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昆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前来办理新车上牌手续的车主李先生惊喜地发现,“集成式”业务办理取代“多个窗口”,选完车牌号码即可现场领取;连云港海州区人民检察院监督12家菜市场和超市的无障碍通道整改完毕,残疾人士得以顺利出行;15名农民工专程来到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度假区法庭送上锦旗,感谢在法官帮助下终于讨回辛苦钱……
一句句称赞、一组组数据,充分反映了江苏政法系统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惠民实事,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实际成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22年,江苏省委政法委健全完善政法惠民实事常态化机制,以年度10件实事为抓手,打造江苏政法惠民实事品牌,推动一批群众看得见、有体验、得实惠的实事项目落地落实,以高质量政法服务回应民意、造福于民。
为民解纷提速度
2022年3月,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珠泉花园居民王奶奶不慎被小区内施工后不平的路面绊倒摔伤,施工单位却拒绝承担责任,家人无奈报警。珠江派出所立即与江浦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启动“和解浦畅”联调对接机制,将此案引入调解程序。经多方协作调解,双方在责任认定和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在‘和解浦畅’新机制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相关部门全程参与,我们调解员干起工作来底气十足、效率更高。”调解员范永丽说。
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课题。围绕“打造一站式联动解纷平台”实事项目,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工作,让矛盾纠纷“进一个门、讲一个理、得一个解”,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2022年,全省法院深入推进非诉讼解纷工作,在全省中级法院、基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设立非诉讼解纷分中心,成立类型化纠纷调解工作室、综合调解工作室,安排各类调解员入驻,群众身边的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能化解。
“真没想到,不用去法院也能调解处理纠纷,线上调解平台真的太方便了!”在扬州市仪征市人民法院陈集法庭,一起合同纠纷通过线上“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成功化解,高效快捷的司法服务获得当事人称赞。江苏严格落实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江苏微解纷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指引》,全省所有人民法庭和1789家基层治理单位已全面入驻平台。
通畅诉求,民呼必应。江苏省司法厅大力推进“苏解纷”平台建设应用,纠纷调解、风险评估、法律咨询、法规查询等功能一键通、一网办,线上受理化解非诉纠纷已累计近10万件。非诉服务中心、分中心及专门窗口实现市县乡三级平台全覆盖,群众只需进一个门就可以申请“公证+调解”“公证+仲裁”等组团式化解服务。2022年,全省共化解各类非诉纠纷138万件,让人民群众实现了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少精力解决矛盾纠纷。
帮民纾困有力度
“若企业被定罪处罚,经营将会陷入困境,大量人员有失业风险。”南京市建邺区某企业在多个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涉嫌串通投标,该案承办检察官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在依法惩罚涉案人员的同时,建邺区人民检察院经走访调研论证后,启动企业合规治理程序,并指导企业制订“三年合规行动计划”。
解民忧纾企困。江苏深入推进涉案民企合规改革,对涉案企业给予合规整改机会,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好”,让企业员工得以继续安心工作。省人民检察院建立完善覆盖合规案件办理全流程的合规办案规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合规办案市县两级检察院全覆盖,累计办理涉企业合规案件463件。
2022年10月底,南通市海门区余东镇余南村援法议事工作室就村庄道路隐患问题广泛征集建议,并形成实施道路亮化工程的一致意见。如今该村130盏路灯夜夜照亮平安回家路,村民纷纷点赞:“家门口安装了路灯,老人孩子走夜路再也不担心了。”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枝叶小事当成政法机关头等大事来办。江苏推进城乡基层“援法议事”活动全覆盖,完善群众事务依法处理机制,保障基层治理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全省2.08万个村(社区)建立健全“援法议事”活动平台和工作机制,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解决好“谁来议”“议什么”“怎么议”的问题,物业费调价、健身广场建设、小区改造等一系列基层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持续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江苏省司法厅通过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倾情保稳定”专项行动,健全治理欠薪长效机制,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针对欠薪易发多发领域,早预防、早介入、早化解,共办理追索劳动报酬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8万余件,帮助4.9万余名农民工讨薪近8.2亿元。
江苏全省法院畅通欠薪案件快立、快审、快调、快执“绿色通道”,坚持欠薪案件执行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三优先”原则,执行到位金额约11.45亿元,及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江苏省检察院聚焦无障碍领域信息化、盲道出行等方面“老大难”问题,打造立体化、全方位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格局,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92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639份。
便民服务显温度
“开车10分钟,停车半小时”无疑是城市生活的痛点之一。2022年,江苏各地公安机关深化“停车便利化”工程,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省公安厅印发《2022年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常态工作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增加停车供给、优化停车结构、规范泊位设置,全省新增停车泊位96万余个;中心城区老旧居民小区周边新增夜间限时停车区域1711处;餐饮商户夜间营业时段可临时路内停车……“停车位”这个经常困扰群众的问题,在公安机关挖潜扩容中,释放出城市温度。
守护百姓平安,安全防线要筑牢。江苏省公安厅不断细化、优化公安内保“五护”工程,面向学校师生、企业职工、重要考试考生、医护人员、地铁公交乘客提供护学、护企、护行、护考、护医等安全服务,累计建成10024所智慧安防校园,完成高考、自学考试、研究生考试保障任务31场、服务考生716万余人次。
2022年7月,在张家港务工的周女士来到张家港市公安局城中派出所办理并当场拿到了居住证,她也成为全省首位申请“当场制证”成功办结的新市民。这是张家港公安机关所引入的“居住证制证一体机”,使居住证申领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变成“一次办好、立等可取”。
一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开展公安政务服务“减跑动”“减材料”攻坚行动,对128项政务服务事项的“环节有无必要、材料是否必须、时间能否压缩”等问题反复调研、实行试点。“大数据+”也为公安政务服务赋能,实现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审批环节线上流转等功能。截至目前,21个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得到精简优化,并在全国率先上线“江苏公安服务企业平台”,全省注册企业达1.7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