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翠湖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邱星科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的电动车充电桩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居民出行。他随即协调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引进第三方电动充电桩公司安装充电桩,顺利解决了小区居民长期以来的烦心事。
近些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清城区探索实施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通过配强兼职委员,明确履职细则,提供精准服务,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将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打造成为连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
严把关口配强兼职委员
“以前遇到困难只能找街道解决,现在还能找兼职委员商量。这不,兼职委员刚帮我们升级了党群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西湖社区党总支书记蔡剑飞说。
为破解城市街道、社区在社会治理中“孤军奋战”的难题,清城区将选优配强兼职委员作为推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落实的首要工程。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原有组织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调研摸底和联合政审,从辖区内驻区公安、城管、学校、医院等单位党组织选拔负责人进入街道“大工委”,从社区重点吸纳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两新”党组织负责人和业委会中的党员负责人进入社区“大党委”,目前已配备18名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和138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
聚焦兼职委员有效履职,清城区建立“4+4”督促跟进机制和“双述双评”考核机制。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4个督促跟进组,每组包干负责1个街道,对机制运行情况进行全年4个季度全过程督促指导,进一步压实各街道党工委的主体责任。同时,把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情况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及年度绩效考核内容,街道社区党组织与兼职委员所在单位双方分别述职、双向打分评议。
明确职责促履职
打古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黄卫星刚被选上兼职委员时很激动,“我觉得能为群众干点实事了!”然而对职责的不明确束缚住了他干事的手脚。“后来区里明确了工作细则,我一下子就有了方向。”最近他向所在单位争取了项目经费,解决了社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问题。
为打破过去以行政区域、条块系统为基础的工作体系,加强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与驻区单位之间横向协调力度,清城区制定印发机制推行细则,把兼职委员工作职责、管理要求细化优化为20小项,明晰兼职委员退出和增补流程,破解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协调沟通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等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工作局面。
落实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联席会商机制,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由街道和社区提供需求清单,协议共建单位主动认领并提供服务,通过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事务共商,推动党建全覆盖、资源全统筹、治理全参与。实行协议共建机制,明确街道、社区和挂点单位党建工作联抓、党建资源联享、社区问题联解、综治维稳联控、文明城市联创。聚焦建强“联动体系”,构建起“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党组织架构,打造“网格发现、社区呼叫、街道统筹、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快速响应处理机制,推动社会管理与服务的大联网、大联动。
精准服务解难题
“现在周末遛娃终于有了去处!”洲心街道青联社区居民刘星在新建成的体育馆里开心地说,而这都得益于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黄桂焕的努力。去年在一次座谈会中,黄桂焕了解到当地三个自然村文化建设工程落后,她随即联系农业农村局,并争取到资金建成篮球场、文化馆等场所,群众业余生活大大丰富。
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充分挖掘兼职委员的优势和潜力,立足社区需求,推行便民服务精细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定期召开协商议事联席会,通过党建联席会、党群议事会、民情速办会、小区治理会和纠纷化解会等多种形式,就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文明城市创建等问题,联系各驻区单位协调解决。特别是公安、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上下联动,共同发力,重点整治各小区私搭乱建、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解决了邻里纠纷、居民住房墙体渗水等一系列难题。社区与大党委成员单位之间实现互联互动、优势互补。
一年来,全区兼职委员领办实施项目179个,争取支持资金120万元,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问题287个,实现街道社区“独角戏”向“大合唱”的有效转变。同时,还牵头组建志愿服务队伍,招募志愿者11260人,设置志愿服务岗90个,服务居民达130万人次。