升,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进一步增强,通过“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联动,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哨声”惠民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街道执法力量需要“拧成一股绳”。为此,玄武区强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指挥调度,统筹各类执法力量,为“报到”落实提供坚实保障。综合执法人员全部下沉网格,在各个网格开展日常检查和行政执法,确保问题“看得见、管得着”。今年8月,玄武区锁金村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人员,在日常检查中发现临街商铺门头牌匾、户外广告设施“脏、乱、差”的现象,上报后街道迅速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清理商铺门头19家、墙面广告5处,有效提升街容街貌,获得居民好评。
同时,玄武区构建起区、街、社三级联络网,落实街道(社区)一声哨响,“报到”部门在1小时内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在1天内给出反馈,并确保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此外,玄武区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凝聚社区各级资源,集成使用志愿力量,激活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据了解,玄武区利用“吹哨报到”机制解决了一批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纠纷、“九小场所”隐患等难题。下一步,玄武区继续深化探索“吹哨报到”机制应用方式,积极构建配套保障机制,推动更多资源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