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党群干群距离,和谐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服务群众由“等需求”向“找需求”的转变,实现矛盾纠纷调处从“灭火”向“防火”转变……近年来,天祝县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行“一条板凳工作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让干部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调矛盾纠纷、同议发展事项、同破治理难题,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坐正“小板凳” 弹好“为民曲”
天祝县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全面推行“板凳工作法”,让领导用“板凳作风”指挥,干部用“板凳作风”干事,情况用“板凳作风”了解,问题用“板凳作风”解决,工作用“板凳作风”落实,感情用“板凳作风”融洽,能力用“板凳作风”检验。基层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居民院落、田间地头、草原牧场、居民院落,几个小板凳一凑,当事人、调解员围坐一堂,俯下身子听民情,家长里短话生活,察矛盾根源、探问题缘由,解邻里疙瘩、和婆媳关系……这种拉家常式的“柔性”调解,让大量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让为民服务零距离进行。
网格员、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搭建“小板凳”议事会平台,做到普法调解同步进行(2月28日拍摄)。新甘肃·甘肃法制报通讯员 张键 摄
用好“小板凳” 搭起“大平台”
天祝县通过“小板凳+村民议事”工作法,搭建村民议事平台,把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会等转移到田间地头、街道小巷,以群众就近就便可见可闻可言的形式,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让群众唱主角、干部当听众,实打实摸清民情,找出满足群众意愿的“最大公约数”。同时,用“大白话”和“身边事”释法明理,让法治走进群众生活,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通过及时将民声民意收集上来,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让“小板凳”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助力器”、疏解矛盾的“减压器”和为民办事的“取暖器”。
夯实“小板凳” 架起“连心桥”
一把“小板凳”,架起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连心桥”。天祝县致力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实践“小板凳+”服务模式,推动干部进企业、下基层,深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用接地气、鲜活生动、言简意赅的乡音传党音,向群众讲政策、讲法律、讲技术、讲心得,用“小板凳”构筑服务群众“大平台”。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承诺期限,“点对点”制定办法予以解决,实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
“我们要持续完善推进‘一条板凳工作法’,在全县形成‘小板凳’上商事情,‘小板凳’上增感情,‘小板凳’上见温暖,让其真正成为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柔性‘引擎’,推进主动创稳各项工作有效落实落地。”天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福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