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过去一年,中国教育公平持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
如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畅抒己见。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职业教育适应性增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
“我国的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条件保障也达到了新水平。”细数政府工作报告中沉甸甸的教育答卷,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五小学教师覃恬静深有感触,“拿我们县来讲,这几年学校里的基础设施建得越来越好,义务教育巩固率不断提升,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孩子们的学习成长环境有了保障。”
教育数字化的推进,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软硬件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认为,教育数字化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应当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依托,建设新一代智能化教师研修平台,围绕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听评课等核心业务,提供精准学习、问题解答、研修培训等支持服务,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她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让我非常振奋。”全国政协委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运凯说,“职业教育法去年修订实施,完善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保障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一年来,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工作成效日益显著。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促进公平均衡发展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政府工作报告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等教育创新等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引发代表委员热烈讨论。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学生拥有更多时间拓宽认知思维、提升综合能力,这需要学校提供优质的课后服务。全国政协委员、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杜海峰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学课后服务目前仍存在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问题。他建议,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加强课后内容共享,实现教育机会均等,让学生能够公平地享有课后服务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闵行区副区长刘艳认为,要充分挖掘学校特色课程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多元课后服务的参与率。“学校要进一步丰富德育、科技、劳动等课程,开设社团,拓展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等优势,积极推进校际间的联动合作,有效整合不同学校的课程、师资及各类资源,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整体水平。”刘艳说。
“一些地方的基础教育仍存在‘过度教育’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超出了学生正常的生理、心理负荷。”全国人大代表、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兼总校长刘希娅建议,加大力度推动中小学学习方式系统变革,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优化学习生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筑基强基科学育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方面,报告还提出,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
“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说,高校要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分类施策,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方面,要厚植专业基础,加强交叉、前沿学科引导。对当下急需解决的复杂工程问题,加大卓越工程师培养力度,将学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建议,高校可以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即校企双方一方负责理论教学、一方负责实操培训,双方均是教学主体。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农村的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乡村教育的质量。”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认为,城乡教育事业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需要从“物的建设”转向“人的发展”,特别是要从名师资源培养、学校文化构建等方面综合施策,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