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第八届全国社会治理年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全国28个省市社会治理相关部门代表、专家和学者走进江宁街道牌坊社区,考察了当地“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后纷纷点赞。日前,笔者跟随街道相关工作人员,对当地“互联网+社会治理”的特色做法进行了探访。
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这样点两下就完成了?我的老年证不需要自己去社区就能办下来?”江宁街道牌坊社区退休教师李老师对于这样办理证件,显得有些不敢相信。“您放心好了,这是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移动终端,直接连接到街道和社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很多事情您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办啦!”上门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笑着解释。
牌坊社区现有20个自然村,总人口2100人,以各个自然村为单位划分出基础网格。每个网格除配备专职网格管理员外,还有一支负责保洁、保安、城管等多项工作的服务团队。江宁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互联网+’让信息‘活’了起来,而网格管理员又让信息‘动’了起来,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
走进江宁街道牌坊社区服务中心,由9个小屏幕组成的三块大电子屏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发现电子屏上滚动显示着社区街角的监控画面,一旦出现任何“风吹草动”,可以迅速得到有效处理。原来这是牌坊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窗口”,将平安建设、服务办事、统计分析、政务公开等多项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与“互联网+”融合,真正实现“一盘棋管理”。
“依托‘互联网+’,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衔接,助力我们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转变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各项基层工作的处置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江宁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用活一张网,管好千家事
“居民圈子里的人干圈子里的事,效果就是不一样。”家住朱门社区的梅大姐告诉笔者,随着“牌坊一家亲”“和睦邻里”等QQ、微信群的打造,激发了居民自治热情,一个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微自治圈”正在形成。每月“牌坊一家亲”里都会开几次会,参加者既有社区工作人员,也有热心社区事务的群众,围绕一个主题,大伙热心建言。社区内养狗的居民不少,遛狗时不太注意清洁卫生,“居民议事厅”议出的解决办法很快变成现实——发出文明倡议,号召养狗居民摒弃陋习;热心居民组成“护街队”,义务巡逻,发现不文明遛狗现象立刻制止,迅速清理残留物。
“要想取得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公约数’,发展基层居民自治是必然趋向。”江宁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在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只有用活‘互联网+’,才能更好地管好‘千家事’。让群众工作从‘小众’转变为‘大众’,由‘独奏’转变为‘交响’,跳出传统方式的时间、空间限制,打通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