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十里长堤”
拆除永祥新城历史违建。
改造后的中秋街
集美区城管局联合镇街现场推进永祥小区改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作为“跨岛发展”战略的先行者,集美区是厦门市岛外首个人口突破百万的区,随之而来的社会治理新挑战也摆在面前。
去年年底,集美区委区政府敢为人先,以防范化解社会治理重大风险为突破口,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规划,在全市率先成立社会治理工作(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社治委”),以信息化数字化驱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具有集美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一年来,全区各部门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整治了一批顽瘴痼疾,办成了一批民生实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顶层设计
构建“善治指挥链”
今年4月初,网红“打卡”景点十里长堤出现环境脏乱、流动摊贩聚集等乱象,成为舆论焦点。集美区社治委启动应急机制,针对问题立即下发《督办通知单》,要求立行立改。不到一个月,十里长堤“旧貌换新颜”:垃圾不落地、宠物不入园、车辆不进入、露营规范化,各种城市休闲设施也配备齐全,昔日的游客成了“回头客”。
这背后,是“大管家”集美区社治委在发挥着作用——
社治委将区级社会治理责任单位全数纳入体系,重塑指挥协同机制,统揽全区社会治理和城市治理工作,打破部门间因藩篱导致的“九龙治水而水不治”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分阶段构建一统揽、一平台、一中心、一网格、一揽子方案、一套机制、一支队伍和以“N+应用”为核心的“7+N”社会治理工作格局,优化机构、职能、队伍,加大资源整合和协调配合力度,逐步理顺各项社会治理工作关系,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高标准、严要求、快落实。
譬如,在区社治委向相关部门下发十里长堤《督办通知单》后,当天上午,集美街道、市政园林、旅游局、公安、城管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当天下午,开展联合执法,劝离违停车辆、流动摊贩、违规搭建帐篷人员;当天晚上,对不听劝导人员加强执法力度,清退场内违停车辆150辆,劝离流动摊贩80摊,拆除违规搭设帐篷120处。同时,在天下集美平台开通“十里长堤”治理信箱,听取市民宝贵建议。
“社治委把各个部门都统筹起来,工作程序减少很多,精准治理社会顽疾。”作为社治委成员,厦门市集美区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晏飞军感受到了变化。今年以来,区社治委先后审议通过社会治理专项方案20个,部署社会治理任务141项,推动实施社会治理重点工作12项,扎实推进了公共停车场建设、道路交通拥堵治理、“两违”综合整治等各项工作,形成一条“善治指挥链”。
科技赋能
推动执法“快优实”
“经常在诚毅中路一带看到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安全隐患大,希望相关部门管一管。”前不久,区级指挥中枢——集美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接到市民反映。
核实情况后,中心负责平台业务统一指挥调度,把任务转交给交通领域专项组。交通领域专项组则部署交警大队、城市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单位行动,整治交通乱象。变化被市民看在眼里,点赞声在网络上此起彼伏:“现在诚毅中路秩序好了很多,集美新城越来越好!”
今年初以来,集美区围绕治理目标,不断探索更有利于社会治理工作开展的措施办法,整合集美区公共安全管理指挥中心、110联动指挥中心、网格化指挥中心等9个原有指挥中心为统一的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建设“多平台合一”的“智慧集美”平台,打造“多网共用”细分配置的综合网格,建立力量聚合、职能融合、协同配合的基层执法机构和队伍。
“该中心最大特点就是通过整合,搭建起‘一中心多用’‘一中心多能’的高效、扁平的指挥体系。”集美区社治委相关工作人员说,如遇上疫情等公共事件,区社治委可马上将公安、城管、物资保障等部门“拉群”,第一时间发布协调指令;又如发生地震、台风等灾害,可通过中心,迅速联系公安、气象、通信等灾害应急部门,组成救援“朋友圈”,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开展救援。
科技的加持,让集美区社会治理效益大大提增。该区城市管理局整治主次干道以及背街小巷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行为1277起,向8家沿街店面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后溪镇中秋街精品路段打造完成,区城管局共拆除各类不规范广告牌99块,修整路面和粉刷外立面7500多平方米,治理空中缆线4200多米,设置商户信息牌65个,修整水沟308米,整条老街犹如“脱胎换骨”,商户和群众拍手叫好。
为确保各项工作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区社治委还设立考评机制,待事件办结后,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对事件处置结果进行评价。“如果没做好,我们还会下督办单,持续跟踪。”考评组相关人员介绍说。
力量下沉
画好“共治同心圆”
今年6月,侨英街道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兑山社区下蔡社一处池塘周边有人私搭鸡舍,导致污水流入池塘,异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网格员多次劝阻无效后,通报网格执法队员。
6月8日下午,侨英街道牵头,街道综治办、综合执法队冒着暴雨,对违法点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拆除违法简易搭盖3处,建筑面积达120余平方米。
这是区社治委将执法力量下沉到镇街的生动剪影。
区社治委聚焦基层治理难题和居民最急最盼问题,组建基层综合执法力量,在所有镇街挂牌组建综合执法机构,建立综合执法队,适时下沉区属文化、安监、城管等执法力量,执法人员实施全科执法,案审工作进入镇街,逐步解决“管不了”“不愿管”“分头管”的执法管理难题。
在法治的同时推进自治,执法力量下沉和社区网格员捆绑打包,形成日常巡逻和专业执法有效衔接——网格员作为前沿哨兵,可第一时间发现并劝阻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无效之后,直接通报对应网格的执法人员进行查处。
“执法力量下沉并与网格员互通,不少问题就可做到及时发现,打早打小。”集美区城市管理局局长尹宏举例说,聚焦永祥新城历史违建等“老大难”问题,集美城管执法人员与后溪镇联手拆除违建62宗,生成绿地、停车位、活动场所等提升改造项目,有效提升小区整体面貌和居民生活品质;在集美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期间,集美中队与街道、社区密切配合,共拆除老旧小区违法建设107处,拆除面积2631平方米,为小区“美丽加分”。
区社治委还推进社区、小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发挥志愿者、报到党员优势,统筹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等调解力量,致力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