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一核四联”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整体效应

一、背景与动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引领功能。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微观层面和基层场域,是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起点和重点。城市基层党建发挥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引领功能,重心在社区、关键在社区、难点在社区、成效也在社区。社区成为贯彻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平台与载体。

近年来,成都市武侯区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人口总量增加迅猛、社会结构趋于多元、群众诉求复杂多样、发展任务繁重艰巨、社会治理挑战严峻。随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社区聚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也进一步凸显。按照“守正创新”的思路,武侯区在把握城市基层党建内在逻辑与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内在规律的基础上,整体设计“一核四联”新机制——领导核心是系统中枢,组织联动建系统架构,责任联结筑系统主体,资源联用优系统驱动,服务联做强系统功能。“一核四联”领导有力、协调有序、运转有效,“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为系统性、持续性增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效应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二、主要做法

(一)建强领导核心,把牢政治方向

“在成都,街道(乡镇)职能有了大变化,取消招商考核等五大职能。”作为全市街道职能转变四个先行试点区(市)县之一,武侯区先行先试,在簇桥和望江路两个街道试点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全面完成13个街道职能转变改革。这是武侯区建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的系列举措之一。

主要做法是:一是区级层面,统筹组织领导力量。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领导小组和社区发展治理领导小组,并设立由组织部部长为主任的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将党的建设“指挥中枢”与社区治理“智慧中枢”统筹起来,做到党建与治理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二是街道层面,深化街道职能转变改革。取消街道招商考核五大职能,把加强党的建设摆在街道职能首位,引导街道党工委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党的建设、社区发展、公共服务、综合管理、维护平安等工作上来,把人财物力重点向基层党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职能倾斜。三是社区层面,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明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强化社区党的建设、教育引导群众、发展居民自治、统筹社区服务、协助公共服务职能。把辖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纳入社区党委管理,强化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建立实施社区事务准入制度,严格落实社区“减负十条”,让社区“瘦身”、“归位”。

(二)推进组织联动,汇聚工作合力

成都市劳动模范、市容所优秀党员陈学军,不仅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环卫工人,更是“跑圈”名人,因耗时25.5小时,绕成都长跑225公里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火车南站得胜社区党委牵头,联合武侯区市容卫生管理所党总支部等7家党组织,结合陈学军个人IP,共同打造了“活力得胜”党建项目,组建了“陈学军工作室”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启了“党建+共商共治”“运动+城市管理”的基层党建与城市管理有效对接新模式。这是武侯区推进组织联动的一个缩影。

主要做法是:一是成立街道(社区)区域党委,实现组织力量“横向整合”。采取“结构席位制”,联合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在街道、社区两个层面,分别建立区域党员代表会议,组建区域党委,实行街道(社区)党委、区域党委“双党委”同步运行,书记“一肩挑”,促进了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联系从松散型、随意性向稳固型、制度化转变。二是建立网格(行业)党支部,实现组织力量“纵向延伸”。在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社区设立党委,将党支部建在网格片区,将党小组建在院落、楼栋,纵向形成以“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院落(楼栋)党小组”为链条的党组织服务体系。以此,把党组织划小,让党员骨干增多,把党组织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院落、楼栋,覆盖到每一个居民家庭。三是推行“1+N”孵化模式,实现组织力量“联合积聚”。按照“区域引领、分步覆盖”的原则,充分发挥街道“两新”党工委、社区“两新”党支部“孵化器”功能,在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中,采取单建、联建、派建等多种方式,推进党组织进楼宇、进园区、进协会,创新开展“两新”组织党建联盟,进一步健全“两新”组织基层服务体系,凝聚社会服务工作力量和资源。

(三)落实责任联结,深化共驻共建

和朋友出去吃个饭,只要一个小时,光找停车位就耗了30分钟;小区里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车位却“僧多粥少”。为主动回应新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晋阳社区党委牵头,由社区“来吧”双创中心孵化了“支位”共享停车平台,利用SaaS软件服务模式整合公共停车及商业停车资源,依托大数据信用平台,实现小区之间的车位信息共享,通过“互联网+停车”方式解决辖区居民停车难问题。这是武侯区落实责任联结的一次创新尝试。

主要做法是:一是建立三级责任体系。构建区、街道、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三级责任体系,实行日常督查、每月函告、两月例会、每季小结,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年底进行全面总结,压紧压实责任、层层落实责任。优化完善权责清单、职责清单分类标准,动态调整事项,全面实行监督问责。二是推行“三张清单”管理。摸清辖区公共和服务资源家底,找准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的利益结合点,建立群众需求、辖区资源和服务项目“三张清单”,聚焦组织联建、资源共享、项目共建等重点内容,组织驻辖区单位与街道签订共建责任书、与社区签订共建项目协议书。三是开展双向评议考核。坚持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联系部门共驻共建责任双向互评制度,建立以社区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的社区治理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公开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互评活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评议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基层党组织、考核任用干部、推选“两代表一委员”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资源联用,夯实基础保障

上午是社区居委会,下午和晚上变身“文创园”,为什么这个党群服务中心有“两副面孔”?原来,2018年倪家桥社区在区委、街道党工委指导下,通过国资划拨、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底商反租等方式将街道国资、市干道指挥部资源和非公企业雅苑茶园场地整合,将原来100平米的办公区改建成为现在2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倪家桥社区创新“社区+园区”的建设思路,让社区与文创在这个平房小院“共融共生”,用服务温暖民心、用文化浸润生活,形成了共驻共建服务特色。这是武侯区强化资源联用的一次精彩诠释。

主要做法是:一是统筹部门,实现党群阵地共建共享。针对阵地功能不优不全的问题,统筹国资、建设、房管等部门,通过国资划拨、公建配套、底商返租等方式,高标准建成街道、社区、商圈市场等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站)107个,以党群服务引领社区综合服务,构建以街道、社区和园区(商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站)为支撑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二是打包资源,实现社区服务共建共享。把政法、民政、文化等20多个部门投向社区的资金项目打包使用,在社区建成日照中心、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160余个。协调机关、学校、企业等驻区单位,发挥各自在教育、文化、体育等阵地场所,以及信息文献、人力资源、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和特长,共同参与社区基础建设和服务群众工作。近3年驻区单位出专家、出经费、出资源等累计折合资金达1.6亿余元。三是人才流动,实现党建人才共育共享。采取选聘优秀社区党组书记兼任街道党工委委员、专业党建指导员下沉、双向交叉任职等方式,实现党建资源共享、党建情感共生、党建生态共融。先后选派420余名党建指导员下沉到企业、楼宇、院落开展工作,互派90余名人员交叉任职、挂职学习,选拔储备社区后备干部300余人,选聘16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街道党工委委员。

(五)推行服务联做,实现共建共享

在玉林上横巷6号院,黎阿姨所住的是非常典型的玉林老院子,因为年代久远,电路设施老化,院子里的路灯常常忽然断电,瞬间就变得漆黑一片。可让黎阿姨意外的是,第二天院子里就来了群穿蓝衣服小伙子,在楼道里检修电路、换电线。原来是黎阿姨向社区工作人员陈虹弛“抱怨”了路灯难题时,陈虹弛把路灯作为了社区采集项目发到了“e动玉北”志愿者服务平台上。“我当时还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照亮回家的路’,没想到,刚上线不到一天,高新供电公司第五支部的党员小伙子就在平台上‘认领’了这个项目!而这就意味着,院落里不亮的路灯,有人管了!”这是武侯区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行服务联做的一次成功探索。

主要做法是:一是深化“民情专递”,实现群众诉求共理。面向驻区单位、居民群众聘请热心为群众服务、党员群众认同度高的同志担任“民情专递员”,全天候、多渠道收集驻区单位、院落群众的意见建议。社区能办理的及时办理,涉及驻区单位的通过社区民情议事会协商办理,社区不能办理的及时上报街道,协助相关部门办理。二是开展“双向任职”,实现群众工作联做。以街道为主体,以社区为平台,开展社区党员与区域党员“双向任职”工作,社区党员进驻区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任“党建服务员”、“理论辅导员”,驻区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员进社区担任“民情接待员”、“信访接待员”和“社区社会事务协调员”等。三是推行“项目认领”,实现群众困难共解。组织驻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围绕民生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推行长(短)期“项目式”志愿服务,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卡,组织辖区各类党员结合实际,在自身建设、服务凝聚群众等方面,广泛开展“1+3”公开承诺制,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活动。

三、主要成效

武侯区始终坚守党建的“发展”与“民生”逻辑,以将党的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相融的思路,将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推进,对基层党建各要素之间进行系统化的价值整合、功能整合、资源整合,形成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系统建构,放大了各领域各单位党建的外溢效应,能够更高精度、更高质量应对复杂多样的社区治理问题。

四、启示和探讨

(一)公转带自转,互联互动才能深度相融共生

城市基层党建是系统建设整体建设,是大系统,是公转,是组织共建、资源共享的共同体建设;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领域是子系统,是单位内部的党建,单位党组织参与所在地党组织的互联互动是单位党建的外溢效应,两者关系就是“公转带自转、自转促公转”,形成叠加聚合态势,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二)党心连民心,服务群众才能真正凝聚群众

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十二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就要眼睛下移、力量下沉、服务下倾,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街道社区党组织互联互动,多积尺寸之功,多做民生实事,实打实地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才能更好地凝聚群众、赢得民心。

(三)良治是共治,基础巩固才能执政根基巩固

基层党组织担负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重大责任。街道社区党组织是政治组织,服务功能是为了实现政治功能。要充分激发街道社区党组织内在活力,推进职能转变,强化政治属性,在服务工作中鲜明党的意识、树立党的形象,在经常性活动中把党员凝聚起来、把组织活跃起来,不断夯实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政治和能力基础。

(四)社区通社会,激活社区才能激活城市治理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好则城市总体稳。社区是市民生活的家园,社区服务好则市民心气顺。社区是城市文化的窗口,社区文化兴则城市文化兴。社区是共建共享的平台,社区平台佳则居民关系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要推进城市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将社区作为最适宜空间尺度和最佳平台载体,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小切口做好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