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南京市高淳区: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强调“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把社会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高位引领,深化改革创新,凝聚共治合力,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竭力保障“美丽、活力、繁荣、幸福”高淳目标建设,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确保群众安全感、法治建设满意度保持领先优势。

聚焦主旨,提升法治高淳建设水平。政法机关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坚持服务中心、保障大局,切实履行好市域社会治理、依法治区、平安创建、普法宣传、法治惠民等职能。一是实施法治领创行动。注重加强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推动社会治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创新,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政法委在区委领导下,扛牢责任,统筹协调,推进法治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二是实施法治示范行动。先后制定市域社会治理专项规划和市域社会治理做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打造南京市现代化典范城市先行区范例区。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稳定、防范化解风险、优化公共服务四个维度,打造风险闭环管控格局,筑牢要素全程管控防线,升级治安打防管控体系,在社会治理效能、法治营商环境、政法宣传和社会舆情等工作中,统筹推进、真抓实干。三是实施法治创建行动。高度重视典型带动作用,通过创建活动,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深入开展法治单位、法治村创建活动,法治单位创建率达100%。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在法治边界创建中,创造性地推动与外省、市接壤乡镇共同成立6个边界联合调解委员会,纵深推开矛盾联防联调、治安联管联治、平安联创共享等联创活动,这一做法荣获司法部表彰。

聚焦主责,探索社会治理发展路径。坚持立足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扁平化高效化,充分释放社会治理综合指数效应,实现社会治理的安全感知和快速响应。一是强化法治支撑。立足区情实际,对标上级要求,针对市域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整合社会治理、智慧城市、热线咨询、指挥调度等资源,印发《高淳区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等务实管用的制度法规。区级层面,实现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镇街层面,实现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和党群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村级层面,实现综治、网格、警务、司法行政资源融合化推进,实现高效、迅捷“扁平化”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二是优化力量支撑。把为基层赋能作为释放治理活力的增长点,建强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城区特巡队伍、治安巡防大队。每个镇街有专职保安治安巡防中队,每村(社区)有专职保安队伍,发动全区2万余名平安志愿者参与治安巡防。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各界代表和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依托社会治理组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有效接长基层治理手臂。三是激活网格支撑。将政法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全区村(社区)共划分网格722个(综合网格704个、专属网格18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政法网格员2000多人。网格内建立党小组、理事组,把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到网格;加强网格专兼职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化的网格管理队伍;全面收集掌握基础性数据信息,完善排查预警机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教育培训,使之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聚焦主线,筑牢维护社会稳定防线。立足政法职能和专业优势,紧紧围绕社会矛盾的新变化,着眼影响安全稳定、制约社会治理质效的突出问题,着力破解难题,做到依法维稳、主动维稳。一是突出重点工作落实。健全风险化解体系,以风险防控“四项机制”为抓手,部署重点领域12个专项行动,实时动态管控、分级分类化解,有效稳控重点群体。以“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为牵引,精准组织实施纠纷排查化解。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突出治安问题为重点,统筹政法、司法、公安、法院、检察院、人民银行、金融管理等部门,紧盯涉黑涉恶、电信诈骗、网络犯罪、非法金融活动,深入推进专项治理,靶向聚焦、精准发力、全力打击,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二是突出矛盾纠纷化解。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全域诉讼改革,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问题解决和精准服务,探索“一庭两所”前哨式解纷新模式。将非诉讼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统筹运用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着力在群众需求、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上务求实效。推进“一中心‘信访超市’建设”,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形成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三是突出人民群众关切。紧紧抓住保民安、促和谐、谋发展三个重点,强化“有解、法治、底线”三重思维,同向发力、同步推进,最大限度使基层矛盾问题、安全隐患、疫情防控、群众诉求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聚焦社会治理领域民生实事,化解纠纷、解决民愁,落实“平安护民十项措施”和“法治为民十件实事”,推进“雪亮工程”提档升级,提高精准服务度,实现治理力量、应急资源的快速反应和统一调度、协同共治,实现社会治理全覆盖、无死角。

聚焦主体,强化基层治理法治理念。始终坚持民意导向、法治导向、结果导向,秉持司法为民理念,紧紧围绕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强化宣传、增强能力、服务居民重点发力,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加大法治宣传力度。一是增强普法统筹性。围绕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治理体系建设目标,精准组织实施,通过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结合为民办实事走村入户“百村百事”大走访大落实行动,推动形成普法工作合力,形成党建引领下多元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的良性互动。二是增强普法针对性。全面启动“八五”普法,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推动普法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塑造公众法治意识,提高主人翁意识和在法律框架下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观念。深入开展“法治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增强普法特色性。推进村社法律顾问全覆盖,持续开展“遇8有约、天天有约”“五个一”法律服务活动。创新民法典宣讲、法治电视节目、两微一端等形式开展多元化法治宣传。推进全区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共培育“法律明白人”1000多名。建成“高淳陶瓷·法治小镇”,创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个。发挥人才禀赋优势,在党校设立南京网格学院高淳分院,开设法治特色课堂,形成全方位网格教育培训体系,有效提升全区法治水平和全民法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